(浙江专用)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23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977218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23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浙江专用)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23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浙江专用)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23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浙江专用)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23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专用)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23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23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规范练2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选择题1.(2015浙江稽阳联谊学校二模)下列是关于苏俄(联)在19131925年经济发展情况的表格。对此分析不恰当的是() 19131925年苏俄(联)工农业生产情况项目 1913年 1920年 1925年农业总产值(%) 10067112种植业(%) 10064107畜牧业(%) 10072121工业总产值(%) 10013.8 108.1 A.农业生产在1920年显著下降是由于苏俄实施余粮征集制B.经济发展的曲折背后是这一时期国家社会生产关系的急剧变动C.国家工业化方针的实施促成苏联工业1925年迅速发展D.1920年工业生产的低谷与长期战

2、争与社会动荡有关2.1920年夏秋,斯摩棱斯克实行了特殊的“小新经济政策”。据10月份汇报可知,这里的粮食征收从9月1日开始,到10月1日就完成了任务,而其他地区几乎要拖延一整年时间。这一政策的实施()A.为实施新经济政策提供了现实依据B.说明余粮收集制已经完成历史使命C.为国内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D.标志着苏联新经济体制的建立3.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

3、义的办法”实际上是()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5.下表反映的是苏俄(联)农业发展情况,对表内信息解释不准确的表述是()年份项目1913192119231925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9 4466 6207 8608 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39.792

4、2.1334.5544.24A.连年战争给俄国经济造成严重破坏B.新经济政策使农民与市场发生了联系C.新经济政策使农民获得了土地D.新经济政策兼顾了国家和个人的利益6.下表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代19251927年19281932年19331937年年均粮食产量(万吨)7 5277 3607 290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B.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C.集体化农业政策的推行D.玉米种植推广受阻7.美国人科恩在布哈林一书中说:“斯大林的政策人为地制造了19321933年的饥馑,俄国历史上最可怕的饥馑。”50多年后真理报报道:“1932年和1933年

5、冬春相交之际,饿死的人有三四百万。”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苏联经济的缓慢发展B.新经济政策不适合苏联的国情C.苏联经济受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严重干扰D.斯大林模式存在严重的弊端8.西方史学家评论苏联经济体制:“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效仿的社会主义乐园。”下列能支撑这一观点的史实有()日用生活品短缺取消商品贸易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国民经济比例失调A.B.C.D.9.下表是19261940年苏联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状况。由此可见,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所呈现的特点有()增长年均增长速度重工业18.4倍21.2%轻工业6.2倍14

6、.1%农业26%1.5%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牺牲农业片面强调重工业社会消费水平难以得到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大幅度下降A.B.C.D.10.“没有自由的秩序和没有秩序的自由同样具有破坏性。”以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十月革命的成功B.五四运动的爆发C.斯大林体制的僵化D.古巴导弹危机的出现11.俄罗斯历史学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A.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B.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随意性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

7、了社会主义原则D.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12.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试图建立西方式的民主,捣毁一切具有社会主义和计划色彩的事物,并最终投入所谓新自由主义的怀抱。然而,这给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个方面带来了严重后果,俄罗斯的人均收入、生活水平、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大不如苏联时期。以上材料说明了()A.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瓦解的必然性B.苏联社会主义实践并不是一无是处C.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走上了世界文明的正道D.苏联解体是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必然结果二、非选择题13.苏俄(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曾取得辉煌的成就。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斯大林成为苏联最高统治者之后,很快结束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8、,击败了坚持新经济政策的布哈林,1929年公开宣布停止实施新经济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加速开展农业全盘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在事实上采纳了托洛茨基的“超工业化”的建国思想。 苏联的颜色革命始于赫鲁晓夫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时代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重大调整。 14.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下面是苏联20世纪前期的一组海报。请回答:(1)图1为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海报,指出图1和图2所含信息之间的联系。比较这一时期的工业政策与以后斯大林工业化政策有何不同。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评价新经济政策。(2)对图像研究者来说,绘画作品并不简单地只是用于观赏,而是用来“解读”。图3

9、为工业化时期的宣传海报,判断其所含信息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与其他图像史料相比,宣传海报有什么特点?考点规范练2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C解析:苏联工业1925年迅速发展,是因为苏联实行了新经济政策,与国家工业化方针无关,故C项分析错误,符合题意。2.A3.D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1921年春,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它的特点即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据此排除A、B、C三项,答案选D项。4.D解析:“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符合“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内容,故正确答案为D项。

10、苏联自主建设一个矿井,说明技术没问题,A项错误;此时计划经济体制尚未确立,B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也不能由题意推出。5.C解析: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可知C项说法错误,新经济政策与土地分配没有关系,故只有C项符合题意。6.C7.D8.D9.C解析:从增长速度看,农业发展过慢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反映了苏联牺牲农业片面发展重工业的现实;农业发展缓慢影响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到1937年,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强国,因此错误。10.C11.B解析: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A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但是,题目中的两个示例无法说明此点,C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突破

11、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D项表述错误。12.B13.参考答案:向社会主义过渡方式上:从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到直接过渡。所有制结构上:从多种所有制并存到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管理体制上:从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分配制度上: 从按劳分配到绝对平均主义。14.参考答案:(1)联系: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不同:改变部分企业的国有性质,实行租让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高度集中管理。评价: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恢复经济,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局势)。(2)不准确。忽视轻工业发展,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特点:宣传海报多与重要事件有关;有明显的倾向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