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评 人民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977109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评 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浙江专用)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评 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浙江专用)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评 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浙江专用)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评 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浙江专用)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评 人民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专用)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评 人民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评 人民版必修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专题二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右图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它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牛耕技术形成B.铁犁开始应用C.耦犁耕作出现D.一牛挽犁盛行解析:从图文材料中两头牛牵引犁具进行耕作等信息,可判断该图体现了东汉的耦犁耕作技术,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均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D项与图中的基本信息不符。答案:C2下图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C.长江流域为农

2、业生产重要区域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解析:材料反映了安徽两汉至唐水利兴修的情况,没有与其他省份进行比较,不能说明安徽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也不能说明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也体现不出经济重心的南移(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因此,A、C、D三项都是错误的。材料中隋朝时期兴修水利的次数虽然较少,但是相对于其存在的时间而言,平均到每一年,水利兴修次数仍然高于前朝,因此,B项是正确的。答案:B3后汉书注文中说:“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这说明水排属于()A.农田灌溉工具B.排涝抗旱机器C.水力鼓风装置D.矿产开采机械解析:东汉初年,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从而提

3、高了生产效率,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与题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不符。答案:C4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A.经济地位优越B.政治地位低下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解析:材料反映商人当时经济地位提高,A项说法正确;商人经济地位提高与传统重农抑商政策不符,故宰相上奏提出限制商人,说明商人政治地位低,受到很多限制,B、D两项说法正确。C项“遭受全社会鄙视”的说法与史实不符。答案:C5陆游在杂赋中写道:“今朝半醉归

4、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诗中“草市”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城市布局的变化B.私营手工业繁荣C.交通条件的改善D.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草市”属于自发形成的民间集市,其根源在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6山东聊城市的山陕会馆(见右下图)坐落于京杭大运河西岸,于1743年由旅居山东的山西、陕西客商集资创建。当今,它可以用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清代商贸史运河文化史清代商帮的发展史A.B.C.D.解析:山陕会馆作为濒临大运河的古代建筑,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相关,而商帮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因而对研究古代建筑、商业贸易、运河文化、商帮发展均有重要价值。答案:C7“工匠各有专能,匠有

5、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A.官营手工业规模扩大B.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C.私营手工业规模扩大D.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解析:“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等信息,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劳动关系,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及其内涵不符。答案:B8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解析:张之洞主张“悉行仿造”的“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属于人民日常

6、用品的范畴,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不符。答案:C91934年6月荣宗敬在一封信上说:“弟经营纺织业三十余年,困难未有甚于今日者。外厂竞争,农村破产,纱销呆滞,而所担负之统税、利息两项,年在千万以上。现状如斯,何能持久?”你从中能得到的信息符合史实的有()外国资本操控市场国民政府征收重税农村手工业纷纷破产民族工业空前艰难A.B.C.D.解析:由“统税、利息两项,年在千万以上”可知正确。材料中“农村破产”说明正确。民族工业空前艰难是在国民党统治后期,1934年属于国民党统治前期,不正确。材料无从体现。答案:C10观察中国境内两个历史时期的近代工业资本统计示意图,对图中信

7、息解读不正确的是()(注:第一时期外国人所办工业为18431894年的合计)A.两类资本都在不断扩大B.两类资本所占比重差距在缩小C.外国资本一直占有优势D.民族工业发展缓慢解析:民族工业由资本不足2 000万元发展到8 000多万元,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迅速,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图中的有效信息及其内涵相符。答案:D11观察下图,从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情况表A.民族纺织业的迅速发展B.轻工业的生产停滞不前C.重工业得到了一定发展D.民族工业体系独立完整解析:19121922年,我国近代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其中的纺织业是当时发展最快的新式工业,故

8、A项符合题意;B、D两项均与史实相悖,C项与图中的信息不符。答案:A12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曾经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奇迹”,主要是因为()A.工业结构的不合理B.地区分布的不平衡C.传统经济的主导性D.社会性质没有改变答案:D13下图所示是民国九年的一则报纸广告。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实业救国”的思潮C.工人阶级的诞生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解析:由“振兴织袜厂”等信息,可判断B项符合题意;A项与图片中“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等信息不符,C、D两项与“民国九年”的时间限制条件不符。答案:B14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中国

9、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其中明显错误的一处是()A.段B.段C.段D.段解析:19121956年,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迅速发展、迅速萧条、短暂发展、陷入困境、获得新生等阶段,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与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历程相符。答案:D15近代英国驻华公使欧格纳曾说:“机器进口(中国),恐非西国之福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西方列强无意向中国输出资本B.列强企图阻止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C.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D.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进行竞争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共40分。要求:紧扣题意,条理清楚,逻辑严谨,书写规范)16中国自

10、春秋战国就步入了铁器时代,铁器的制造和使用在中国古代社会居于重要的地位。识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材料二汉武帝下令:“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古代刑具)左趾,没入其器物。”史记平准书材料三(明朝时广东地区)一个冶炉场按中等规模十座冶炉计算,其雇工要在二三千人以上“凡一炉场,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人,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艘。计一铁厂之费,不止万金”。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请完成:(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铁器的使用对当时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6分)(2)材料二表明汉武帝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简要说明这一政策的实施目的。(6分)(3)材料三所描

11、述的明朝矿冶业具有什么特点?这一类工矿业在明清时期发展受阻,请写出阻碍的因素。(8分)解析:第(1)问可结合材料一中“铁锄”“铁犁”等用于生产的状况,从直接影响和深远影响等方面进行说明;第(2)问中的“经济政策”可依据材料二中“敢私铸铁器煮盐者”等信息进行判断,“实施目的”可从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问中的“特点”可联系材料三中“司炉者二百余人”等信息进行归纳,“阻碍的因素”应围绕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等内容进行思考。参考答案:(1)影响: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有利于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推动了小农经济的产生

12、。(2)经济政策:盐铁官营。实施目的: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工商业;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3)特点:生产规模庞大;资金投入巨大;生产分工细密;实行雇佣劳动。阻碍因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17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材料一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湖州府“俗皆织绢”;“惟

13、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材料二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材料三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

14、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8分)(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6分)(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农业经济的特点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户个体经营;第二小问,农业经济是主体,商品经济起了辅助作用,处于从属地位;第三小问变化从材料一“所由供百万

15、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说明商品经济发达,“计日受值”说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俱以蚕桑为业”“俗皆织绢”说明纺织业发达,苏州、嘉兴、湖州这些属于商业市镇,说明当时商业市镇发达。第(2)问从材料二“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乡农卖丝争赴市”说明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农产品商品化,中国成为外国原料产地,“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说明农业经济和商品经济地位变化。第(3)问影响从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灾难和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两个角度分析,经济结构的变化从自然经济瓦解,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等角度阐述。参考答案:(1)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关系: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变化: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纺织业显著发展,市镇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2)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农产品商品化,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