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4《伶官传序》(练)(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976287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4《伶官传序》(练)(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4《伶官传序》(练)(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4《伶官传序》(练)(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4《伶官传序》(练)(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4《伶官传序》(练)(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4《伶官传序》(练)(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4《伶官传序》(练)(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伶官传序1下面词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存勖(x) 请其矢(sh) 皆自于人欤(y) B伶官(ln) 盛以锦囊(chn) 誓天断发(f) C抑本其成败之迹(y) 仓皇东出(hun) 乱者四应(yn) D吾遗恨也(y) 智勇多困于所溺(nu) 泣下沾襟(jn)【答案】B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仓皇东出 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A、B、D三项与例句均是名词用作状语,C项“天下”意为

2、“天下的人”。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3选出没有名词用作动词的一项() A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函梁君臣之首 D序八州而朝同列【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B、C、D三项中分别有“舍”“函”“序”为名词用作动词。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B、C三项中“所以”表示

3、原因,D项中“所以”为“用来的”之意,表凭借。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5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补得不对的一项是()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B请其矢,盛(之)以锦囊,负(箭)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于庙)。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其)函梁君臣之首。D而身死国灭,(其)为天下笑。【答案】B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

4、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 B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壮:雄壮。 C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身:身体。【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项,身:自身、自己。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函梁君臣之首 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D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5、名曰指南录【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B、D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C项中“组”在此处为名词。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8下列句子中句式结构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C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D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项为被动句。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9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当他用绳子把燕王父子捆绑起来。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一个

6、人夜里呼喊作乱,乱了的人便从四面八方群起响应。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以至于彼此对天发誓,痛哭流涕,沾湿了衣襟。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舒适可以使自己毁灭。【答案】B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翻译下面的语句。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答案】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还是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的文言现象。美文欣赏:欧阳修的科举之路一代文宗、唐宋八大家领军

7、人物欧阳修,小时候有神童之誉,但是科举之路却是非常坎坷和充满戏剧性的。欧阳修出生在官宦之家,父亲担任地方官,为官清廉,家无积蓄,在欧阳修4岁那年,其父病逝任上,留下孤儿寡母。因为生计所迫,欧阳修母亲带着4岁的欧阳修投奔叔叔,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可以说,欧阳修的童年生活是不幸的。但是,欧阳修勤奋好学,并且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因此深得叔父喜欢。家贫买不起文具,便“以荻画地”。由于欧阳修博闻强记,悟性又高,很快他的诗赋文章,就写得遒劲老到。有一次,欧阳修的叔父欧阳晔读到欧阳修写的文章,大喜过望,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子不必担心家贫子幼,这个孩子算得上是个奇儿,他将来不仅会光耀门庭,而且一定会名扬天下

8、。”有了叔叔的鼓励,欧阳修更加用功,夜以继日,诵经读典,不知疲倦,为自己的科举之路积蓄能量。天圣元年(1023年)秋天,欧阳修正式踏上科举之路,准备实现自己致君尧舜的人生理想。那年,他刚好17岁,他在家乡参加随州州试。州试,又称为“乡试”,是科举时代地方举行的一级考试,考试合格者方可参加朝廷组织的会试。欧阳修参加的这次考试有一道题叫左氏失之诬论,这对自幼熟读春秋的欧阳修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他拿到试题后,一挥而就,很快就完成了答卷。但是,让欧阳修想不到的是,他竟然落榜了。因为他一直以为,这次考试自己必中无疑,并且可能要夺得头筹,但是居然会名落孙山。史载他这次考试的文章一出,就四方传颂,不胫而走。

9、可是,因为他在写文章时,有个别韵脚超出了官韵的规定范围,考官泥古不化,就将才华横溢的欧阳修给落黜了,这对欧阳修来说简直是摧残性的打击,因为他又要在这种呆板枯燥的文章里再埋头苦读三年时间。这段经历可见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二:欧阳文忠公年十七,随州取解,以落官韵而不收。天圣已后,文章多尚四六,是时随州试左氏失之诬论,文忠论之,条例左氏之诬甚悉,句有“石言于宋,神降于莘。外蛇斗而内蛇伤,新鬼大而故鬼小”。虽被黜落,而奇警之句,大传于时。今集中无此论,顷见连庠诵之耳。尽管满腹怨愤,但是还要面对残酷的现实,欧阳修痛定思痛后,又在家里发奋用功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公元1026年秋天,经过3年的刻苦攻读,20岁的

10、欧阳修再次信心满满地进入考场,这次终于如愿以偿,顺利通过了州试,获得参加第二年春天礼部组织的会试。公元1027年春天,各地选送的“举人”、“贡生”云集当时首都开封。年轻的随州举人欧阳修第一次来到皇城,既为当时帝都的繁华富足大开眼界,又对自己的春闱考试充满期待。史载,主持那年礼部考试的考官是著名的西昆派领袖之一的刘筠,他是以枢密直学士、礼部侍郎的身份出任本届考试主考官。经过三场考试,欧阳修以为可以稳操胜券,在考完试后等待发榜的一段时间里,他交结名流,饱览胜迹,只待佳音。孰料命运再次跟这位青年才俊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在甲、乙两榜的进士1000多人中,他再次名落孙山。跟近在咫尺的功名失之交臂,漫漫仕途

11、之路还在煎熬着一代才子。尽管这次欧阳修没有考取进士,但是跟三年前的随州乡试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因为这里毕竟是皇城要地,各路精英都云集在这里,他这次考试失败了,但是他的学问才华已经冠盖满京华,跟许多上流社会名流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经历两次挫折后的欧阳修老练了不少,也成熟了许多,他决定要像勾践那样卧薪尝胆,东山再起。这次,在经过自己的检讨,他终于决定暂时向考场要求的时文低头,寻访时文名师。经友人推荐,他决定拜时文高手汉阳军知军胥偃为师,学习时文。欧阳修带了两部自己的诗稿和一些文章作为见面礼,胥偃读了欧阳修的文章,拍案叫绝,当即决定收欧阳修为徒。对欧阳修循循诱导,殷殷启迪,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传给这

12、位年轻才子,欧阳修的时文在胥偃的耐心指导下,进步神速。一年后,胥偃回京述职,顺便领着欧阳修结交社会名流,出席文人聚会,在官宦学者中广为延誉。1029年春天,由胥偃保举,欧阳修就试开封府最高学府国子监,国子监是封建时代最高学府,一般招收七品以上官宦子弟,欧阳修以布衣出身入读国子监,完全归功于恩师胥偃。同年秋天,欧阳修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这次考试类似于之前各地举行的乡试,考中者就可以直接参加次年春天朝廷礼部组织的春闱。由于欧阳修对时文的研究已经非常透彻,所以,这次考试他考得非常轻松,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类似于解元),恩师胥偃也大感欣慰。1030年,欧阳修再次参加礼部组织的春闱。据记载,这次担任主

13、考官的是前状元临川才子晏殊,当时晏殊担任御史中丞(副宰相)。这次考试的题目是司空章舆地图赋,欧阳修这篇文章收录在永叔集居士外集卷二十四,全文406个字,文章切中肯綮,平稳工整,符合时文程式。待到放榜时欧阳修果然名列第一,中了这一榜的“省元”(也就是会元),至此,年仅23岁的欧阳修已经连中两元,如果能够在殿试中夺魁,那他就成为荣耀无比、万众瞩目的“连中三元”。大比之日终于到了,3月11日,由宋仁宗赵祯主持的封建社会最高等级的考试殿试在崇政殿举行。北宋开国以来,统治者非常重视人才收罗,每届殿试都是由皇帝担任主考官,考中者有幸成为天子门生。这年的考题由仁宗皇帝赵祯命题,赋、诗歌、论题目分别是:珠藏于

14、渊赋、博爱无私诗、儒者可以守成论。欧阳修的文章如下:赋曰:故我斥乃珍奇之用,绝乎侈靡之端。将令物遂乎生,老蚌蔑剖胎之患;民知非尚;骊龙无探颔之难。是则恢至治之风,扬淳古之式。不宝于远,则知用物之足;不见其欲,则无乱心之惑。上苟贱于所好,下岂求于难得。正文卷五十九居士外集卷九论曰:若乃畅上古之至道,张亿世之远御。结绳所以为信也,而惧信之未孚,我则有书契之易,于是乎画八卦以由数起。茹毛所以养生也,而惮生之未具,我则有烹饪之利,于是乎尝百谷以粒丞民。网罟利人以为用,使以畋而以渔;牛马异性而必驯,使可乘而可服。壮栋宇以易古者之居,垂衣裳以兴天下之治。凡所以使民不倦者,皆伏牺、神农、黄帝之为也。然而治既行矣,民既赖矣,守之以至静,化之以无为,上有淡泊清净之风,下无薄恶叛离之俗。故言为教诏,非诰誓而自听;言为号令,不鞭扑而自随。正文卷六十居士外集卷十无论诗赋,还是策论,欧阳修的文章都是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所谓“舒畅之中,时露剀切”(清李调元赋话),在所有卷子中可谓一枝独秀,独领风骚。礼部考官奏名时将欧阳修排在第一,如果不出意外,只待时日,仁宗皇帝赵祯就将要宣布新科状元乃临川才子欧阳修。三月十四日,殿试放榜,最激动人心的时候到了,仁宗皇帝亲自主持唱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