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专用)2016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专题7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 考点25 免疫调节及其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976443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专用)2016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专题7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 考点25 免疫调节及其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川专用)2016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专题7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 考点25 免疫调节及其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川专用)2016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专题7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 考点25 免疫调节及其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川专用)2016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专题7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 考点25 免疫调节及其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川专用)2016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专题7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 考点25 免疫调节及其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专用)2016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专题7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 考点25 免疫调节及其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专用)2016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专题7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 考点25 免疫调节及其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25免疫调节及其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依纲联想1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与“产生途径”(1)“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是浆细胞,而B细胞和记忆细胞不能产生;唯一没有识别功能是浆细胞,只负责合成和分泌抗体;具有识别但不是特异性识别的是吞噬细胞,但能识别“非己”成分,这与糖蛋白有关。(2)浆细胞的三大产生途径:吞噬细胞处理呈递抗原T细胞淋巴因子B细胞浆细胞;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浆细胞;抗原记忆B细胞浆细胞。(3)效应T细胞的二大产生途径:吞噬细胞处理呈递抗原T细胞效应T细胞;抗原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2免疫功能针对对象的差异防卫是针对外来抗原,而监控和清除是针对自身体内衰老、癌变的组织细胞。3图解

2、记忆细胞的二次免疫(1)结构基础: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2)过程: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地做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3)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机体的患病程度很低或不患病的原因是二次免疫反应快而且强烈,能在抗原入侵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4“三看法”判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1)一看抗原的种类(2)二看免疫细胞的种类(3)三看免疫的结果细胞免疫体液免疫1判断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1)人体免疫过程中,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

3、胞并产生抗体,而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2014江苏,21AB和2014大纲,3D)()(2)灭活病毒注入机体,机体中的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再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从而使靶细胞裂解(2009重庆,4A和2013四川,2C改编)()(3)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经诊断后,医生为其注射了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2011重庆,3C改编)()(4)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2014江苏,21C)()(5)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使机体产生更多数

4、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2010浙江,1C)()2(2013山东,3改编)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2)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3)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细胞()(4)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3(2014天津,6)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C物质a引发的上述

5、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答案B解析A项,通过题图可以看出,物质a为抗原,能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其中,浆细胞能产生抗a抗体。B项,抗a抗体能与物质a(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从而被吞噬细胞清除。C项,物质a引起的免疫过程通过体液中的抗体发挥作用,则该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项,抗a抗体与乙酰胆碱竞争AChR,从而使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导致突触后膜不能兴奋,表现为重症肌无力。本考点主要考查形式有:(1)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为载体,考查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的作用;(2)以实验流程图和实验结果

6、图为平台,考查实验分析和设计能力;(3)结合社会热点,联系内环境与稳态、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综合考查免疫过程、免疫异常疾病。在备考时要注意以下两点:构建免疫过程模型,加深理解免疫功能;列表比较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与联系。1下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RNA病毒)的部分过程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推测最准确的是()A细胞甲为B细胞,其与细胞乙、丙都能接受抗原刺激B有细胞丙参与的免疫过程一定属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C与细胞乙相比,细胞丙的高尔基体和溶酶体都更发达D细胞丙消化抗原抗体得到的部分产物可被细胞核利用答案D解析图中细胞甲、乙、丙分别是B细胞、浆细胞、吞噬

7、细胞,浆细胞不能接受抗原刺激,A项错误。吞噬细胞也可以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B项错误。细胞乙即浆细胞能产生抗体,抗体属于分泌蛋白,所以浆细胞有更为发达的高尔基体,C项错误。消化后得到的产物有氨基酸、核苷酸等,部分可被细胞核利用,D项正确。思维延伸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题图中抗体可与多种抗原结合,也可裂解乙肝病毒()(2)题图中抗体也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3)题图中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4)如图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a图中是吞噬细胞,是在胸腺中成熟的T细胞()b经过细胞中溶酶体的处理,使病原体的抗

8、原决定簇充分暴露出来()c病原体进入细胞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物质可能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图示过程体现了它具有识别功能()e因为有吞噬细胞参与,所以人体对该病原体的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f物质接受刺激后,表面Na内流导致膜电位变化产生兴奋()2(二次免疫)(2015天津,2)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

9、抗性变异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答案C解析鸡霍乱病原菌能引起鸡产生特异性免疫过程,所以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原,A错误;在选择过程中,变异是不定向的,是本来就存在的,而选择是定向的,第一次注射前,鸡中本来就存在抗性个体和非抗性个体,注射鸡霍乱病原菌后选择了抗性的个体,故抗性个体并非鸡霍乱病原菌诱导产生,B错误;第一次注射后,在抗原的刺激下,鸡体内产生了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及记忆细胞,记忆细胞能长期记忆抗原特征,当第二次注射后,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并产生抗体,C正确;第二次注射时,注射的

10、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原,会引起鸡体内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只是死亡的鸡免疫能力弱,没有清除鸡霍乱病原菌,D错误。思维延伸如图1是机体(二倍体)对某种病毒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相关情况变化曲线,图2是二次免疫的部分过程图解,其中甲、乙为免疫过程;表示分裂、分化;表示免疫作用,请判断如下叙述:(1)图2中细胞a细胞a的过程中,细胞内最多含有4个染色体组()(2)图2中细胞b和c分别是记忆T细胞和浆细胞()(3)图1中,二次免疫反应特点主要与图2中的细胞a和b增殖分化有关()(4)图2中细胞c和细胞d都可以识别抗原()(5)图1中的二次免疫反应过程中的浆细胞来自于B细胞和记忆B细胞的增殖与分化()(6)

11、图2中c细胞和d细胞不具有增殖分化的能力,而a细胞、b细胞都能增殖分化()(7)在免疫细胞中,受到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会缩短的是B细胞、T细胞和记忆细胞()3(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2015福建,2)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答案A解析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属于自身

12、免疫病,依题意患者体内过度激活的效应T细胞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死亡而发病应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应低于正常水平,B错误;效应T细胞直接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C错误;免疫增强剂促进T细胞增殖将导致效应T细胞数目增多,继而加重病情,D错误。思维延伸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功能、防止免疫反应过度损伤自身,调节性T细胞数量由Mcl1蛋白和Bim蛋白两种功能相反的蛋白质决定(如下图所示)。由此推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都可能与Mcl1蛋白的活性被抑制有关()数量减少调节性T细胞数量增加

13、(2)下图、分别表示三种免疫异常,可引起人体患糖尿病,判断如下叙述:a、表示的患病机理不同()b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三种类型的糖尿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c抗体Y3将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d某类细胞可代表不同的浆细胞()e其中类型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进行治疗()f若某患者体内有抗体Y3,则抗体Y3和胰岛素都属于该患者内环境的成分()4(表格信息与坐标曲线)为了研究人的T细胞对B细胞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来自于同一个体的B细胞等分为三组,每组培养液中加入的细胞种类如下表所示(“”表示加入该细胞,“”表示未加入该细胞)。将三组细胞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A组B组C组B细胞T细胞受抗原刺激的

14、T细胞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B组培养液中可能产生了记忆细胞BA、C两组没有检测到抗体的原因不同C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能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D第412天B组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抗体量逐渐增加答案B解析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B组中B细胞在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可以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故A、C正确;A、C两组没有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也就没有淋巴因子,两组中的B细胞均不能分化成浆细胞,也就不能产生抗体,A、C两组没有检测到抗体的原因相同,均为没有淋巴因子的作用,故B错误;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第412天B组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抗体量逐渐增加,第1214天,抗体量逐渐减少,故D正确。5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请结合图解(图中A、B、C、D表示器官或细胞;表示物质),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图中三种物质既体现了激素间分级调节,又体现了反馈调节B图中A器官既能参与神经调节,又能参与体液调节,是机体内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CC细胞可产生抗体,其原因是C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