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20《苦斋计》(测)(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976351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20《苦斋计》(测)(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20《苦斋计》(测)(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20《苦斋计》(测)(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20《苦斋计》(测)(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20《苦斋计》(测)(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20《苦斋计》(测)(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20《苦斋计》(测)(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苦斋计(总分60分,时间45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易经是中国最为古老的一部经典哲学著作。历史的考察表明,无论是老庄的道家思想还是孔孟的儒家思想,抑或其他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典思想,都无不受到易经思想的深刻影响。这样看来,易经就成为中华古典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认真研读易经原著,我们发现,易经从某种程度上说乃是中华民族千百万年生活经验和思想智慧的高度概括。从历史的另一个层面我们还观察到,中国历史上很多帝王将相和杰出人物都精通易经文化,其中周文王、孔丘、孙武、诸葛亮、刘伯温、朱熹、王守仁等都是著名的易经大师。易者,变也。变化、变通是易经思想的核心理念。易经思想跟其他出自于它的一切思想的显

2、著区别在于它是直接面向现实人生和与现实人生相关的天地万物的,它所揭示的乃是人性与宇宙万物的普遍规律,即“人之道”和“天之道”。但这种道不是形而上的抽象之道,而是人性的变通之道、自然的变化之道、社会的运行之道、历史的演变之道,闪烁着素朴的科学和理性精神。正因为这一点,很多易经大师们将其活学活用于政治、军事、文化或现实人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孙武吸取易经思想不仅创建了在哲学思想上一脉相承的兵法,而且在实战中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很多精通易经思想的人都能在变动不居的社会生活中保持一颗相对和谐安宁的心灵,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另一些文化巨匠如苏轼、杨万里、周敦颐等结合自己的现实人生来把握易经

3、的精髓,写出了闪烁着人性智慧的不朽诗篇,写出了历久弥新的人生况味。因此,我们认为易经本质上是一种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它不拔高人性,也不贬低人性,正因为如此,易经蕴藏着丰富深刻的人生智慧。在科学技术有了巨大发展、人工智能驾驭后高碳社会的今天,易经中丰富深奥的人文思想和辩证思想依然给我们以价值和意义。甚至可以说,这些思想从某种程度上恰恰可以作为医治为高度发达的物质世界、技术世界和高碳文化所异化、损伤的心灵的灵丹妙药。这是因为,第一,易经思想不是一种严重脱离人生的不切实际的刻板伦理道德,后者的理想主义色彩使得它很难内化为一种自觉自愿的现实行动。它直接通达人性的深处,并为无助、失衡、焦虑、彷徨的人性提供

4、最理性的、最实用的解决方案从而最大限度地解除人性的烦恼和困局,有助于实现积极、健康、和谐的人生。第二,易经思想也不是一种消极遁世无所作为的思想,后者是道家思想的精髓,这种道家思想尽管听起来美妙悦耳,但人无法生活在没有任何烦恼的真空世界,必须随时面对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除非生命结束。易经所强调的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强调的是得与失的平衡,强调的是积极进取和退让有致,因此,是对盲动的、复杂的人性规律的洞见。既然易经思想本身就具有塑造低碳心灵的现实作用,或者说其本身就是一种低碳性质的人生哲学,那么将其作为后高碳社会中低碳艺术文化建设中的一种重要的内生性文化资源就具备了最大的合理性。 (节选自马立新哲学与

5、当代低碳文化建设)1下列关于“易经思想”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它是以老庄的道家思想和孔孟的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一切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主要源头之一。B它是中华民族长期生活经验和思想智慧的概括,对中国历史上的帝王将相和杰出人物都有广泛影响。C它直接面向现实人生和与现实人生相关的天地万物,这是它与其他一切思想的显著区别。D它的核心理念是变化和变通,它所揭示的不是形而上的抽象之道。而是人性与宇宙万物的普遍规律。【答案】D【解析】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易经思想在后高碳社会的今天仍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对其中的原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易经思想不是一种

6、严重脱离人生的不切实际的刻板伦理道德,能被内化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自愿的现实行动。B易经思想能为被损伤的人性提供最好的解决方案,能解除人性的烦恼和困局实现积极、健康、和谐的人生。C易经思想有别于消极遁世无所作为的道家思想,它凸显的是得与失的平衡,强调的是积极进取和退让有致。D易经思想蕴藏着丰富深刻的人生智慧,是对盲动、复杂人性规律的洞见,具有塑造低碳心灵的现实作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文中找到“易经思想在后高碳社会的今天仍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所在的语段,然后将选项带入仔细辨识做出判断。B“能解除人性的烦恼和困局”、“实现积极、健康、和谐的人生”说法与原文不符。所以选B。考点:分析概括作者

7、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根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易经大师们之所以在政治、军事、文化或现实人生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是因为易经揭示了“人之道”和“天之道”。B受易经思想的影响,孙武创建了具有前后贯通一致的哲学思想的兵法,而且在实战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C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大都是精通易经思想且在变动不居的社会生活中保持相对和谐安宁心灵的人。D结合自己的现实人生来把握易经的精髓,苏轼等文化巨匠写出了闪烁人性智慧 的不朽诗篇及历久弥新的人生况味。【答案】D【解析】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阅读下面文中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8、。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基幼颖异,其师郑复初谓其父龠曰:“君祖德厚,此子必大君之门矣。”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辟之,谢去。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物,首称基,以为诸葛孔明俦也。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基奋曰:“主降及奔者,可斩也。”太祖曰:“先生计安出?”基曰:“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大破之,以克敌赏赏

9、基。基辞。友谅兵复陷安庆,太祖欲自将讨之,以问基。基力赞,遂出师攻安庆。大旱,请决滞狱。即命基平反,雨随注。因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太祖方欲刑人,基请其故,太祖语之以梦。基曰:“此得土得众之象,宜停刑以待。”后三日,海宁降。太祖喜,悉以囚付基纵之。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甚于宪。”三年

10、授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授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明年赐归老于乡。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刚嫉恶。至是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八年,疾笃,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节选自明史刘基传)4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举进士,除高安丞 除:授予官职 B.大旱,请决滞狱 狱:监狱C.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 责:责怪D.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寻:不久【答案】B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实词的含义。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基清廉正直的一组是(3分)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基奋曰:“主降及奔者,可斩也。” 以克敌赏赏基。基辞。基力赞,遂出师攻安庆基顿首曰:

11、“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甚于宪。”A. B. C.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句表明刘基的胆略;句表明刘基为人谦逊考点:筛选文中信息。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基小的时候很聪明,博通经史,凡是书都要阅览,尤其精通天象地理,西蜀人赵天泽认为他是诸葛孔明之类的人。B.刘基清廉正直,敢于直言,深受明太祖赏识重用,由高安县县丞连续升职,封为诚意伯后,才告老还乡。C.刘基淡泊名利,明太祖攻下金华,平定了括苍,听说刘基的名气,拿钱币来聘用他,刘基没有答应。大败了陈友谅,朱元璋用打败敌人的奖赏奖励刘基。刘基推辞了。还乡

12、后,隐居山林,喝酒下棋,从不提自己的功勋。D. 刘基生性刚直,嫉恶如仇。但他不记个人恩怨,替多次要陷害他的李善长说情。【答案】B考点:分析文章内容。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2)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 【答案】(1)恰逢陈友谅攻陷了太平镇,图谋东下,实力非常强大,将领们有的建议投降,有的建议逃到钟山盘踞下来。(2)等到李善长被罢免,皇帝打算让杨宪做丞相。杨宪一直和刘基关系很好,刘基却极力认为不可。【解析】试题分析:(1)会:恰逢;陷:攻陷;或:有的人;各1分,句意2分(2)“

13、及善长罢”被动句式;相:名词用作动词,做丞相;善:关系好;各1分,句意2分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参考译文刘基,字伯温,是青田人,刘基小的时候很聪明,他的老师郑复开始的时候告诉(刘基)的父亲,说“你们家祖上就有很高的品德,这个孩子一定把你们家的门第发扬光大”。元朝至顺(元顺帝年号)年间,刘基考中进士,被任命为高安县县丞,有清廉正直的名声。行省(上级单位)征聘他,他推辞而去。刘基博通经史,凡是书都要阅览,尤其精通天象地理。西蜀人赵天泽评论江东人物,第一个就推崇刘基,认为他是诸葛孔明之类的人。 等到明太祖(朱元璋)攻下金华(今浙江金华),平定了括苍(今浙江临海市境内),听说刘基的名气,拿钱币来聘

14、用他。刘基没有答应,总制(官职名)孙炎又写信坚持邀请他,刘基才出山。到任后,献上了“时务十八策”。明太祖大喜。恰逢陈友谅攻陷了太平镇,图谋东下,实力非常强大,将领们有的建议投降,有的建议逃到钟山盘踞下来,刘基睁着眼不说话。明太祖召他入内,刘基亢奋地说:“主张投降和逃跑的人,都应该斩首。”明太祖说:“先生有什么计策?”刘基说:“敌人骄傲,等到他们深入我地,埋伏兵马邀击打下,很容易。上天的道理是后发动的人取胜,消灭敌人成就王业,就在这一战。”明太祖采用了他的计策,引诱陈友谅到来,大败了他,朱元璋用打败敌人的奖赏奖励刘基。刘基推辞了。陈友谅的部队又攻陷了安庆,明太祖打算亲自去征讨,询问刘基。刘基极力

15、赞成,于是出师攻打安庆。这年大旱,他又请求处理积压的案件。朱元璋于是立即命刘基平反冤狱,大雨随后就下了。他又请求立法定制,来阻止滥杀无辜。明太祖正要对人施刑,刘基问为什么,明太祖说因为梦。刘基说:“这是得到土地和人民的征兆,因该停止刑罚等等看。”过了三天,海宁投降。太祖大喜,把囚犯全交给刘基放了。不久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起初,明太祖因为某事责怪丞相李善长,刘基说:“李善长是功勋老臣,能够协调诸将的关系。”明太祖说:“他多次要陷害你,君却替他说话?我要让你做丞相。”刘基叩首说:“换丞相就比如换柱子,必须用大木头才行。如果用小木头,房子马上就会塌的。”等到李善长被罢免,皇帝打算让杨宪做丞相。杨宪一直和刘基关系很好,刘基却极力认为不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