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975463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鹤岗一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1山东素有“齐鲁之邦”之称,这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 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A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B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C因孔子受到历代推崇D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2钱氏家训-家庭载:“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家福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强调( )A、道德修养 B、等级差异 C、宗法观念 D、乡风民俗3西汉初年御史大夫是中央最高监察官员,既掌握监察,又担任副丞相。东汉初设

2、立了以御史中丞为首的御史台,实际上已独立实行监督职能,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专门机构和职官,自成体系。这本质上反映了东汉 ( )A、监督权与行政权相分离 B、君主权力的加强 C、重视对百官的监督 D、监察机构权力较大。4“君主近臣,代起朝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如果这种情形是说汉武帝时代的话,下列史实可以论证这一看法的A.三公决策,辅助皇帝 B.推恩诸侯,维护统治C.攘夺相权,形成中朝 D.设中书门下分割相权5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以下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A.“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 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C.“

3、立嫡以长不以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6江苏连云港尹湾出土的东海郡集簿(西汉永始四年前后)记载:“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其廿四有侯。都官二”据此可知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郡县制 B郡国并行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7自秦朝推行郡县制以来,为强化地方管理,汉代置州,唐代置道,宋代置路,元代置省。纵观这一现象,可知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纷繁杂乱 B、疆域扩大导致管理难度上升C、县制是中央集权的坚实基础 D、中央集权遭遇地方挑战倍增。8公元前406年,雅典取得阿基纽西海战胜利,但也造成了数千士兵因船破沉没溺水身亡。在随后的公民大会上,指挥这次战役的6位将

4、军被指控救援不利,在没有听取6位将军个人申辩的情况下,就将他们判处死刑。这反映了当时雅典A.公民大会掌握城邦司法权 B.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至上权威。 C.被告人没有法庭申辩权利 D.军队与公民大会之间存在冲突。9.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从制度上防止专治以维护民主。 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C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 D各权利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10古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用武力,第二次是用宗教,第三次是用法律。之

5、所以说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它A.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 B.维护巩固了罗马帝国统治C.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罪恶 D.给予自由民和奴隶公民权11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内阁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利C.内阁集体责任制成为公认的原则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12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

6、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1319世纪30年代,工业资产阶级运动领袖托马斯阿特伍德说:“大贵族在下院有充分的代表权工业和商业却几乎全无代表!它们是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所在,是国家财富与力量的源泉,因此,改革这种状况对国家的昌盛极为重要。”为此进行了( )A光荣革命 B颁布权利法案 C1832年议会改革 D责任内阁的设立14“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

7、帝国宰相。”这说明1871年德意志帝国确立的政治制度并不是一种完善的民主代议制,其突出表现在A选举权方面 B行政权方面 C司法权方面 D立法权方面15西方政治制度史中提到:“总统虽由两院议员选择产生,并在某些方面受到议会两院制约,仍拥有巨大的权力。”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国的政治制度(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161905年,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为了挽救自己的统治危机,清政府首次派出以王公大臣为首的考察团去欧、美、日等国考察政治,此次考察团出洋,对德国的宪政考察尤为仔细,收获颇多。对德国宪政最感兴趣之处在于( )A实行议会制度,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B宪政之下,皇帝掌握国家大权C宰相由议会选举

8、产生,不能世袭 D德国宪政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171789年6月,法国国民议会宣布:“这个议会,而且只有这个议会,才能说明并提出全体国民的共同意愿;在君主和这个议会之间,不再有任何否决权或任何否定的权力。”这说明当时法国资产阶级的主要政治主张是( )A废除君主制度 B建立共和政体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向封建保守势力妥协18有关下列人物相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由选举产生 B都可以解散议会 C都对议会负责 D任期都是四年一届,连任不超过两届19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对这一论断理解准确的是( )A美

9、国继承了英国民主的分权制传统,实践了卢梭的社会契约学说B美国继承了英国民主的议会制传统,实践了卢梭的社会契约学说C美国继承了英国民主的内阁制传统,实践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D美国继承了英国民主的议会制传统,实践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201786年华盛顿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在我看来,邦联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而在其名下的议会亦是徒有虚名,其政策措施多不被人们所关注、执行。”为此,他主张( )A加强中央集权 B取消地方自治权 C实行三权分立 D推行两党制211850年普鲁士宪法规定“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和两院共同行使之”“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

10、”。这说明当时的普鲁士()A不再是纯粹的封建君主制。 B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C保留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22近代某条约规定:“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据此判断该条约( )A客观上引发了义和团运动 B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C导致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 D刺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23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的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

11、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4在寻访抗战老兵中曾有这样一段记载:“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率领部分官兵乘车前往延安。汽车刚刚进入欢迎队伍的视线,立刻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欢迎的口号连续不断。”这反映出当时A国民党已在军事上占领延安 B边区政府由国民政府直接管辖C正处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D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25 “产生于清末的新知识分子群也是如此,他们不是其他哪一个阶级经济利益的代表,而是民族精神和社会良心的承载者。以他们为社会基础的民主革命派发起和领导辛亥革命,不是受到哪个阶级的利益驱使,而是为了救国救民,为了使中国摆脱民族危

12、机和社会苦难”材料主要强调了“新知识分子”( )A作为一个群体形成于清末 B承载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民族精神C作为独立的社会阶层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 D成为推翻清政府的主力26有人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改造和变革社会的执著探索精神;一种团结战斗的精神。”下列能够说明这些结论的有( )反对巴黎和会将中国山东主权转让给日本 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探索救国出路 运动从学生扩大到工商界人士A B C D27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在德国的迅速发展一文中说:“共产主义的事业仍然在迅速发展到处我都碰到一些新近改变信仰的人,他们都在无比热情地讨论和传播共产主义的思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全世界无产者已经联合起来了 B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的发展C德国已经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D对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指导意义巨大28在解释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时,列宁这样说道:“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列宁的这段话可理解为( )A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革命 B1871年是革命条件成熟与否的分水岭C革命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