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测)(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976348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测)(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测)(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测)(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测)(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测)(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测)(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测)(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满分60分,时间45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节选)梁漱溟中国古人理性早启,文化早熟,一贯地好讲情理,而孔子则是其关键性的人物。往者夏曾佑著中国古代史,有云“孔子一身直为中国政教之原,中国历史孔子一人之历史而已”。柳诒微著中国文化史,有云“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两先生之言几若一致,而柳先生所说却较明确。社会大于个人,个人出自社会;不能把任何一个人看得太高太大,脱离实际。一社会都有其历史背景,一切所表现的事物莫不从过去历史演变

2、而来。一切创造莫不有所因袭而成,无因袭即无创造。事物经过亦正是这样的。说“孔子以前数千年文化赖孔子而传”者,古先的文化不能不靠典籍文字以保有传递于后,而传于后的我们这些典籍如诗、书、礼、乐、易、春秋不全是经过孔子之手整理一道,用以教人而传下来的吗?其他有些传授是靠人的,如射、御、习礼、作乐之类,同为当时文化内容,同在当时孔门教学之中。从事传习古文化者难说就只孔子一人。但孔子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殆为人所不及。无疑,凡我所说的情理和理性充分地寓乎那古经书中,却惜学徒们,尤其后世学徒们总把功夫用在讲解记诵书文上,鲜能回到自家身心生活上有所体认和存养,就不能真切地接续发挥理性主义。从汉唐以至

3、清代,其代表儒家者不过是经学家而已。宋儒明儒比较能在身心性命上理会孔门之学,但亦限于环境条件不能大有所发挥。凡此都缘理性之启,文化之熟过早,是不能责怪后人的。说孔子以后数千年文化赖孔子而开者,其根本点就在二千五百年来大有异乎世界各方,不以宗教为中心的中国文化端赖孔子而开之。或认真说:二千五百年来中国文化是不以环绕着某一宗教为中心而发展的,寻其所从来者盖甚早甚早。而其局面之得以开展稳定则在孔子。再申言之:一贯好讲情理,富有理性色彩的中国社会文化生活,端由孔子奠其基础。试分层作些说明如下:(1)当周秦之际诸子百家争鸣,孔子显然只是一学派的创始者,如同老子所代表的道家,或以墨子为首的墨家那样。客观上

4、从未被人作宗教看待。(2)然而这派的学风和其教导于人的,十分适合社会需要,到汉以后发展流布,其在社会上所起的作用却渐渐等若一种宗教。同时,亦因历代统治阶层加以利用,摹仿着宗教去装扮它。(3)从本质上说,它(儒家)不是宗教,而是人生实践之学,正如他们所说“践形尽性”,就是了。践人之形,尽人之性,这是什么?这是道德。上文说了,道德之真在自觉自律;而宗教信徒却接受规范于外,与此相反。(4)兹且举孔子如何教人自觉自律的事例以为明证: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孔子只婉叹地说:“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指出彼此之观点不同,而不作何断案。宗教上总有许多礼,儒家同样极重视礼;但在孔门竟可以随意拿来讨论改作。这就

5、是理性主义,一反乎宗教的迷信与独断。1下列对作者关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的观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是孔子才使中国古人理性早启,一贯地好讲情理;中国古代文化早熟,而没有环绕着某一宗教为中心而发展。B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历史就是孔子一人的历史而已。C传于后的古先的文化如诗、书、礼、乐、易、春秋这些典籍虽然不全是经过孔子之手整理的,但还是传了下来并且用以教人。D二千五百年来,大有异乎世界各方,一贯好讲情理,富有理性色彩的中国社会文化生活,端由孔子奠其基础。【答案】D【解析】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下

6、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孔子作为传习古文化者,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当时列入孔门教学的内容还有射、御、习礼、作乐等这些靠人传授的文化。B孔子之后的学徒们只能算是经学家而已,因为他们只重讲解记诵书文,鲜能回到自家身心生活上有所体认和存养,不能真切地接续发挥理性主义。C儒家的本质是人生实践之学。他们所说“践形尽性”,就是道德,而道德之真就在自觉自律,不像宗教信徒接受规范于外。D作者举孔子教育子贡的事例,说明儒家虽然重视礼,但可以随意拿来讨论改作,这是一种反乎宗教的迷信与独断的自觉自律的理性主义。【答案】B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从全文看

7、,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3分)A一切创造莫不有所因袭而成,孔子整理典籍文字为后人以保有传递古先的文化,在这些古经书中还充分地寄寓了情理和理性。B社会大于个人,不能把任何一个人看得太高太大,脱离实际。说孔子“一身直为中国政教之原”,就是否定了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事实。C中国古代理性之启,文化之熟过早,孔子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到了宋、明时期不能大有所发挥,这与当时的环境条件有关。D儒家的学风和其教导于人的,十分适合社会需要,后虽经历代统治阶层加以利用,摹仿着宗教去装扮它,但始终没有成为一种宗教。【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无中生有。“否定了人民才使历史的创作者这一事实”文中无此信

8、息。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8分)孔子名丘,字仲尼。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厘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g,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

9、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10、。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更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时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注释:帐目清楚,收支平衡。出纳钱粮算得公平准确。管理统计准确无误。司空:官名。羖g :公羊。黑色的公羊。累绁:即缧绁,用绳索捆绑。大司寇:官名。粥:通“鬻”y,卖。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诫其嗣懿子曰 诫:告诫 B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乡:向往 C昔秦穆公国小处辟 辟:偏僻 D已而去鲁,斥乎齐 去:到,往 【答案】D考

11、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分析理解B。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斥乎齐,逐乎宋、卫/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B授之以政/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孔子遂行/遂拔以击荆轲 D鲁大夫孟厘子病且死/若属皆且为所虏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两个“乎”都相当于介词“于”,第一个表被动,第二个接对象。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孔子是圣人的后代,他年少时就好礼,得到了鲁国的大夫厘子的赞誉,厘子要求自己的儿子拜孔子为师,向他学习。 B孔子一生中做过管理仓库、管理牧

12、场的小官等等,后来他由大司寇代理丞相职务,他喜形于色,这说明孔子从内心来讲是很想做官的,只是生不逢时,没有尽早地得到重用。 C孔子有辩才,他的施政策略深得齐景公的赏识;然而他对音乐的喜爱,对韶乐学习的情不自禁和痴迷以及齐国人对此的赞赏,却让齐景公感到了宝座的倾危而没能重用他。 D孔子曾出游齐国,但受到了排斥;到了宋国、卫国,却被驱逐;在陈国、蔡国又遭受围困;政治主张受挫,无奈回到鲁国,却受到了善待。 【答案】C【解析】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4分)(2)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

13、,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3分)(3)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3分)【答案】(1)现在孔子年少而好礼仪,他不就是要显达的人吗?我就要死了,你们一定要拜他为师。(“其”1分,“即没”1分,“师”意动用法1分,句意1分。)(2)孔子和齐国的乐官谈音乐,听到韶乐,就学起来,三个月竟然尝不出肉味来,齐国人称赞他这种专心致志的精神。(“语”1分,“”“称之”1分,句意1分。)(3)孔子是一个平民,传到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尊崇他。(判断句式1分,“宗”名词意动1分,句意1分。)【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

14、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8分)进山东贾平凹第一回进山东,春正在发生,出潼关沿着黄河古道走,同车里有着几个和尚和尚使我们与古代亲近恍惚里,春秋战国的风云依然演义,我这是去了鲁国之境了。鲁国的土地果然肥沃,人物果然礼仪,狼虎的秦人能被接纳吗?沉沉的胡琴声从那一簇蓝瓦黄墙里传来,音绵长,和那一条并不知名的河,在暮色苍茫里蜿蜒而去,弥漫着,如麦田上浓得化不开的雾气。我听见了在泗水岸上,有了“逝者如斯夫”的声音,从孔子一直说到现在。我的祖先,那个秦嬴政,在他的生前是曾经焚书坑儒过的,但居山高为秦城,秦城已坏,凿池深为

15、秦坑,自坑其国。江海可以涸竭,乾坤可以倾侧,唯斯文用之不息,如今,他的后人如我者,却千里迢迢来拜孔子。其实,秦嬴政在统一天下后也来过鲁国旧地,他在泰山上祀天,封禅是帝王们举行的,我来山东,除了拜孔,当然也得去登泰山,只是祈求上天给我以艺术上的想象和力量。接待我的朋友说:哈,你终于来了!我是来了,孔门弟子三千,我算不算三千零一呢?我没有给伟大的先师带一束干肉,当年的苏轼可以唱“执瓢从之,忽焉在后”,我带来的唯是一颗头颅,在孔子的墓前叩一个重响。在曲阜,我已经无法觅寻到孔子当年真正生活过的环境。如今以孔庙孔府孔林组合的这个城市,看到的是历朝历代皇帝营造起来的孔家的赫赫然大势。一个文人,身后能达到如此的豪华气派,在整个地球上怕再也没有第二个了。这是文人的骄傲,但看看孔子的身世,他的生前凄凄惶惶的形状,又让我们文人感到一份心酸。司马迁是这样的,曹雪芹也是这样的,文人都是与富贵无缘,都是生前得不到公正的。在济宁,意外地得知,李白竟也是在济宁住过二十余年啊!遥想在四川参观杜甫草堂,听那里人在说,流离失所的杜甫到成都去拜会他的一位已经做了大官的昔日朋友,门子却怎么也不传禀,好不容易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