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20《苦斋计》(练)(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976333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20《苦斋计》(练)(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20《苦斋计》(练)(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20《苦斋计》(练)(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20《苦斋计》(练)(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20《苦斋计》(练)(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20《苦斋计》(练)(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20《苦斋计》(练)(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苦斋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苦斋记刘 基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茅,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处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荼亦苦于常荼。其池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木节滵曲折,注入大

2、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梁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藉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

3、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毋亦犹是也夫!”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岸外而臼中 岸:水边的陆地。B莫不族布而罗生焉 罗:排列。C启陨箨以艺粟菽 艺:种植。D一旦运穷福艾 艾:止息。【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岸:高。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野蜂

4、巢其间 巢:筑巢B初食颇苦难苦 难:很苦以至难以下咽C或降而临清泠 或:有时D籍柔覆温之躯 温:温暖【答案】D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物性之苦者 求木之长者B食之可以清酒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C拊石而和之 渔父见而问之 D人知乐其乐 亦各言其志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定语后置的标志/主谓间取独;B能/可以凭借;C修饰/承接;D自己的。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4下列各组句子里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剑溪之水出焉余谪于黄 过岐亭,适见焉B而不知苦

5、生于乐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C莫不族布而罗生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D吾闻井以甘竭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B,介词,从。A项,兼词,于此/代词;他。C项,连词,表并列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却。D项,介词,因为/介词,用。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5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三组,都能说明“乐与苦,相为倚伏”的一项是( )初食颇苦难,久之弥觉其甘其槚荼亦于常荼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ABC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排除(只讲“苦”),排除(未涉及“苦”与“乐”)

6、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斋,一般指书房、学舍。记,一种文体,往往在叙事写景的基础上,抒发情理。本文名为“苦斋记”,顾名思义,可知它“记”的是“斋”之“苦”:苦况与苦义。B本文重点阐发了“苦乐相倚,互为转化”的哲理,批评了膏粱之子只图安逸享乐的思想,赞扬了苦斋主人苦中求乐、恬然自安的宽敞襟怀。C全文以“苦”字起笔发端,又以“苦”字收结终章,即使写乐谈乐,仍由一个“苦”字生发出来,一个“苦”字,贯串始终,前后勾连,互为呼应,脉络分明,中心突出。D章溢先生把自己的隐居之室命名为“苦斋”,是因为这里环境是苦,物产是苦,往来艰苦,人

7、甘于苦,议论言谈亦不离苦,真是目之所见,口之所食,足之所至,心之所想,无一不“苦”。【答案】D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7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洼而室焉。(5分)(2)虽欲效野夫贱隶,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5分)【答案】(1)匡山离人居住的地方很远,只有先生乐意游赏,而跟随他的人大多觉得早出晚归非常艰苦,于是(先生)就选择山中的洼地在那里筑室居住。(2)即使想效仿山野农夫和卑微的仆役,在丛生的野草中苟且偷生也不可能得到,难道不是昔日的

8、快乐酿成了今日的痛苦吗?【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和典型的文言现象。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美文欣赏:刘基,你是我们的唯一刘基是文成的根刘基,是文成人永远的情结只有刘基才是文成独有的、世界唯一的文成的山未必比得“五岳”,文成的水未必比得“五湖”,文成的瀑布未必比得尼加拉瓜和黄果树大瀑布。曾听有人说起,文成山好水也美,但普天之下,山好水美之地多矣!山水并非文成独有,但就有一样是全世界的唯一,唯文成独有的,那就是刘基(刘伯温)。刘基(刘伯温)作为一代历史文化名人,其影响力不同凡响。我们不说,他为大明王朝开国誉满天下,不说他的郁离子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不说他的百

9、战奇略使他在军事史上不容忽视。单单用键盘在百度中搜索,网上关于这位历史名人的信息便是铺天盖地,而发帖者遍布世界各地。看看内容吧,单是争说是“刘基故里”的地方就不少,有浙江省青田县,有江西省宜丰县天宝镇的等等。我们能从三件事中看得出来刘基对中国文化乃至历史都产生过影响。1、我们现在的首都北京选址就是由当年刘基为燕王朱棣选定的。北京作为明朝、清朝和中华人民共国的首都,对中国的近代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刘基在天文地理方面的造诣,和他在明朝开国时显示出来的军事才能,使后人把他视为“三通”(通天、通地、通人),明“三际”(过去、现在、未来),能掐会算神人。每逢重大事件时,便打出刘基的旗号,

10、鼓舞士气。其一、传说烧饼歌中的刘基,便对明清两朝五百年的历史以隐语一一作了预言。其二、义和团运动时,出现的刘青田碑文,预言义和团当兴。其三,抗日战争初期,连报纸上也登载了刘伯温回天碑出土的消息,曰:古预言家刘伯温回天碑出土,抗战必获胜利。新上海社云:顷据浙东来人谈,邮兴整理炉峰委员会,日前雇石工开广炉峰仙人桥,斧斤之下,在石桥下发现明代刘基预言之回天碑一方。其碑长二尺半,阔一尺半,石刻尚极清晰,察其语意,则为抗战必获最后胜利,勖江浙英杰努力。事虽可异,然碑文殊有深意,盖与今日状况,多符合也。兹录如下“回天碑,起七七,终七七,冀、宁、粤、汉、暗无天日,引胡深入,一鼓歼灭,吴越英杰,努力努力,刘基

11、题。”民国二十七年12月5日申报:“时抗战开始不久,后日军侵华进程颇多相合,尤其“起七七、终七七”竟被言中。日本天皇1945年8月14日宣布无条件投降,该日为夏历七月初七。”因此,刘基更被视为神人了。其四,前不久,网上又广泛流传刘基的“油条诗”,直指台湾政界。3、近年来娱乐界经常以刘基为相关题材拍摄文艺作品。特别是台湾两度以刘伯温为题材拍摄电视连续剧,刘伯温传奇十多年前风靡大陆,前不久台视又在横店拍摄神机妙算刘伯温,黄金时间播出,收视率节节高升,10月14日第四单元开镜。刘基故里何须争矣,文成的县名便来自于这位历史名人的“谥号”。但刘基故里又不得不争,请看网摘:1、“刘基,字伯温,元武宗至大四

12、年(1311)出生于江浙行省处州路青田县南田山武阳村,故时人称他刘青田。”2、“刘基(1311-1375),字伯温,生于青田九都南田武阳村。”3、“刘基(13111375年),字伯温,处州青田(今属浙江)人,明朝开国功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这些信息不断在网上被广泛传播,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人不解其中变故,难免“三人成虎”,在国人思想中刘基这位历史名人自然交给了青田县。查了下中国的地名,用历史名人作县名的地方虽难说只有文成一地,但该算是廖廖无几吧。而我们文成就能自豪地说,我们的县就是以历史名人刘基的谥号命名的。刘基是文成的根,刘基,是文成人永远的情结,只有刘基才是文成独有的、世界唯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