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5-2016学年度秋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973086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2015-2016学年度秋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重庆市2015-2016学年度秋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重庆市2015-2016学年度秋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重庆市2015-2016学年度秋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重庆市2015-2016学年度秋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2015-2016学年度秋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2015-2016学年度秋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南开中学高2017级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卷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礼、乐与城市文明有密切关系,这可从什么是文明,文明与城市的关系,以及什么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内容等角度加以认识与阐释。 首先,在中国文献中,“文明”最早见于易乾文言和尚书-舜典,是指人们创造的用以区别“先进”与“落后”、 “文明”与“野蛮”的一整套“形式符号系统”,也就是先秦儒家津津

2、乐道的“礼乐制度”,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为政治服务,所以古代中华民族的“文明”主要是指“政治文明”。 其次是“文明”与“城市”的关系一直十分密切,这在中西民族是高度一致的。在起源的意义上,英语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即源于拉丁文的“civitis”(城市)。在中国周代,建立“城市”的标志是建立不同于野蛮部落的祭祀与礼仪中心,如诗经大雅緜记载的“乃立冢土”。按照礼仪制度组织起来的人类活动,构成了最初的城市生活方式。在实践的意义上,依附于城市的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主要功能在于建立“夷夏之别”,有“礼乐”即“夏”(文明人),失“礼乐”则为“夷”(野蛮人)。英文的“civilizatio

3、n”一词,最初也是指城市居民的风俗、习惯和道德的高贵。城市文明的出现,第一次从文化模式上区别开“文明人”与“野蛮人”,构筑了“城市”与“乡村”在生活方式上的分界线。从当代语境看,与乡村、城镇及传统城市相比,城市、特别是大都市的“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均获得了更高的发展,因而,一般性的“物质文明建设”与基本的“政治、法律制度建设”,已不能体现出城市文明在当代的发展水平,而作为一个社会更高发展目标的“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理想追求”才是其代表或象征。再次,城市文明的核心在于“礼”与“乐”。 乐记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借别。”引申地说,“礼”的功能在于

4、划定秩序,“乐”的目的在于生产和谐。没有“序”的人群是野蛮的、混乱的,而丧失“和”的社会则是僵化的、非人性的,只有这两者的和谐发展,才能使人既在“礼”的前提下“相敬”,又在“乐”的引导下“相亲”。从当代的视角看,城市文明的核心即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系统。在表面上,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涉及它的各个方面,但可从“人文学”等相关研究入手,如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金耀基先生说:“人文学主要有两大块,一个是美学,一个是伦理学,分别讲什么是美的,什么是善的。”由此可知,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的主体是“城市的善”与“城市的美”,前者用来生产秩序、规范行为,后者用来调节情感,旨在使人获得快乐与自由。“礼”与“乐”、“城市

5、的善”与“城市的美”,其和谐发展对于当代人十分重要。没有“礼”的约束与规范,人口众多而拥挤的城市必然混乱不堪;而失去“乐”的疏导,则会直接影响到都市人的心理健康与精神生态。 (有删改)1从原文看,下列对“文明”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明”一词最早见于我国文献易乾文言和尚书舜典,其核心在于“礼” 与“乐”。 B“文明”是指人们创造的用以区别“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的一整套“形 式符号系统”,包括城市居民的风俗、习惯和道德的高贵。 C古代中华民族的“文明”之所以主要是指“政治文明”,是因为被先秦儒家津津乐道的 “礼乐制度”的主要功能是为政治服务。 D从当代语境看,作为一个社会更

6、高发展目标的“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理想追求”才 能体现出城市文明在当代的发展水平。2下列对于“文明与城市”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起源的意义上,英语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即源于拉丁文的“civitis”(城 市),这一点对中西方来说是高度一致的。 B在中国周代,建立“城市的标志是建立不同于野蛮部落的祭祀与礼仪制度,如诗经大 雅緜记载的“乃立冢土”。 C在中国古代,区分“夷”“夏”可以通过依附于城市的中国古代礼仪制度来实现,有“礼 乐”即“夏”,朱“礼乐”则为“夷”。 D只有成熟的城市文明,才能从文化模式上区别开“文明人”与“野蛮人”,构筑了“城 市”与“乡村”在生活方

7、式上的分界线。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大都市的“物质文明建设”与“政治、法律制度建设”不能体现出城市文明发展水平, 就应当予以废弃。 B“礼”与“乐”是城市人文精神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两者和谐发展,才能 使人“相敬”“相亲”。 C“城市的善”主要用来维持生产秩序、规范行为;“城市的美”,主要用来调节情感, 旨在使人获得快乐与自由。两者共同构成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系统。 D有“礼”的约束与规范,人口众多而拥挤的城市就不会混乱不堪;而失去“乐”的疏导, 则会直接影响到都市人的心理健康与精神生态。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8、成47题 王戎,字浚冲,琅邪临沂人也。父浑,凉州刺史。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烂烂,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槛虓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 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谓浑曰:“浚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及浑卒于凉州,故吏赙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为人短小,任率不修成仪,善发谈端,赏其要会。戎尝与阮籍

9、饮,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戎笑曰:“卿辈意亦复易败耳!” 钟会伐蜀过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丕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征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然议者尤之。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性至孝,不拘

10、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帝谓刘毅曰:“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毅曰:“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帝遣医疗之,并赐药物,又断宾客。 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谥曰元。 (节选自晋书王戎列传)【注】虓(xio):怒吼。赙(fu):赠送财物助人治丧。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钟会伐蜀过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B钟会伐蜀过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

11、知言 C钟会伐蜀过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D钟会伐蜀过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或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得不坐 坐:判罪 B然议者尤之 尤:过错 C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一般来 说称别人的字表尊敬。 D“忧”指父母的丧事。居丧也叫“丁忧”“丁艰”。古代,父亲或母亲死后,孝子按礼须 持丧三年,其间不得嫁娶,不能沾酒肉等,为官者须离职。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戎小时候看太阳却

12、不眼花,被称赞说他眼睛有光芒,像山崖下的电光;在宣武场看戏, 众人都被猛兽震吼之声吓跑,他站立不动,神色如常。 B王戎清逸可赏,任性率真。相比他父亲王浑而言,年长王戎二十岁的阮籍更愿意和王戎交 谈,还常常一起作竹林之游。 C王戎聪明睿智,幼年就知道不取道旁苦李;和人交谈善于提出话题,并能抓住谈话的要领; 关于钟会伐蜀的言论被认为是有见识的言论。 D王戎和和峤同时遭遇大丧,和峤在服丧期间,用礼法约束自己,吃饭限量,皇帝认为和峤 哀伤过度超过了王戎,并为此担忧。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2)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13、(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水调歌头 杨炎正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注】杨炎正:南宋词人,力主抗金的志士。与辛弃疾相从甚密,人品、气节相类,词品、 格调亦相近。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8“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甩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4分)9这首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14、)(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0分)(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 (论语)(2)入则无法家拂士,_,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 _,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鱼我所欲也)(4)吾视其辙乱,_,故逐之。 (曹刿论战)(5)先帝不以臣卑鄙,_,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诸葛亮出师表)(6)水何澹澹,_。 (曹操观沧海)(7) 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8)此中有真意,_。 (陶渊明饮酒(其五)(9) _,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行路难(其一)(10)俄顷风定云墨色,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且行且吟的浪漫骑士 张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