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969359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莆田八中2016-2017上学年高二历史(文科)第三次月考试卷一、 选择题(共44小题,每题1.5分,共66分)1、凯伦阿姆斯特朗在轴心时代中说:“对苏格拉底来说,哲学的宗旨并不是提出关于宇宙的深奥理论,而是要让人学会如何生活。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罪恶呢?那是因为人们缺乏关于生活和道德的理念。如果他们承认其深刻的无知,就更能懂得如何行事。”由此可知苏格拉底( )A保持怀疑精神、批判眼光 B探讨宇宙认识自己C以个人感受作为价值标准 D发现自我学会生活2、著名史学家钱乘旦对欧洲近代某一思想解放运动有过这样的评价:“它促成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兴起和西方支配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格局的形成。几个世纪以来,

2、它被誉为西方文化的世俗化决定性阶段和世界现代文明各种特征的发展的起点。”这里的思想解放运动是( ) A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启蒙运动 D智者运动3、在15世纪的西欧,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500到1400年之间写就的总和还要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 B宗教改革冲击教皇权威C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D天赋人权观念深入人心4、罗马教皇保罗三世(1534-1549年在位)采取措施:禁止出售赎罪券,禁止任何主教占有一份以上的薪俸,出版禁止天主教徒阅读的书籍目录。这表明( )A保罗三世基本支持路德教派的改革B天主教会采取适当措施

3、缓解天主教危机C天主教走上了与新教相融合的道路D禁止出售赎罪券是新教与旧教的共同目标5、学者杨晓东认为:“启蒙并不是告诉你如何思考,而是启发人说,你原本就已经有充分的理智,只是精神上被管制的习惯使你既懒惰又没有勇气使用你的理智”。基于这种分析,他认为“启蒙”主要是()A引导独立思考的途径B彰显人性的尊贵价值C自主开拓精神的家园D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6、在审判国王查理一世时,代表议会的审判长布拉德肖说:“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服从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段话主要体现的是()A君主立宪的主张B自由平等的学说

4、C社会契约的理念D议会至上的特点7、马克思韦伯认为:宗教改革并不意味着解除教会对日常生活的控制,相反却只是用一种新型的控制取代先前的控制。这里“新型的控制”指的是( )A虔诚的信仰 B教会的仪式C真诚的善行 D神父的指引8、以下是16世纪东西两位思想家的言论,其共同之处是()马丁?路德:“教皇和自己的会议,只有当其行动和法令与圣经相一致时,人们才有必要服从”。李贽:“耕稼陶渔之人既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A挑战权威 B否定神性 C崇尚理性 D倡导民主9、对于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梁启超认为“在那个年代有那样的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

5、贵产品。”蔡元培甚至称其为“中国的卢梭”,将其明夷待访录说成是“中国的人权宣言”。以上言论没有意识到黄宗羲的思想 ( )与卢梭的民权观本质上并不一致 对于近代民主运动具有重要价值 与他们追求的政治理想不尽相同 有利于探索改造原社会的新出路A B C D10、某思想家认为:人不是完全自由的,但也不完全是一个奴隶。就一个人所具有的自由来说,他需要一种个体道德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这一观点体现了(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信仰得救 C理性主义 D天赋人权11、某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

6、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思想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12、史家陈旭麓说:“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意在说明( )A只有“中体西用”,才能解决内忧外患 B洋务运动习西方科技是必然选择C“中体西用”有利于洋务运动顺利推行 D洋务运动变革不彻底无法实现目的13、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

7、主要是( )A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B西学涌人致中西文化碰撞交融C近代中国政局变化和社会转型 D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14、孔子思想在17至18世纪的法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伏尔泰赞扬孔子“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是超越基督教教义的最纯粹的道德;法国 1793年宪法所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及人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宣言都写入了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分别定义为自由的道德界限和公民义务的原则。法国推崇孔子的主要原因是()A借助孔子道德反对基督教神学思想B利用中国道德政治批判西方现实C儒学与“理性”社会核心思想一致D宣传平等思想构筑近代社会理念15、“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的怀疑缘由于两大

8、发现: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围绕太阳转。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一下子就发生了信仰危机。”这一信仰危机引发了( )A文艺复兴B新航路开辟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16、近现代中国在学习西方政治模式的历程中,学习对象经历了下列演变( )A英日式美法式俄国式 B英日式俄国式美法式C美法式英日式俄国式 D俄国式美法式英日式17、1898年,康有为在给光绪皇帝的奏折中说:“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康有为奏折的本质意图是( )A.表达了与大清帝国满洲

9、贵族统治者誓不两立的坚决斗志B.追求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维新变法奠定理论基础C.唯有剪掉辫子,方可有利于机械化大生产,有利于行军打仗 D.把变衣冠作为学习现代文明、革除社会陋习的一项重要内容18、英国哲学家罗素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材料中的“有识之士”提倡()A中体西用 B维新变法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19、下表是根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整理的近代翻译外国著作情况,此表说明20世纪初中国向西方学习( )A领域更广泛,开始涉足社会科学B目标更明确

10、,视角瞄向制度层面C效果更显著,掀起变法运动实践D方法更科学,内容兼顾各个领域20、近代史上的北大开民主风气之先,人才荟萃,其中尤以属兔的三名教授闻名中外。俗称“老中小三只兔子”:大兔子是蔡元培,中兔子是陈独秀,小兔子是胡适。胡适曾俏皮地说:“北大是由于三只兔子而成名的。”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大兔子: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采取“兼容并包”方针,使北大学风焕然一新B.中兔子:在北京创办青年杂志,最早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C.小兔子:提倡白话文,发表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由此开始D.三只兔子所倡导的新思想,最终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21、陈独秀说:“1911年10月10日

11、的中国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的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他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22、1920年,新青年从第八卷起成为中共的机关刊物。右图第一期的封面设计很好地体现了全新的编辑意图:封面正中是一个地球,从东西两半球伸出两只有力的手,紧紧相握。这反映出( )A民主革命完成了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B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C新文化运动由启蒙向劳工和社会实践转向D中国思想解放

12、运动得到了苏俄的大力支持23、14-17世纪的西欧文艺复兴运动和20世纪初的中国新文化运动前期有许多相似之处,以下总结中不正确的是( )A背景上都基于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缺乏组织性B内容上都对古典文化进行了批判和继承,缺乏理性C方式上都表现为文学艺术等形式,缺乏政治斗争D范围上都局限于知识阶层,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24、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于20世纪20年代毅然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含义是 ( )反对帝国主义 “耕者有其田”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制定劳工法”A B C D25、1925年,毛泽东在一首词中写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13、,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一时期,毛泽东“激扬文字”主要表现在:( )A写出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写出井冈山的斗争和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C发表论持久战和新民主主义论D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和论十大关系26、1921年陈独秀发表青年的误会一文,其中说:“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陈独秀意在( )A.反对青年继续追求独立自治 B.纠正西方文化中的消极成分C.批评新文化运

14、动中的极端倾向D.修正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27、“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原有的幻梦破灭了,现实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进步,“中国又一天一天沉入黑暗里”,“传统与反传统之争”、“问题与主义之争”迭次兴起,材料所述的历史时期是( ) A民国初年的新文化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前的思想论战时期 C甲午战争后的维新运动时期 D国民革命失败后的探索时期 28、康有为在维新变法中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尊崇,而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把孔子斥为是“历代专制之护符”。造成孔子在两次运动中不同命运的根源是(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 B. 两次运动所处的社会性质不同C. 两次运动的目的不同 D. 两次运动的观点主张不同29、学者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