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969201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5-2016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一语文一、 课内基础知识积累(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雕梁划栋 簇拥 严然 锲而不舍 B偏僻 不经之谈 放诞无礼 踌躇C逡巡 污池 敛声摒气 顾盼神飞 D孝悌 饿殍 固若金汤 怡笑大方2根据文学作品外貌特征描写判断人物正确的一项是( )A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林黛玉)B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王熙凤)C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贾探春)D肌肤微丰,合中身材,温柔沉默,观之可亲。(贾迎春)3、下列关于人物描写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2、A脸上消瘦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外貌神情描写B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语言神情描写。C她摇一摇头,顺下眼睛,不说了。动作神情描写D她像是受到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动作神情描写4、下列选项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君子生非异也C蒙故业,因遗策 D或师焉,或不焉5、下列加线字活用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养生丧死无憾C序八州而朝同列 D吾从而师之6、下列各项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3、、申之以孝悌之义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7、下列选项翻译正确的是( )A、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译文: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译文:天下百姓聚集靠拢过来,许多人担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陈涉。C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译文: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快,听得人却听得清清楚楚。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译文: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意的,王道就会开始了。二、 默写、诗歌鉴赏和文言阅读8、根据提示,完成句子默写。(10分)(1)闻道有先后, (2)奋

4、六世之余烈, 。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 ,材木不可胜用也。(5)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告知梁惠王要兴办学校,加强德育的句子是 , 。(6)劝学中和名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7)师说中批判那种以身份尊卑地位高低来选择是否从师学习行为的句子是 , 。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诗的

5、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10、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15分)郑 和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篮。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令牵及英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和献所俘旧港酋长。帝大悦,爵赏有差。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

6、献俘,戮于都审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覘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是时。交趾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聋,来者日一多。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其前伪王子苏干剌者,方谋弑主自立,怒和赐不及己,帅兵邀击官军。和力战,追擒之喃渤利,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咸遣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十七年七月还。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

7、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比还,而成祖已晏驾。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 邀劫:邀人抢劫B多赍金币 金币:钱币财物C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

8、之 踪迹:追踪探访D. 帝以践阼岁久 践祚:登上帝位(2)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B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城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C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 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D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 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郑和历经三朝,七次出使

9、。其中六次都是永乐年间奉明成祖之命出使,只有一次出使是在明成祖晏驾之后,先后出使过三十多个国家口。B明成祖命令郑和出使是出于政治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到海外追寻明惠帝的下落,另一方面是为了到海外炫耀军力的强大和国家的富裕。C郑和出使西洋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扫清海道,保护商旅;发展了明朝政府与海外国家的外交关系,所出使的国家纷纷纳贡称臣。D郑和深通外交之道,对番国君长恩威并施。他在外交上主要采用怀柔的方式,动用武力大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失而攻守之势异也。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三、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

10、,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什么是公德与私德?关于公德,我们可以很简单地把它理解为在公共领域中的道德;私德,就是在私人生活领域中的道德。公德和私德作为道德行为,我们往往注意的是作为道德主体的精神状态,即他是否有良好的道德操守与信念。但是公德与私德不仅仅是伦理观念问题,还包含着公共舆论、包括着社会的公私域状态,以及相应的制度。大约一个世纪前,梁启超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判断:“中国,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在国人的伦理行为和生活中,有一个很矛盾的现象,就是在血缘亲情生活圈子当中,非常注重自己如何做人,注重自己成为人际关系很好的人。他很注重自己的形象,而且在待人接物和进退出处当中,都很精心。

11、但这种对自己亲人的孝顺、甚至是舍身的道德品质,一旦脱离血亲的家庭结构、家族结构,进入一个陌生人的天地,也就是他人的环境中,它往往会产生不易察觉的另一方面:对他人的冷漠和自保。今天与陌生人交往的国人,当发生和自己没关系的事件时,往往表现出冷漠、旁观的倾向。另一方面,像挤车、抢位子时,则是以为不挤、不抢会吃亏,表现出自保的心理。实际是缺乏公共道德,也就是梁漱溟所指出的缺乏公共交往生活习惯。所以,中国传统社会的公共伦理,就是以血亲为辐射中心放大扩展开来的亲族关系伦理。血亲伦理,因人而异,是“对人不对事”的具体权变伦理,而不是“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性伦理。归结起来,就是私人关系的道德优先于社会公德。中国

12、的传统伦理实际上是把中国的关系学、私人关系学混为一体。而超出私人关系的公共关系,一方面作为私人关系的延伸放大,另一方面,如果不能涵摄,也要把它放在其次的地位。关于公德有必要强调三点:现代公德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无私。公德的前提是现代个体人格。他有他的自由的信仰,自主的选择。因而不是从集体方面对个人单方面的规定,而是个人自由的选择,因而这样一个主体和自觉选择的道德,实际上不是传统集体主义文化语境中意指的公德。一个现代个人,他遵守公德,体现了一种情操,一种职业的操守,体现了一个人的自律,恰恰体现了个体的人格的尊严。他不把自己看作一个可以为所欲为的人,表现出高尚的职业的操守。这里的公德是以单数第一人称

13、做出选择的。因此这也成为现代私德的起源,是以现代人格的自我意识即民主、自由、自主为内涵的。这里还要注意一点,国人说的公德往往是遵纪守法、不随地吐痰、不乱闯红绿灯、上车要买票等等。这些消极的具有底线意义的公德,当然属于公德的一种。但是公德的本意,实际上是一种公共关怀,是一种公共精神,是超出个人的界限,关怀超出个人利益以外的公共领域的事情。这是公德最初的意义。这个意义集中的体现是政治。如果把公德仅仅作为一种言语行为文明礼貌之类的个人修养,实际是贬低了公德的意义。公德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能健康地保持它现代文明的体制。比如说对于腐败,对于社会的进步,包括对于国家一些重大事件的处理,你是否有足够

14、的关怀,这种关怀不是被迫的、不是别人给你灌输的,而是自己自由地做出决定的。有这种公共精神,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德。公德与私德在现代条件下还有一个特点,它们之间是分化的:在公共领域建立一种规则、制度,然后你要遵守,但是要保持公民权。相应地也要求在社会生活空间中给私人留有私人领域。一个人,在私人的领域,只要不侵犯他人利益,都是受到保护的,同时社会生活有真正民主和法制的公共空间。(尤西林:漫谈社会转型中的公德与私德,有删改)11、下列关于公德与私德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公德和私德不仅包括道德主体的道德操守和信念,还包括公共舆论、社会的公私域状态,以及相应的制度。B中国传统伦理非常注重私人关系,私人关系的道德优先于社会公德。C中国传统社会的公共伦理,其实就是血亲伦理的放大,讲权变,不讲原则,这是一种放大了的亲族关系伦理。D中国传统伦理中的公共关系其实就是私人关系的放大。当私人关系不能涵盖公共关系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