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郎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929414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郎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郎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郎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郎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郎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郎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郎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郎溪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且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48分)1据西周的政体:中国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国家,周初所封诸候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而在统治中心渭河流域则几乎没有封侯情况。其主要目的是 ( )A监督商族残余势力 B防范诸侯坐大割据C利于文化远播天下 D扩展王朝四周疆域2西周时,宗法习惯便被统治者制度化和系统化了,最后发展成一种所谓“大宗率小宗,小宗率群弟”世袭的制度文化。在这种制度文化里形成了 ( )A“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世袭观念 B“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的身份等级C“亲师友,习礼仪”的风尚 D“明法度,重教

2、化”的思想3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4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 )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5.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

3、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6.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7.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50名陪审员,组成审判团参与审判。由此建立起来的陪审制( )A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 B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C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 D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8.16

4、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9. 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10.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C经济发展消解

5、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11.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2.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南京条约的签订结束了广州十三行垄断贸易的时代,推动了上海的崛起,中国进出口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广州与周边地区的衰落,引发了失业问题。失业问题又直接引发了( )A太平天国运动 B民族工业兴起C新思想的萌发 D维新变法运动13.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

6、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14.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15.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

7、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16.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1932年,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这一成功( )A确保了红军对敌处于军事优势地位 B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C加强了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 D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17. 1936年11月,蒋介石非法逮捕救国会七位领导人,李

8、宗仁、白崇禧发出紧急营救电,赞扬“七君子”系爱国热情所应有之表现,要求政府“对于爱国运动似不应压迫”。这反映出( )A国民党内部派系之间的斗争激烈 B蒋介石已经遭到社会各阶层反对C抗日救亡已成为当时的时代潮流 D李宗仁等主张建立抗日统一战线18.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19.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

9、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20.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21.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

10、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B“九二共识”的达成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22.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3.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C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 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

11、变化24.1960年,日、美修改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删除了原条约中驻日美军可以用于镇压日本内乱的条款,保留了原条约中美军驻扎日本、双方共同应对对日本领土上的任何一方的武力进攻等内容,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 )A表明日美军事同盟受到削弱 B标志着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改变C反映出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D意味着美国在亚洲维持冷战政策二材料解析题(共52分)25.(25分)在西方历史的发展中,权力监督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当今中国也备受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皇帝都是高居于法律之上的特权者在中国古代的观念中,皇权是天所赋

12、予的,“监督”是皇帝自上而下的一种特权,最高统治者接受监督只是他们出于仁政”考虑的一种宽忍,是一种大度。作为制度,这种监督是没有权威的。分权抗衡在中国古代也只能成为行政内部一种有限的制约方式。孙季萍中国古代权力监督制度评析材料二、从古希腊时起,亚里士多德就有“三权分立”的主张。他提出一切政体都要由三个要素构成,即议事机能,行政机能,审判机能,三者全部具备才是健全的政体;而在三者中,以立法机能为最基本。也是在古希腊,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享有很大的权力,公民可以参与国家议事、行政、审判等诸事务,最高统治者也被纳入监督的范围。孙季萍中国古代权力监督制度评析材料三、三权分立体制突出了立法、行政、司

13、法职能的差异,做到了机构分离、职能划界,从而“以权力制约权力”较好地防止了国家权力为某个利益集团所垄断该体制最受人诟病之处,就在于其重权力的分工与分立、轻协调合作,这常常导致权力间的相互牵制,造成行政效率低下。特别是与多党制结合在一起,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及其原则甚至沦为党派斗争工具。摘编自嘹望杂志(1)结合唐朝有关史实,说明“分权抗衡在中国古代也只能成为行政内部一种有限的制约方式”这一观点。(5分)(2)结合材料一、二,比较古代中国和古代雅典在权力监督上的主要差异。(16分)(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外两种权力制衡方式导致的弊端。(4分)26.(12分)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爱国主义应该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爱国主义的外延和内涵都不相同。历史上的爱国主义与近代的爱国主义有很大的区别。历史发展到近代,爱国主义的外延和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义和团时期的广大民众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欺侮面前表现了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表现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无比痛恨,不能说不是一种爱国主义。但是,义和团民众的泣血行动最终没有达到爱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