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每日一题第06周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含解析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923915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每日一题第06周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每日一题第06周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每日一题第06周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每日一题第06周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每日一题第06周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每日一题第06周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每日一题第06周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问题。谈审美移情所谓移情,通俗地说,就是指人面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去,似乎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当自己心花怒放时,似乎天地万物都在欢笑;苦闷悲哀时,似乎春花秋月也在悲愁。当然,天地万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置到了他们身上。描绘此种移情现象的第一人是庄子。庄子秋水篇中,庄子看见鱼儿“出游从容”,于是把自己在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庄子所述,是典型的审美移情现象。然而,对移情现象作出真正的理论概括是晚近的事。最早把移情

2、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德国学者费舍尔父子。他们认为,我们对周围世界的审美观照,是情感的自发的外射作用。也就是说,审美观照不是主体面对客体时的感受活动,而是外射活动,即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我们的眼睛所感知到的人物和事物中去,在费舍尔父子那里,移情观念已大体上确定了,但通过形而上的论证把移情说提高到科学形态的则是德国美学家立普斯。因为移情说的影响巨大,以至于有人把立普斯誉为美学界的达尔文。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在审美享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

3、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移情和感受不同。在感受活动中,主体面对客体,主客体是分离的,界限是清楚的。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也就是说,在移情之际,不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而且物我互赠、物我回还。清代大画家石涛在描述自己创作的心理状态时所说的“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就是审美

4、移情中的物我互赠、物我回还的情境。审美移情发生的原因是同情感与类似联想。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但立普斯的观点更可信。他认为,审美移情起源于人的类似联想。人都有一种自然倾向或愿望,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所以总是按照切身经验的类比,去看待身外发生的事件。这就是说,审美的人都具有同情心,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这种同情,不但及于他人,也及于其他生物及无生物。审美移情的功能是人的情感的自由解放。尽管移情不一定伴随美感,但美感则必定伴随移情。因为审美移情能给人以充分的自由。人的不自由常常来自人自身。自身是

5、有限的,它是自由的牢笼。可是在审美移情的瞬间,自身的牢笼被打破了,“自我”可以与天地万物相往来,获得了自由伸张的机会。“自我”与天地万物的界限消失了,人的情感也就从有限扩大到了无限。(节选自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有删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虽然对移情现象作出理论概括的主要是西方的美学家,不过庄子秋水中对“鱼之乐”的记载表明我国的哲学家早已经描绘了这种现象。B关于审美移情的起因,曾经出现过不同的观点。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这种观点不可信。C审美的人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这与人要把类

6、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的自然倾向是一致的。D审美移情能让人的情感自由解放。美感必定伴随着移情,因为审美移情能帮人打破自身的有限性,让自我的心灵丰富化,给人带来充分的自由。【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二、归纳内容要点(一)概览段落意,明确中心句中心句的一般表现形式有:(1)段首提示性中心句;(2)段末总结性中心句;(3)段中过渡性中心句;(4)自然段外的抒情性或综合性中心句。(二)抓住关键词,找出重点段归纳一段话的要点要抓住关键词,概括一个层次的层意要找出层次里的重点段。(三)提取信息,重新整合 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或重要句子,考生必须对

7、每个独立句或对几个相对重要的互有关联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由点到面,归纳出内容要点。三、概括中心意思概括中心意思是对文章中心意思的综合,既要注重文章本身的意思,又要考虑到作者的主观意图和文外材料。可以遵循由客观到主观、从文内到文外的原则。(一)抓关键部位,联系整体揣摩对文章的中心而言,文章标题,开头结尾,文中的议论、抒情、文眼等,都是关键部位,同时要认真思考全文文句,阅读时二者一定要有机结合。(二)归纳层次要点,综合各层层意这种逐层地、由多段意思向中心意思的提炼,是分析归纳文章中心意思最实在、最有效、最一般的方法,也是传统的方法。是各层意思的相加且又是一种“意思的综合。”(三)结合文体特点

8、,掌握概括规律不同文体运用不同方法来表达中心意思,记叙文章常写人记事,应看其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精神、人格;散文一般借景借物抒情,应看其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理;议论文看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表明了什么观点;说明文通过说明介绍人、事、物,应看其说明了什么,对我们有何作用。对于文意概括题,考生应明确题干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先分析选项,凡说法过于绝对,有因果关系的选项要重点关注,因为这些选项易犯绝对化、以偏概全、强加因果等毛病。比如典例B项“这种观点不可信”就过于绝对化,与文意不符,因为文中只是说另一种观点更可信而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

9、题。谈人朱光潜世间事物最复杂、最难懂的莫过人,懂得人就会懂得你自己。希腊人把“懂得你自己”看作是人生最高的智慧。人不像木石只有物质,而且还有意识,有情感,有意志,总而言之,有心灵。西方有一句古谚:“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魔鬼固诡诈多端,而仙子也缥缈难测。作为一种动物,人是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他经过无数亿万年才由单细胞生物发展到类人猿,又经过无数亿万年才由类人猿发展到人。正如人的面貌还有类人猿的遗迹,人的习性中也还保留着一些兽性,即心理学家所说的“本能”。我们这些文明人是由原始人或野蛮人演变来的,除兽性之外还保留着原始人的一些习性。要了解现代社会中的人,还需要了解我们的原始祖先。所以马克思

10、特别重视摩根的古代社会,把它细读过并且加过评注。恩格斯也根据古代社会的资料写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恩格斯还详细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谈到了人手的演变、进化的历史,这对研究美学是特别重要的。古代不仅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政权的摇篮,而且也是宗教、神话和艺术的发祥地。数典不能忘祖,这笔账不能不算。从人类学和古代社会的研究来看,艺术和美并不是起源于抽象概念,而是起源于吃饭穿衣、男婚女嫁、猎获野兽、打群仗来劫掠食物和女俘等日常生活实践中极平凡卑微的活动。中国的儒家有一句老话:“食、色,性也。”“食”是保持个体生命的经济基础,“色”是延续种族生命的男女配合。艺术

11、和美也最先见于食、色。汉文“美”字就起源于羊羹的味道,中外都用“趣味”来指“审美力”。原始民族很早就讲究美,从事艺术活动。他们用发亮耀眼的颜料把身体涂得漆黑或绯红,用唱歌和跳舞来吸引情侣,或庆祝狩猎、战争的胜利。在近代,人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一个活人时时刻刻都要和外界事物(自然和社会)打交道,这就是生活。生活是人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流转的发展过程。因为生活的需要,人在不断地改造自然和社会,同时也不断地改造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复杂过程简化为从刺激到反应往而复返的循环弧。外界事物刺激人的各种感觉神经,把映像传到脑神经中枢,在脑里引起对映像的初步感性认识,激发了本能和情感(如快感、

12、痛感以及较复杂的情绪和情操),发动了采取行动来应付当前局面的思考和意志,于是脑中枢把感觉神经拨转到运动神经,把意志转达到相应的运动器官,如手足肩背等类,使它实现行动。哲学和心理学一向把整个运动分为知(认知)、情(情感)和意(意志)这三种活动,大体上是正确的。(选自谈美书简,有删改)1下列关于“人”的理解,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懂得你自己”是人类的最高智慧,人类只要能够懂得自己,也就能懂得人。B人是由单细胞生物发展到类人猿,再由类人猿发展到原始人进而发展到文明人的。C进化过程中遗留在人类身上的一部分“兽性”和原始人的一些习性构成了人的“本能”。D人的所谓“生活”就是时时刻刻地和外界打交道,不

13、断地认识和适应外部世界。2下列关于“艺术”和“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艺术和美并不是起源于抽象概念,而是起源于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实践中极平凡卑微的活动。B儒家说:“食、色,性也。”在“食”和“色”这两大人类本性的具体行为中便蕴藏着艺术和美。C“食”是保持个体生命的经济基础,“色”是延续种族生命的男女配合,它们都属于艺术美的范畴。D原始民族把身体涂得漆黑或绯红,用唱歌、跳舞来吸引情侣,或庆祝狩猎、战争的胜利,这都是艺术活动。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不像木石只有物质,而且还有意识,有情感,有意志,也就是有心灵。所以,人是世间万物中最难懂的。B文章引用西方古谚“人

14、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是为了说明人的性格是具有两面性的,不能把人简单分类。C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谈到了人手的演变、进化的历史,就是美的历史。D哲学和心理学把人们认识世界的整个运动分为知(认知)、情(情感)和意(意志)这三种活动,大体上是正确的。1B2C【解析】C项,“食”和“色”本身不全是艺术和美,选项太绝对了。3A【解析】B项,引用古谚的目的是证明人的复杂性,不是“把人简单分类”。C项,“就是美的历史”绝对化,这一论述只是“对研究美学是特别重要的”。D项,“认识世界的整个运动”错,文中的“整个运动”不仅包括认识,还包括实践。今日收获如何?总结一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