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第6课五人墓碑记教学案苏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922974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第6课五人墓碑记教学案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第6课五人墓碑记教学案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第6课五人墓碑记教学案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第6课五人墓碑记教学案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第6课五人墓碑记教学案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第6课五人墓碑记教学案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第6课五人墓碑记教学案苏教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课 五人墓碑记(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今江苏省太仓县)人。崇祯四年进士。他曾和同乡张采等组织复社,继承东林党人的传统,进行文学和政治活动,影响很大。 主要作品著有七录斋集,辑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评价晚明政治活动家和文学家。(二)人物轶事张溥出身官宦门第,唯因婢妾所生,排行第八,故“不为宗党所重,辅之家人遇之尤无礼,尝造事倾陷诩之”,当面称他“塌蒲屦儿”,意为“下贱人所生,永远不出息”。张溥遭此侮辱,勤奋好学,读书必手抄,抄后读过即焚去,如此反复七遍,冬天手冻裂,以热水浸暖继续再练。 后来他把他的书房命名为“七录”。张溥写诗文的思路灵敏快捷

2、,各方来征求诗文的人,张溥连草稿也不起,当着客人的面挥笔就写,一会儿就完成了,因此张溥在当时很有名气。(一)背景链接本文写的是明末天启六年三月苏州百姓反抗阉党的斗争。明朝末年,宦官魏忠贤专权,阉党当政。天启六年,魏忠贤又派爪牙到苏州逮捕周顺昌,苏州百姓群情激愤,奋起反抗,发生暴动。事后统治者大范围搜捕暴动百姓,百姓首领颜佩韦等五人为了保护群众,挺身投案,英勇就义。次年崇祯皇帝即位,罢黜魏忠贤,魏忠贤畏罪自缢,阉党失败,周顺昌得以昭雪。为了纪念死去的五位义士,苏州百姓把他们合葬在城外虎丘山前面山塘河大堤上,称为“五人之墓”。张溥于崇祯元年写下了这篇五人墓碑记。(二)常识整理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

3、: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 1了解一些词的活用,掌握“之”“也”“而”“发”的不同用法,区别感叹句和疑问句。2理解本文围绕“激于义而死”这个主要意思,夹叙夹议,强烈对比、反复论述的写法。3了解明末苏州人民为反抗魏

4、忠贤的迫害,不畏强暴、英勇斗争、慷慨捐躯的事迹及其意义。(一)阅读课文第1、2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环节一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当:介词,在时候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2)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于:介词,表被动焉:兼词,相当于“于之”(3)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之:结构助词“的” 于:介词,向(4)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除:动词,整治,清理以:连词,相当于“而”,可译为“来”(5)亦盛矣哉盛:形容词,盛大矣哉:句末语气词叠用,表赞叹(6)夫五人之死夫:句首发语词,无实义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7)去今之墓而葬焉去:动词,距离

5、而:连词,表顺承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8)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止:副词,不过(9)慷慨得志之徒 徒:名词,指同一类别的人(10)亦已众矣已:表示程度(多少、深浅)的副词(11)况草野之无闻者欤草野:名词,乡间,民间欤:句末疑问语气词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独五人之皦皦“皦皦”同“皎皎”,明亮的样子。这里指名声显赫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义:当权者,指当地的行政长官今义:指路中间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释义。(1)以旌其所为 旌:名词作动词,表扬(2)去今之墓而葬焉 墓:名

6、词作动词,筑墓(3)其疾病而死 疾病:名词作动词,患上疾病5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译文:这五个人,就是在蓼洲周顺昌公被阉党逮捕的时候,被正义激愤而死于这件事上的。(判断句,“者也”表判断;被动句,“于”表被动)(2)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译文:本郡有声望的士大夫们向当权的人请求。(状语后置句,状语“于当道”置于动词“请”之后)(3)且立石于其墓之门。译文:并且在他们的墓门之前立了一块石碑。(状语后置句,状语“于其墓之门”置于谓语“立石”之后)环节二分析文理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旌其所为”的一项是()激于义而死焉者也郡之贤

7、士大夫请于当道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立石于其墓之门呜呼,亦盛矣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ABC D解析:选B概述五位义士死的原因,是作者的赞叹,陈述五位义士由死到墓葬的时间。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没有像一般的碑记那样介绍墓主的姓氏籍贯,而是首先肯定五人之死是“激于义”,开篇抓住一个“义”字,五人是为义献身的。B安葬立石以表彰五位平民的义举,在专制时代是难以想象的,足见五人之死意义重大。C第2段从五人的死与葬写起,突出死葬的非同寻常,进而直接抒情,表达对五人的崇敬之情。D11个月中,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有了结果,人们目睹了这场斗争的始末,但是对作者来说,这更是一场人生的思

8、考过程。解析:选CC项,“直接抒情”不正确。文中是通过对比性的议论,突出五人的死非比寻常。(二)阅读课文第3、4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环节一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在丙寅三月之望望:名词,指农历每月十五日(2)为之声义 为:介词,替 声义:动词,诉冤,伸张正义(3)众不能堪 堪:动词,忍受(4)抶而仆之 抶:动词,笞打,鞭打 而:连词,表顺承(5)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以:介词,凭身份 抚:动词,抚慰(6)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乘:趁着 以:连词,表修饰相:指代副词,偏指一方,指毛一鹭(7)按诛五人 按:动词,追究,查办(8)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詈:动词,斥

9、骂(9)颜色不少变 少:副词,略微(10)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全乎:完整的样子。“乎”是形容词词尾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赀”同“资”,钱财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古义:两个词,品行/能够作为今义: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古义:亲信,心腹今义:指个人,个人的(3)吴之民方痛心焉古义:痛恨今义:指极端伤心(4)意气扬扬古义:指神情今义:指意志和气概(5)颜色不少变古义:脸色今义:指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释义。(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先:形

10、容词作名词,表率(2)缇骑按剑而前 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3)抶而仆之 仆: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4)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函:名词作动词,用棺材收殓5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谁为哀者?译文:在为谁悲痛?(宾语前置句,代词“谁”作宾语)(2)公之逮所由使也。译文:周公被逮捕就是由他主使的。(无标志被动句)(3)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译文:就是现在一起埋葬在墓中的这五个人。(判断句,“也”表判断)(4)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译文:砍下的头悬挂(在)城墙上,面色没有一点改变。(省略句,省略介词“于”)环节二分析文理6下列各句属于表现苏州人民伸张正义、反抗阉党的一项是()敛赀财以送其行哭

11、声震动天地抶而仆之噪而相逐呼中丞之名而詈之厉声以呵ABC D解析:选B是说毛一鹭的行为。7下列对第3、4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3段叙述苏州人民抗暴斗争的经过,赞扬五人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B“众不能堪,抶而仆之”,说明阉党的所为激起了群众的公愤,是直接引发冲突的导火线。C第4段写五人的从容就义和苏州民众为他们收殓修墓的情况。D作者描绘就义时刻的细节,意在突出五人嫉恶如仇的思想品质,表现舍生取义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本色,歌颂五人高尚的人格尊严。解析:选BB项,缇骑按剑而问“谁为哀者”,语气凶横,是直接引发冲突的导火线。(三)阅读课文第57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环节一突破词句1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缙绅:士大夫易:动词,改变(2)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编伍:名词,指平民(3)素不闻诗书之训 素:平素,从来(4)蹈死不顾蹈死:动词,踏上死地,冒着生命危险顾:动词,回头(5)且矫诏纷出矫诏:假托君命颁发的诏令(6)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以:连词,因为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7)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投缳:动词,自缢。投,掷,扔。缳,绳圈,绞索(8)或脱身以逃 或:有的人(9)佯狂不知所之者 佯:动词,假装 之:动词,到,往(10)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视:动词,比较 固:到底(11)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暴:读p,动词,显露(

13、12)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 土封:名词,指坟墓(13)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凡:副词,所有 泣:动词,流泪(14)以老于户牖之下 户牖:门窗,代指家中(15)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哀:动词,惋惜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徒:副词,空(16)而为之记 为:读wi,介词,替(17)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于:介词,对 社稷:名词,国家的代称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曷”同“何”,什么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义:非同寻常今义:程度副词,很(2)令五人者保其首领古义:指头颅,即性命今义: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释义。(1)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2)安能屈豪杰之流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身、倾倒(3)亦以明死生之大明:形容词作动词,表明5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译文: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做官的人。(定语后置句,定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