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5离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921976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5离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5离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5离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5离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5离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5离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5离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离骚本课话题民生朗读课文中的名段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段话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忧国忧民、矢志不渝的博大情怀,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人形象。链接生活中的素材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孟子2至治之极,甘

2、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老子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4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白居易5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贾谊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修姱(ku)(j)羁揽茝(chi)侘傺(ch)(ch) 芰(j)荷 谣诼(zhu)溘死(k) 方圜(yun) 攘诟(gu)岌岌(j) 謇朝谇(jin) 延伫(zh)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2)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3)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4)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5)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显著

3、)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度(2)修(3)信(4)相(5)反(6)善(7)固(8)其(9)以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屈心而抑志兮(使动用法,使屈,使抑)(2)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伏,为而死)(3)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用法,使高)(4)长余佩之陆离(使动用法,使长)(5)哀民生之多艰(为动用法,为悲伤)(6)謇朝谇而夕替(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7)固前圣之所厚(形容词作动词,看重)(8)亦余心之所善兮(形容词作动词,爱好,崇尚)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固时俗之工巧兮古义:善于取巧。今义:指工艺品、诗文书画细致精巧。(2)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古义:(路)

4、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思。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3)制芰荷以为衣兮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动词。(4)怨灵修之浩荡兮古义:荒唐,没有准则。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浩大。(5)偭规矩而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6)宁溘死以流亡兮古义:随水流而消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7)长余佩之陆离古义:修长的样子。今义:形容色彩繁杂。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謇朝谇而夕替。(被动句)译文:早上进谏而晚上即遭贬黜。(2)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句)译文:不了解我也罢了啊。(3)高余冠之岌岌兮。(定语后置句)译文: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4)长余佩之陆

5、离。(定语后置句)译文:再加长我长长的佩带。(5)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被动句)译文: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常识速览我国第一位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屈原出身贵族,很有才能,“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早年深受楚怀王重用,担任过左徒、三闾大夫。他政治上主张变法图强,外交上主张联齐抗秦,但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陷害而遭楚怀王疏远,后又遭顷襄王流放,最后自沉汨罗江。传说端午节就是用来纪念屈原的,可见他对后世的巨大影响。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

6、游卜居渔父各1篇。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与怀王同祖,他当左徒,是因怀王以宗亲而任重臣。楚怀王死后,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当时,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怀王入秦,所以,屈原得到广泛的同情。但子兰非但不思其过,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顷襄王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他远离故国,又无职位,对于国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叹而已。于是,他又慢慢地顺着沅江,向长沙走去。屈原回楚都既不可能,远游、求贤又不成,这时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楚辞体1内容与形式“楚辞体”是战国中晚期产生于南方长江流域楚地,由楚国的诗人吸收南方民歌的精华,融合上古神话传说,

7、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楚辞体”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是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一次大的解放,也开启了我国史诗上的第二个春天。楚辞采取三言至八言参差不齐的句式,篇幅和容量可根据需要而任意扩充。形式上的灵活多样使楚辞更适宜于抒写复杂的社会生活和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2结构特点“楚辞体”的特点是结构宏伟、想象丰富、句式灵活,以屈原、宋玉等为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包括屈原的离骚九歌九章等。这类作品,富于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篇幅、字句较长,形式也较自由,并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因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又名“骚体”。质疑手记预习

8、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解惑:疑问2:解惑:疑问3:解惑:整体感知本文为离骚的节选部分,诗人通过自述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明自己不愿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决心,表现了其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文脉梳理本文节选了52句,每4句为1节,共13节。政治遭遇爱国决心文本层析一、诵读诗歌第1自然段,完成下面的题目。1下列对有关诗句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诗人的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情,为下面情感的抒发奠定了基调。B“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至“又申之以揽茝”四

9、句,既写了诗人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又点明其原因是自己不注重修身。 C“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说明当时楚国混乱,人们的行为没有准则可言,朝廷上下一味投机取巧,钻营逢迎。D“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表现作者将古代的圣贤作为榜样,同时也透露了诗人精神力量的源泉是古代的圣贤。【解析】B项,“原因是自己不注重修身”说法错误,从这四句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是很注重修身洁行的。【答案】B2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诗中自述了自己受屈遭贬的原因,并表明了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B作者认为“民生之多艰”的主要责任在国君,君心荒唐才使小人有可乘之机。C诗人同情人民生活的艰难,并表述

10、了自己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D作者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并表示自己要修身洁行,决不妥协。【解析】B项,“主要责任在国君”这一分析不合乎文意。【答案】B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绳墨”指木工画直线用的工具(将沾了墨水的细绳的两头固定并拉直,再用手轻轻一弹就有一条很直的墨迹了),后来比喻规矩或法度。B“香草美人”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屈原就经常用来表达自己的崇高追求和美好理想。C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班固在离骚赞序中释为“遭忧”。D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

11、国诗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解析】屈原是浪漫主义诗人。【答案】D二、诵读诗歌第2自然段,完成下面的题目。4下列对诗句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强求,隐忍退让,但坚信自己的品性是高尚的。B“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用对偶句反复强调自己高尚纯洁、光明磊落的品格。C“余独好修以为常”,坚定自己的信念,走自己的路,任凭风吹浪打亦不回头,这是一位政治巨人的悲壮宣言。D“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诗人借外表的奇异表达对现实的不满,这是诗人的一种内心发泄方式。【解析】D项,“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

12、佩之陆离”并非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更非为此采取的内心发泄方式,而是诗人在反省自己走过的路之后,没有畏惧邪恶,而是更加坚定了走自己的路的决心,“高余冠”“长余佩”更是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无悔自己的选择。【答案】D5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写出了诗人后悔的心情,如此昏庸的君王,如此奸佞的小人,怎能与之为伍呢?故诗人决定返回原路,即不同流合污。B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崇高的理想,高尚的人格,坚强的意志,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C语言上运用“陆离”“芙蓉”等许多连绵词,富有声韵美和表现力。D多用比喻手法言志,表明自己坚持节操、至死不渝的高尚情

13、操。【解析】A项,“后悔的心情”错。这里写了屈原的矛盾、犹豫。留下,自己的理想不被理解,而且惨遭迫害;选择离开的话,与他深厚的爱国感情不能相容。所以诗人在犹豫、彷徨。【答案】A话题互动话题:屈原是我国的一颗巨星,远在众星出现之前,他早已熠熠生辉,成为无数后继者仰慕的典范,但他的死给了我们太多的争议,请谈一谈你对屈原抱石投江的看法。学生甲:这是一种懦弱、消极的表现。屈原应该继续战斗,领导楚国的民众抗击秦国的侵略,争取国家的独立,而不应悲观绝望,一死了之。像他所说的那样:“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惜屈原空有报国志,却无救国策。选择自沉汨罗江,是一种消极的抗争,是懦弱的表现。我的观点:【答案】这是一种勇敢、积极的表现。屈原看到祖国沦陷,百姓受难,自己因小人诬陷而空有一腔报国热情,却无法施展,只有以身殉国,用死证明自己的清白,证明自己对祖国的忠诚,唤醒那些糊涂麻木的国民,所以他的举动是高尚、勇敢、积极的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