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大题精做05书愤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922435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大题精做05书愤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大题精做05书愤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大题精做05书愤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大题精做05书愤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大题精做05书愤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大题精做05书愤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大题精做05书愤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愤 一、【2016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题目。西 村陆 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答案】A2“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

2、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 )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可根据常见的诗歌赏析运用的表现手法,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B项,“横笛”“闻声”属于听觉;“红旗”“雪”属于视觉描写,符合题干要求。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

3、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答案】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不同点: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可根据两首诗歌的标题、诗歌注释、作者等来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然后抓住诗歌关键词,从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角度分析作答。例如两首诗歌都描写了西村的自然风景之美,由此可得出作者对西村田园生活的喜爱与赞美之情。然后再根据作者不同时期的心境,联系写作背景分析其不同点。二、【2015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雨过至城西苏家【宋】黄

4、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1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答案】尘土涤净 紫烟渐散 雨过日丽 红花沾雨 柳色葱翠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答案】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比拟,如“柳拂”。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经过分析不难看出,该诗颈联使用了对仗、比

5、拟和通感等修辞手法,考生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即可。名师点睛高考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范围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设置。近年来高考对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从考查热点来看,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诗歌鉴赏题中的一个考查重点,更是一个考查热点。近几年的高考中,几乎每年都有超过一半的试卷直接考查表达技巧。2从考查角度来看,主要针对古代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抒情方式、表现手法、艺术构思等设题,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其中对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考查是热点。3从命题方式来看,除北京卷、上

6、海卷有选择题外,其余的都是主观题,且大多选择诗歌中一两个关键词句或者意象来切入,有的就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一考点单独命题,有的和鉴赏诗歌的语言、形象、思想内容等结合在一起命题。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雨后天晴访友的喜悦之情;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我们这个一向以诗歌为骄傲的民族,到了今天已经基本上与诗无缘了。除了教科书中的古典诗词和一些因时而变的所谓新诗,供孩子们形成概念外,大多数的读者,并不知晓也不关心今天中国诗人的存在与否。无论自何种角度,也看不到诗歌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相联系的证据。原因很简单,从生活样态和社会意识来看,经济头脑和市场逻辑

7、的强力主导,使遣词造句、吟风弄月之事看上去纯属多余,从写作者或者说诗歌的发生状况来看,仍在不断发表作品的极少数从业者,已经日趋沦落为边缘群体。现代社会对诗歌荣誉、诗人地位的取缔已经是事实。关于诗歌的话题也就只能在所谓专业化的语境中自说自听近三十年来,以“现代化”“国际化”为旗号的中国诗人们孜孜以求的,正是“个人”“私人”和“纯诗”一类的东西,拒斥通俗,反对大众化审美,梦想与众不同的成就和价值,这本身就为诗歌的命运自设了陷阱。我们从现有标本中看到的,是从诗经到汉魏时期的古风、乐府这样一些带有先民原初思维特质的歌咏;是唐宋以来的诗体自觉及形式上的登峰造极。后世的人们,在将早期汉语固有的声韵和节奏逐

8、步书面化、文本化的同时,渐渐游离了天然的性情流露和生命哀叹,又被儒道之类的政治文化辖制,成为千年不变的教化工具,即便屡屡出现反抗载道、逃离世俗、解放心灵的冲动,却终归是游戏性质的,在认识上,在精神层面则是宿命论的和停滞的。中国古代的诗歌,粗朴纯真,感时伤事,但少有对人的意识的深层观照,少有对精神世界的持续探求。近世白话文运动的副产品之一就是所谓新诗的诞生。“新诗”似乎是一种基于思想浪漫而催化出的文体的浪漫胡适、徐志摩、郭沫若这样一些典型人物大肆铺陈,为情造文,因时事造文,假思想之名造文,自由体翼然展翅。有人称此处发生了文化的断裂,其实非也。白话文运动也就是汉语的现代化,其功也许可比近代社会历史

9、运动中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因为只有少数人掌握的书写、表意系统,被空前地大众化了,文化的神秘与特权色彩被抹去,民主的曙光已经初现。但诗歌却很快停滞不前,原地踏步,再次脱离了读者大众。原因在于,新诗对体制有解放而无建设,基于语言的音韵节奏等特质的形式生命,涣散为七零八落的长短句,没有了任何抑扬亢坠、顿挫起伏,所谓“内在节奏”的形成也并无章法,诗人们只是率性而为。最重要的是,新文化运动起初的精神动因与呼唤民主、科学、自由,反对封建专制文化,吁求健康国民性等“五四”精髓共生的思想锐气,在诗歌中不仅未见光大,反而屡被强加的战祸与社会的癫狂压制干扰,及至消弭不见了。百年间,扔掉了旧式枷锁的

10、新诗人,就其思想的僵化、意识的荒芜而言,其实仍旧是破衣烂衫,唯有一副看似放浪形骸的奇怪尊容而已。由于上述的未完成状态或曰畸变,我们看到,今天的中国诗人们,的确是没有太多体面可言的。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中国曾以诗歌为骄傲,而今天的人们基本与诗歌无缘,以至于写诗的人逐渐沦落为边缘群体。B今天的孩子们对诗歌形成概念只能依靠教科书上出现的古典诗词和一些所谓新诗而已。C现在的读者既不知晓又不关心当今中国诗人的存在与否,也看不到诗歌与当代社会生活的紧密关联。D诗歌荣誉和诗人地位已被现代社会所排斥,关于诗歌的话题也只在专业化的小圈子里传播。E从诗歌的传承与发展历程来看,诗歌一旦失却了

11、天然的性情流露和生命哀叹,就变得书面化、文本化,会被统治者当作千年不变的教化工具。【答案】CE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因为只有少数人掌握的书写和诗歌被空前地大众化了,文化的神秘与特权色彩被抹去,民主的曙光初现。B今天的中国诗人们没有太多体面可言,这与诗歌发展的先天性不足、商品经济社会的特殊现状以及诗人本身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有关。C从诗经到汉魏时期的古风、乐府再到唐宋以来的中国古代诗歌,大多数缺乏对人的意识的深层观照和对精神世界的持续探求。D新诗作为自由体诗歌,虽有胡适、徐志摩、郭沫若等名人大肆铺陈,为情为事创作,但并未成功。【答案】A3指出画线部分“未完成状态或曰畸变”的具体含意。

12、【答案】形式上:新诗对体制有解放而无建设。内容上:与“五四”精髓共生的民主、自由和科学等思想,在诗歌中不仅未见光大,反而消失殆尽。【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和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要注意需要理解的内容在文本中的位置,然后联系前一段所述观点,便可筛选整合出答案。4综观全文,说说你对“今天的中国诗人们,的确是没有太多体面可言的”中“没有太多体面”的理解。【答案】今天中国诗人不被读者关注;当代诗人日趋沦落为边缘群体;诗歌荣誉、诗人地位已被取缔;中国诗人们所谓个人追求为诗歌的命运自设了陷阱。【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以及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要注意

13、需要理解的句子在文本中的位置,然后联系前文所述观点可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中国古典诗歌的美感特质与吟诵叶嘉莹中国古典诗歌自始即以其能予人直接的感发之力量为最基本的特色。说到作诗,一定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即看到外界的景物情事使内心感动,然后用诗歌表达出来。所以说,人心是不能够死的。辛弃疾有两句词:“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意思是,每一棵松树、每一根竹子都是我的朋友,山上的一只鸟、一朵花都是我的弟兄。人就要有爱惜和关怀宇宙万物之心。到了南北朝,钟嵘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他认为天地间阴阳二气的运行感动了万物,万物的生长变化又感动了人心,引起人性

14、情的摇荡,而借以表现这种感动和摇荡的最好方式就是诗歌。所谓心与“外物”的相感,乃是兼有外界时节景物(物象)与个人生活遭际(事象)二者而言的。使人心动的,除了外在的、大自然的景物外,人世间的死生离别的现象更加使人心动。如杜甫写在天宝乱离年间的诗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如果看到沿途有饥饿冻死的人,难道不会关心吗?所以,这就是我们学习作诗的一个真正的动机和兴起。学习诗,不仅使人心不死,更可以使人对宇宙万物、社会有一种关怀。从周朝开始,我们中国人就非常注重诗歌的吟诵。周礼中曾记载:“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这里“兴”指读诗时应具有一种感发的能力,就是“心”。只要心动,就会

15、兴发,就有感动。因此,教学应先要培养出一种兴发感动的能力。“道”就是引导的意思,是指对于感发指向的一种导引以及告知诗歌所表达的意思。为了达到对诗歌可以随时随地地感发,并且可以灵活自如运用的目的,于是又提出了“讽”与“诵”的要求。古人云:“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就是说诗不但要背,且读诗时还要有节奏。因为吟诵的时候,感情是随着声音而活动的;随着声音的韵律,有一种感情在内心徘徊流动。当有了背读吟诵的训练后,就可以有“言”和“语”的练习了。“发端曰言,答述曰语。”“言”和“语”是引用诗句以为酬应对答的一种练习。举一例说明:晋国公子重耳被其父宠爱的一个姬妾所害,遂周游列国,见到秦国穆公。秦穆公背诗经中的一段诗,重耳也背一段诗,两个人就此结成盟友。秦穆公送公子重耳回国做国君,还把女儿嫁给他。这种以诗对答便是“言、语”。将诗歌吟诵用于外交,即“言”;用诗回答,即“语”。由此可见,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教学训练中,吟诵所占有的重要位置,以及其源流之久远悠长。(有删改)1下列关于诗歌“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人看到外界的景物,引起了一种内心的感动,然后用诗歌的形式将这种感动表达出来,进而成为能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