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i卷)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时1 我们的中华文化分层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88108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i卷)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时1 我们的中华文化分层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全国i卷)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时1 我们的中华文化分层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全国i卷)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时1 我们的中华文化分层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全国i卷)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时1 我们的中华文化分层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全国i卷)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时1 我们的中华文化分层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i卷)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时1 我们的中华文化分层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i卷)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时1 我们的中华文化分层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们的中华文化(完全依托大数据高考分析软件原创甄选而成)A组1.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1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下列对公元1世纪时期的中华文化的认识正确的是()中华文化能够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儒家学说已经确立了至尊地位汉字已经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中华文化已经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A. B. C. D.解析公元1世纪主要为我国的东汉时期,此时,儒家学说已经确立了至尊地位;在新疆,中国文化已经能够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等并存,故入选。汉字今天为中华各族

2、人民所通用,错误。隋唐时期,中华文化才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排除。答案A2.随着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输入汉字,手写汉字的能力下降。结合漫画提笔忘字,请你撰文谈谈书写汉字的重要性,文章的标题可为()A.立足实践,创新汉字 B.书写汉字,批判继承C.书写汉字,传承文化 D.普及书法,古为今用解析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手写汉字的能力下降启示我们要书写汉字,传承文化,故选C。A、B两项与题意不符,D项“普及书法”说法片面。答案C3.(2017辽宁沈阳四校联考)“扶”的甲骨文(伸手抓持的人),表示一个人伸手搀着另一个人。有的甲骨文简化字形,突出搀援的手。“扶

3、”字出现得这么早,可见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远古社会,人们结伴劳作,人与人相互扶持是必不可少的。这表明()互助扶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文化的发展能推动经济的繁荣A. B. C. D.解析“扶”字出现得这么早,可见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远古社会,人们结伴劳作,人与人相互扶持是必不可少的,这体现了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相互扶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选;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说法不准确;错误,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先进健康的文化能推动经济的繁荣。答案A4.“黛玉自忖,兀那汉子这等眼熟,却不知是卧龙还是凤雏,便问道:你

4、是猴子请来的救兵吗?”最近网上流行的这个“神句”,将四大名著的语言特点、重要人物等囊括在内。诸如四大名著等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A. B. C. D.解析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排除。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排除。属于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的作用,故选C。答案C5.近阶段国家典籍博物馆陆续推出面向中小学生的雕版印刷、古籍装订、剪纸等互动体验公益课程,让青少年近距离接触和感受

5、中华典籍穿越历史的持久魅力。举办这一活动()能发挥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能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能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能巩固青少年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A. B. C. D.解析优秀文化促进经济发展,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人们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错误。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C6.梦回唐朝,千古一梦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朝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唐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而在当时的都城长安,说胡言、穿胡服、跳胡舞,成为朝野的时尚。唐代的这种生活景观反映出()不同地域的文化有不同的特性中华文化是一种世界文化,不具有民族特性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有利于各民

6、族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中华文化求同存异A. B. C. D.解析唐代的生活场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符合题意。答案B7.千百年来,一批批先民,横渡海峡,移民台湾,海峡两岸形成了大批同名村。“台湾有板桥,大陆也有板桥!”在厦门集美板桥村举行的两岸同名村恳亲会上,祭祖访亲,老乡见老乡,亲情说不完。同名村恳亲会的举办能()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坚实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A. B. C. D.解析“同名村恳亲会上,祭祖访亲,老乡见老乡,亲情说不完”,故选B。与恳亲会的举办无关。答案B8.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剧、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

7、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C.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解析京剧是经徽剧、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这一过程就是一个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取长补短的过程,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A、B不符合题意,D表述错误。答案CB组9.中国“和”文化历史悠久,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这表明()文化具有多样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思想都是优秀文化A. B. C. D.解析中国“和”文化历史悠久,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8、、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故正确;与题意无关,故排除;说法错误,传统思想有优秀思想,也有落后的思想。答案D10.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发展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的精神活动、理性思维、文化创造,反映了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重要滋养。由此可以看出儒家思想()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来源于中华民族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民族文化发展的精神根基和精神纽带A. B. C. D.解析“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生生不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其他

9、思想文化”“精神活动、理性思维、文化创造”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体现了儒家思想来源于中华民族的社会实践活动,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错误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精神根基和精神纽带,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C。答案C11.中国文人以梅兰竹菊为“四君子”: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直节,菊冷艳清贞。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真情,使花木草石拓展了原有的意义,成为人格的象征和隐喻。可见()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B.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C.中国人热爱自然,自古就有保护环境的好传统D.中国人善于

10、实践,从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解析材料强调“四君子”蕴含的文化,没有体现对人的影响,舍去A;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真情,使花木草石拓展了原有的意义,成为人格的象征和隐喻,体现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B符合题意;C、D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故答案选B。答案B12.“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脍炙人口的打油诗引出一段“邻里之间各让三尺,和睦相处”的传世佳话。从桐城“六尺巷”的典故中,我们可以品味出中华民族()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精神品格德治礼序、崇德重礼的美德精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追求包容万物、兼收并蓄的精神内蕴A.

11、 B. C. D.解析桐城“六尺巷”的典故属于传统文化,引出一段“邻里之间各让三尺,和睦相处”的传世佳话说明中华民族德治礼序、崇德重礼的美德精华,也体现了中华文化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符合题意;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答案A13.(2017东北三校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希腊、古罗马曾用铁棒在涂蜡的木板蜡面上划写,古代埃及和波斯,将芦苇杆削尖当笔使用。在同时期的东方,中国人使用的是毛笔。材料毛笔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化宝库提供的一件珍宝。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阴阳思想的具体体现。如,笔杆是竹子所制,代表

12、阳,笔毫是动物毫发所制,代表阴;宣纸白色为阳,墨是黑色为阴;直线为阳,弧线为阴毛笔的制作不仅讲究笔的实用价值,而且注意到了艺术价值,笔杆刻字、刻画、浮雕、镶嵌等,一支好笔本身也是一件艺术珍品。毛笔的发明,大大提高了书写效率,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还促进了中国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发展,使中华文化在世界上获得了广泛的赞誉。(1)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谈一谈应如何理解毛笔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宝。(2)目前,一些传统文化正在淡出我们的生活。请你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答案(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毛笔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对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

13、文明发挥着重大作用。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毛笔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为创造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促进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2)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开展传统文化知识讲座等。(言之合理,即可)14.文化自信,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之后的自信,也是尊重文明多样性基础上的自信。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借鉴而形成的文明。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向西域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引进了西域文化成果。唐代中国通使交好的国家多达70多个,促进了中华文化远播世界,也促进了各国文化和物产传入中国。明代郑和七次

14、远洋航海,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明末清初,欧洲的天文学、医学等知识纷纷传入中国,开阔了中国人的知识视野。之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更是频繁展开,这其中有冲突、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的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1)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分析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2)文明礼仪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某校“开展倡导文明礼仪、弘扬中华文明”活动。请你为此活动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答案(1)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我们应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我们应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文化霸权主义。(2)例如:“文明礼仪从我做起”“好言好语暖人心”“人人需要赞美,你我都不例外”“礼仪是素养的体现”“礼仪是成功的基石”“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学礼仪,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敬人者,人恒敬之”等。(只要围绕文明礼仪去拟定,言之有理即可。要求拟定两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