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重点深化+探究命题+课时训练)第十单元 第22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含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87373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重点深化+探究命题+课时训练)第十单元 第22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含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重点深化+探究命题+课时训练)第十单元 第22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含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重点深化+探究命题+课时训练)第十单元 第22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含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重点深化+探究命题+课时训练)第十单元 第22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含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重点深化+探究命题+课时训练)第十单元 第22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含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重点深化+探究命题+课时训练)第十单元 第22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含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重点深化+探究命题+课时训练)第十单元 第22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含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2(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考点清单1.1929年到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史论共识在美国,这场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经济危机,是由盲目生产、无序竞争、自由放任主义盛行、财富分配严重不均以及胡佛政府的不干预等因素共同导致的。2爆发: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股价狂跌。3表现: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剧增。4特点5影响特别强调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是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盾资本主义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决定的。在资本主义社会

2、这一矛盾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因此经济危机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知识图解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1)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的失败措施:依旧推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结果:危机继续恶化。(2)罗斯福在1932年大选中,以绝对的优势当选。2措施整顿财政金融体系令银行休业整顿,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管制证券业等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各行业制定公平经营章程调整农业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实行福利制度加强救济工作;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社会立法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归纳总结“一、二、三、四”归纳罗斯福新政

3、一个中心措施:复兴工业。两个阶段:自1933年3月开始,调整与复兴;自1935年5月开始改革。内容“三R”:复兴(Recovery)、救济(Relief)、改革(Reform)。新政四“新”新的理论和政策:实践凯恩斯主义;新的特点: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新的起点: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3实质(特点):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局部调整生产关系,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史论共识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到充分发挥。4影响

4、直接影响新政虽未能完全消除危机,但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为普通百姓提供了最低限度的经济安全保障,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美国经济进入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有深远影响,资本主义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易混易错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三者分别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它们的核心内容分别是: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

5、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资本主义各国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滞胀”现象的出现表现: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对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混合经济”。整体把握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建立“福利国家”史论共识1福利制度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国内矛盾、挽救资本主义制度而不得不支付的一种代价,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按资分配”的制度,也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

6、不能同社会主义相提并论。3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三产业的兴起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评价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原因美国努力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新经济”的出现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概念: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时间: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质:信息化与全球化。意义:推动全球化的进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史论共识2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是资本主义为克服危机、缓和矛盾而寻求自我调

7、节和调整的结果。归纳总结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经济计划,但不是计划经济体制,经济计划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基准考点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主题一经济大危机的原因史料一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55%,而工人工资仅增长2%。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工资的40%。到1929年,占美国人口2%的富人的收入相当于美国全部国民收入的3/5。信息解读史料反映了贫富差距扩大,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供过于求。史料二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

8、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信息解读史料中柯立芝的政策加剧了资本家生产的盲目性,加大了产销矛盾。柯立芝的思想对美国历史造成的最大影响是为经济大危机的发生种下了祸根。史料三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四倍。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由268美元上升到391美元,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美元上升到258美元。信息解读史料反映了股票投机活动过度,股票暴涨,背离实际价格,造成虚假繁荣。主题二经济危机的特点史料一同1929年相比,1932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44%。其中美国

9、下降55.5%,德国下降52.2%,法国下降36.1%,英国下降32%。美、德、法、英四国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各国的工业生产倒退到20世纪初和19世纪末的水平。信息解读史料表明了经济危机波及到了各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波及范围广;工业生产下降幅度大,危害深。史料二1932年康涅狄格州100余家工厂的工人,每周工资竟只有0.6美元。连时代周刊也写道:“无法无天的雇主,把美国工人的工资压低到中国苦力的水平了。”1932年,退伍老兵和一战伤残军人山穷水尽,聚集在华盛顿露营,希望政府能提前发放他们的退伍费和伤残抚恤金。胡佛总统下令麦克阿瑟将军镇压,群众示威蜂起,闹事不断。信息解读史料二表明经济危机引发

10、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制度陷入风雨飘摇中。主题三各国应对危机的对策1提高关税: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2实行货币贬值: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基准考点二罗斯福新政主题一新政内容之一全国工业复兴法的颁布史料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促使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如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暂时有需要的除外)。傅任敢译全国工业复兴法(节录)信息解读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罗斯福新政时颁布的,从中可以探究新政的目的

11、及特点。全国工业复兴法内容是“公平竞争”、促使同业团体合作、解决劳资纠纷、保障生产能力充分利用、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等。目的在于保证工业的合理利润和工人维持生活的工资,是对大萧条时美国工业中已明显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所进行的局部调整,是对劳资关系进行的一定程度上的国家干预。主题二新政的影响史料一美国工业指数1929年为125,1932年跌到58,1935年上升到101,1936年达121。史料二1935年,罗斯福严厉指责直接救济“伤了国家元气”。他建议:失业者仍由州政府和市县政府负责照顾;联邦政府则可设立一个新机构为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1933年4月,一向热心于造林、水土保持

12、和水力发电的罗斯福总统向国会提交综合治理田纳西河流域的法案,并签署生效。信息解读史料一表明通过新政,美国基本上已经摆脱了可怕的“大萧条”。史料二则表明改革中充分发挥了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作用。主题三运用多种史观看罗斯福新政1近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2社会史观: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3生态史观:罗斯福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4整体史

13、观: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同时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基准考点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题一福利制度的实质史料在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下,贝弗里奇爵士在自由社会中的充分就业中明确地提出:“保护国民免于大规模的失业这必须确定无疑地是国家的职能,就像国家现在保护国民免于来自国外的威胁和来自内部的强盗和暴力的威胁一样。”信息解读本史料实际上可以用来说明福利制度实质上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主题

14、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史料费希尔1935年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将国民经济部门划分为三类产业: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信息解读本史料表明三类产业划分的依据是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和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顺序;第三产业这一概念是由费希尔第一次提出,二战后是其迅速发展而不是初次提出。主题三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是资本主义主动地寻求自我调节和调整的结果。资本主义之所以要主动地变化,既是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同时也是在与社会主义制度较量的过程中,不得不采取的一些改善措施,包括借鉴社会主义国

15、家的一些建设经验。但是,这些变化并不能真正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例1 (2012广东高考)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 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 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审题突破罗斯福新政主要解决经济发展问题,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改善工人待遇。A项正确,B项错误。新政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排除C项。新政期间,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并规定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排除D项。答案A例2 (2012浙江高考)某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二后,为巩固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作诗一首。后发现其中有一句不妥,它是()A亦滞亦胀凯失灵(凯,指凯恩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