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练习 中图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86647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练习 中图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练习 中图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练习 中图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练习 中图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练习 中图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练习 中图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练习 中图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选择题(2015上海地理,810)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2030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3题。1.根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断,在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南方近岸海域城市近岸海域北方近岸海域乡村近岸海域A. B. C. D.2.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A.9月到11月 B.12月到2月C.3月到5月 D.6月到8月3.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其对赤潮的影响是()使污染区域更集中加剧污染程度使污染区域更分散减轻污染程度A. B. C. D.解析第1题,由图文材料

2、可以读出赤潮发生最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应为南方近岸海域;有机物、营养盐等物质在城市近岸海域较丰富,故选A。第2题,根据材料中的信息,赤潮发生最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推断6月到8月发生赤潮的可能性较大。故选D。第3题,赤潮是在温度比较高、光照较强、营养物质比较丰富的条件下产生的,当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时,可以降低赤潮产生的污染程度,但也会使污染扩散。故选D。答案1.A2.D3.D (2015福建四地六校三联)右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45题。4.维持这一“人与自然高度协调

3、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的关键是()A.江河 B.森林 C.村寨 D.梯田5.哈尼族人的村寨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为了避免洪涝灾害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为了观赏梯田美景解析第4题,该生态系统位于地势起伏较大的南方地区,森林在这一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如果森林被破坏,将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此处的农田、村寨、河流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第5题,将村寨布局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可以获得较清洁的水源,免得水源受农业生产的污染。答案4.B5.C(2015四川文综,910)农业化肥使用会增加河水中的NO,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会增加河水中的P

4、O。下表为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长江、黄河四条河流中NO和PO的浓度数据。读表回答67题。河流NO(mol/dm3)PO(mol/dm3)32.90.678.51.617.50.2121.00.46.表中代表亚马孙河的序号是()A. B. C. D.7.若只考虑河流补给,黄河中游河水流经下游,NO和PO的浓度()A.均显著增加 B.均不会增加C.NO减少PO增加 D.NO增加PO减少解析第6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密西西比河、长江、黄河流域均为人口较为密集、人类活动影响深刻的地方,因此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排放出的水污染物质均较多,而亚马孙河流域人口稀少,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极小,因

5、此水污染物质浓度也应最低。故C项正确。第7题,考查黄河下游河流补给的特点。黄河下游由于进入平原地带,从中游黄土高原携带的泥沙大量沉积于河床,久而久之形成“地上河”,河床高于两岸的地面,河流水位高于两岸的地下水位。因此,黄河下游没有支流汇入干流,黄河水也只能单向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不会补给河流水,由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染物以及由工业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污染物均不能进入河流,污染物浓度均不会增加。故B项正确。答案6.C7.B(2015广州二模)耕地在国家经济发展建设中具有多种功能,如生态安全维护、国民经济贡献、基本生活保障、粮食安全保障等功能。读我国19492011年耕地功能变化示意图,完成89题。8.19

6、85年后出现的曲线反映的耕地功能是()A.生态安全维护 B.国民经济贡献C.基本生活保障 D.粮食安全保障9.引起曲线功能强度持续上升且跃居首位的最主要原因是()A.人口总数巨大 B.现代农业的发展C.大力开垦荒地 D.地理环境的变化解析第8题,生态安全维护功能用地是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即环境问题突出时,我们才意识到应该采取的必要措施,一般较晚才会出现此类用地。第9题,图中应该是粮食安全保障功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人口较少,人地矛盾不突出,故粮食安全保障功能没有得到强化;随着人口不断增加,粮食问题日益突出,故此功能加强。答案8.A9.A(2015北京东城模拟)富营养化是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

7、入缓流水体,引起藻类等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氧量下降,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体受到污染的现象。2015年1月香港近海频现荧光藻类富营养化现象。据此完成1011题。10.导致荧光藻类富营养化现象的人为原因是()A.农药汇入 B.近海养殖C.近海捕捞 D.石油泄漏11.香港1月容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的自然原因是()冬季气温降低入海径流减少近海降水减少沿岸洋流减弱A. B. C. D.解析第10题,依材料可知,人为原因使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剩,近海养殖需要向海水中供应鱼食,从而导致营养物质进入海水,形成富营养化。第11题,富营养化关键在于营养物质的浓度过大,1月降水少、入海径流少,则等量的营

8、养物质,使海水中营养物质浓度较大;同时香港处于热带而水温较高,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答案10.B11.C(2015成都二诊)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下图为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年、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读图回答1213题。12.20002008年,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地带是()A.1 300米以下地带 B.1 3001 900米地带C.2 500米以上地带 D.1 9002 500米地带13.20002008年,该地区1 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B.

9、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解析第12题,依据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的含义,可知该系数越大表明人均耕地越大,则人地关系越不紧张。结合图中2000年和2008年数据,可看出在1 300米以下地带,该系数明显变小了,则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第13题,图中显示,在1 900米以上地带,2008年较2000年系数变大了,则人地关系趋于缓和。理论上可能是由于在此高度上大量开垦耕地,或人口迁出所致。结合这两个年份国家政策(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退耕还林工程等)与经济发展情况,最有可能是人口迁出所致。答案12.A13.B二、综合题14.20

10、14安徽文综,35(1),16分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霾是一种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其形成和分布通常主要由污染源和气象条件决定。上图表示某地区19612008年霾的年平均日数分布。图中甲地霾日数夏季少于冬季。描述图示地区霾的年平均日数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甲地霾日数夏季少于冬季的原因。(16分)解析描述等值线的空间分布特点应从整体变化特点、极值区、疏密状况等方面展开。结合霾形成的条件从污染物来源和气象条件两个方面分析霾日数多少的原因。答案总体上,中部、西南部多,自中部和西南部向周边地区减少,西南部最多;太行山东麓、

11、燕山南麓多(冬季风背风坡多),华北平原东南部较少,坝上高原少;城市地区较多,乡村地区较少。与冬季相比,甲地夏季盛行东南风,气流沿太行山东坡上升,加上近地面气温高(逆温现象少),空气对流旺盛,有利于干尘粒扩散;夏季降水多,空气较湿润,有利于干尘粒沉降;生活用煤量少,烟尘排放少;植被茂盛,吸烟滞尘作用强。15.2013安徽文综,35(3),11分下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陕北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

12、材缺乏等问题突出。(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2)针对果业发展中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提示:可用示意图表达)解析第(1)题,陕北高原属黄土高原的一部分,水土流失严重,过去种粮为主必然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使得土壤肥力下降,土地退化,同时加剧该地的干旱状况,造成水资源短缺,使生态环境恶化。第(2)题,针对果业发展中出现的环境污染,结合农村生活用能短缺问题,以循环经济的理念,以果草畜牧沼气果草这一思路去分析,既能解决农村发展中的燃料、饲料、肥料之间的矛盾,又能减轻农村环境污染。答案(1)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2)方案一(文字表述方式):果树下种草,草和果渣等作饲料发展畜牧业,解决果渣污染问题;果渣、粪便等入沼气池发酵,沼气作为生活能源,解决燃料短缺问题;沼渣、沼液肥果园,解决过量施用化肥问题。方案二(示意图表达):方案设计可用示意图、文字等方式表达,只要能针对实际问题,体现循环经济思想,具有可行性均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