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二章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1.2.2血糖调节(第2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86646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二章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1.2.2血糖调节(第2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二章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1.2.2血糖调节(第2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二章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1.2.2血糖调节(第2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二章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1.2.2血糖调节(第2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二章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1.2.2血糖调节(第2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糖的调节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了解血糖的平衡(识记);(2)了解血糖平衡的意义(识记);(3)了解血糖平衡的调节(识记);(4)了解糖尿病的成因及其治疗(知道)。2态度观念方面(1)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习意识;(3)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使学生更加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能力方面(1)创设探究情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说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血糖平衡的调节。2难点:(1)血糖平衡的调节; (2)糖尿病的成因。一、导言 可从

2、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提出的相关问题是: (1)为什么有的同学常在第三节课后感到心慌,注意力难以集中? (2)学校召开运动会的时候,同学们为什么常常给运动员买巧克力? (3)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不宜吃甜食? 通过以上精心设疑,达到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的目的。二、新课 (一)血糖的平衡 结合书中图1-5,引导学生回忆。总结血糖的来源与去路,从而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血糖在人体内的含量是稳定的,正常值为80120 mgdL。 引导回忆、总结的问题是: (1)消化糖类的场所在哪?利用了哪些消化酶?什么叫吸收? (2)肝糖元在什么条件下与葡萄糖进行相互转化?主要场所在哪

3、? (3)肌糖元在什么条件下分解?其分解的产物是什么, (4)非糖物质在什么条件下转化为葡萄糖?能否全部转化? (5)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其氧化分解的主要场所在哪? (6)葡萄糖可以转变成哪种氨基酸?经过什么方式转变? 学生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回忆、思考、分析、讨论、总结,达到了复习、巩固旧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的目的。 (二)血糖平衡的调节 1教师出示胰岛内各种细胞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回忆已学习过的调节血糖平衡的激素。 2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出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 3结合书中图1-6,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胰岛素通过哪些途径降低血糖,胰高血糟素通过哪些途径升高血糖?从而使学

4、生加深对这两种激素的了解。 4教师提供有关肾上腺素的资料,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总结,使学生体会出人体内有多种激素能够调节血糖的含量。 5引导学生分析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了解动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对体液调节中的激素调节有较全面的认识。 6通过分析产生各种激素的具体部位,引导学生探究对应的效应器是什么?神经中枢又是什么?从而引出了血糖平衡的神经调节。 7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讨论、总结使学生了解血糖平衡的神经调节。 8引导学生总结调节血糖平衡的两种方式,从而使学生对血糖平衡的调节有全面的理性的认识,对生命活动的调节有更深刻的理解。(三)糖

5、尿病及其防治 1引导学生分析:当血糖浓度低于或高于80120 mg/dL时,可能引发的疾病? 引导探究的问题是: (1)当血糖浓度低于5060 mgdL时,引发什么疾病?症状是什么?如何缓解? (2)当血糖浓度低于45 mgdL时,引发什么疾病?症状是什么?如何缓解? (3)当空腹血糖高于130 mgdL时,引发什么疾病?此时会形成糖尿吗?为什么? (4)当血糖浓度高于160180 mg/dL时,会引发什么疾病,此时会出现尿糖吗,为什么? (5)血糖平衡有什么重要意义?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探究,使学生区分开什么是低血糖的早期症状、晚期症状,什么是高血糖和糖尿,从而总结出血糖平衡的重要意义。

6、 2引导学生重点分析糖尿病的产生原因及其防治。 (1)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如果你是一名医生,如何诊断糖尿病? 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小组讨论,认识到:只有当血糖超过了肾糖阈(160180mgdL),才可能出现糖尿。所以,诊断糖尿病时,既要验血,又要验尿,只有同时出现了高血糖和糖尿时,才患糖尿病。 (2)教师进一步引导探究:导致患者血糖升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胰岛素是人体内惟一降低血糖的激素。患者血糖升高,说明胰岛素分泌不足,而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因此患者血糖升高的根本原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索分泌不足。 (3)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如何检测患者的尿中有糖

7、? 这个问题,教师要利用学生已学过的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加以解决。 在学生分析、讨论、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设计实验的原则和方法,要对学生的设计方案做出评价,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学会设计实验的目的。最后教师演示利用班氏糖定性试剂测定尿糖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其中的原因、得出实验结论,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4)教师提供有关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三多一少”症状的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 通过深入分析、讨论,使学生明确产生“三多一少”的根本原因是血糖浓度升高,加深对糖代谢、脂肪代谢和蛋白质代谢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5)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基因

8、水平、口服药物、注射药物、饮食结构和体育锻炼等多方面对糖尿病患者提出防治措施。 对这些问题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分析研究、发散思维来加以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也使学生更加关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做出解释和说明的能力。 (6)教师引导学生对糖尿病、高血糖症和糖尿进行比较,以检测学生对难点内容的掌握情况:高血糖一定会出现糖尿吗?如果某人持续性出现糖尿,是否就能肯定他患了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是由于多尿才导致多饮的吗?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探究,使学生对糖尿病的病因和症状有更深刻的了解,到达巩固强化、融会贯通的目的。教后感: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由学生主动地去探究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新内容。本节课内容与人体健康联系紧密,涉及到了多种血糖失衡症。对这些疾病,学生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善于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加以解释和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