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课时作业39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86544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课时作业39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课时作业39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课时作业39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课时作业39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课时作业39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课时作业39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课时作业39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39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临沂高三摸底)苏格拉底曾讥笑以自己的决定把无知的人变成统帅的雅典平民的万能,在讲到马匹不足时他建议把这个问题提交公民大会,用表决方式把驴变成马。这反映了苏格拉底()A探索新的政治形式以代替民主制B反对直接民主制度提倡精英治国C呼吁全社会正视人的主观能动性D嘲讽公民大会不切实际徒有虚名解析:从材料来看,苏格拉底对雅典的民主政治是一种消极的态度,他认为公民大会做出的决定是荒谬的,直接民主弊端暴露无遗,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苏格拉底反对的是直接民主,而不是民主政治;C选项错误,这不是苏格拉底的意

2、思;D选项错误,没有挖掘出话语的本质内涵。答案:B2(2018江西重点中学高三联考)“对雅典城邦传统诸神的信仰,此时正逐渐受到损害,而一种更具批判性的、更为世俗的精神正在强有力地上升这一演变于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达到最为深刻的阶段”。下列对这一演变时期产生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A宣扬相对主义和怀疑论B主张提倡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C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D肯定人的价值,反对教会神学的束缚解析:“对雅典城邦传统诸神的信仰,此时正逐渐受到损害,而一种更具批判性的、更为世俗的精神正在强有力地上升”“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可知是智者学派,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对神的怀疑和否定,把个人的感觉作为真理

3、的标准,是相对主义和怀疑论的典型表现,故A正确;B是启蒙运动时期康德的思想,排除;C与材料无关;D是文艺复兴的思想,排除。答案:A3(2018哈尔滨高三质监)智者高尔吉亚声称,雄辩者能够说服“议事会”采用他的政策,能够使“顾问委员会”采纳他的财政计划,能够在“审判官法庭”前面成功地非难他的对手。这说明智者学派兴起的社会条件是()A民主政治高度发展 B人文精神出现C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D智者能言善辩解析:根据“能够说服议事会采用他的政策”“能够在审判官法庭前面成功地非难他的对手”说明人在政治活动中的作用,特别是人在民主政治中辩论的作用,智者学派重视辩论能力主要是民主政治的需要,故A正确;B项材料无

4、法体现;材料不能体现“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排除C;D项不是智者学派兴起的社会条件,排除。答案:A4(2018榆林高三评估)“他们(智者学派)的一切学问,无论伦理学也好,修辞学也好,论辩术也好,都蕴藏着一个哲学的原则,一个思想体系、意识形态的原则”。对于该“原则”的理解,正确的是()A发现“自我”,探究哲学意义上的“人”B倡导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原则C获得人本身的解放,构建符合人性的社会D个人主义,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解析:根据“他们(智者学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智者学派在树立人的尊严的同时,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给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故D项正确;A项是苏格拉底的思想;B、C项是启

5、蒙运动的影响。答案:D5(2018白银高三质检)苏格拉底曾说:“安提丰(注:智者的代表人物),你好像认为,幸福就在于奢华宴乐;而我则认为,能够一无所求才是像神仙一样,所需求的愈少也就会愈接近于神仙也就是愈接近于完善。”在苏格拉底看来,幸福的真谛是()A立足现实,追求完美 B物质富足,精神自由C人欲有度,服从神性 D清心寡欲,讲究道德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了寡欲、无所求,和清心寡欲是吻合的,即选项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物质富足等信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苏格拉底是人文精神代表,不服从神性,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6、D。答案:D6(2018张家界高三统测)公元前6世纪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说:“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形体,穿戴和人相同。”这一观点()A反对天主教会权威 B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C具有唯物主义色彩 D否定宗教神学的作用解析:材料中反映的是人与神的相同点,没有反对天主教会,故A项排除;材料的意思是神和人一样,就是主张将神人性化,即反映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哲学思想与否定宗教神学,故C、D项排除。答案:B7(2018湛江高三月考)苏格拉底倡导“知德合一”学说,认为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美德基于知识,源于知识,没有知识便不能为善,也不会有真正的幸福。苏格拉

7、底的这一主张()A说明了知识是生存之本 B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反思C否定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D表明他反对希腊民主制度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苏格拉底对知识的尊崇,他认为知识可以转化为道德,这样就可以增强个人的理性,防止个人私欲膨胀,这样个人才会有真正的幸福,故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反思,B项正确。“知识是人类生存之本”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C项错在绝对化,苏格拉底不否认人的地位和作用,排除。D项说法错误,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答案:B8(2018临汾高三摸底)苏格拉底一生中,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什么是虔诚?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勇气?什

8、么是真理?以及你的工作是什么?你有什么知识和技能?你是不是政治家?在教育无知的人之前你怎样征服自己的无知?等等。这主要表明苏格拉底()A是代表平民阶层的哲人 B具有与智者相似的诉求C关注民众思想道德教育 D重视理性和知识的传承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苏格拉底围绕人的精神修养提出哲学问题(如虔诚、民主、美德、勇气、真理等),这种做法是为了说服人民不要专注于身外之物的追求,而应该去改造自己的灵魂,追求真理和知识,D项正确;苏格拉底是公民,排除A;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的具体主张不相同,排除B;关注民众思想道德教育是苏格拉底重视理性和知识的体现之一,排除C。所以选D。答案:D9(2018西安高三调研)在信仰问

9、题上,普罗泰格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并由此招致了雅典的惩罚;而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这也成为了他被控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这实质表明两人()A都公开反对宗教神学 B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C都因犯罪遭到了惩罚 D都注重于对人的思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的人文精神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普罗泰格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是从人的视角看待世界,而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是重视理性思考的作用,故选D。材料没有提到宗教,所以排除A;结合所学,普罗泰格拉追求功利,忽视道德,排除B;C只是揭示普罗泰格拉和苏格拉底的遭遇,没有上升到本质的高度,排除C。答案:D10(2

10、018桂林高三段考)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写道:“农民是最好的公民因为没有太多的财产,所以他们总是忙于生产,极少参加公民大会。只要从参与政治生活中得不到更多的好处,他们就对参与公共事务和统治国家没有什么兴趣。”由此可见,亚里士多德主张()A积极参与政治的公民才是好公民B城邦国家只需要少数贤人来管理C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利和参会人数D根据财产多寡重新划分公民等级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亚里士多德主张农民不需要参加政治管理,因为他认为农民大多数人并没有政治素养和品德,因此潜台词是主张精英治国,B项正确;农民极少参加公民大会,但是农民仍然是最好的公民,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利和参会人数,排除C

11、;D项属于梭伦改革的内容,与材料无关,排除D。所以选B。答案:B11(2018烟台高三质检)柏拉图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不得回头。结果柏拉图走到麦田尽头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爱情”。这则故事反映了苏格拉底()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B强调理性,并主张认识自我C对爱情提出更高的美德要求D否认绝对权威,并批判道德解析:根据题干“最大最好的麦穗”“柏拉图走到麦田尽头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可知这反映了苏格拉底强调理性认识“爱情”,主张理性地认识自我,B项正确。A项属于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

12、排除。题干强调理性认识“爱情”,认识自我,与“美德”不符,排除C。题干没有体现否认权威的信息,而是强调理性认识“爱情”,认识自我,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答案:B12(2018中山高三模拟)钱穆指出,希腊社会上有一批所谓“哲人”,他们到处游行,教导青年,作了演讲和许多奇怪的辩论,造成希腊很坏的风气。于是有了苏格拉底,他讲述人生的共同真理;有了柏拉图,提出了理想国的教育制度;有了亚里士多德,提出教育为国家政体服务。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共同之处在于()A主张教育为国家政治服务B将教育与哲学理想相结合C强调培养具有独立人格之公民D努力补救极端个人主义之流弊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

13、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三位思想家针对个人主义泛滥而提出各自的思想去补救极端个人主义之流弊,选项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只适合亚里士多德,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只适合柏拉图,不符合题意,排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均还没有公民思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2018张家口高三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殷商西周时期,“天”“天命”是被作为人格神看待的。孔子主要借亲亲之情论仁德,而视天命为一种盲目的主宰力。荀子并没有迷信或畏惧于“天”,而是把“天”看作是一种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独立

14、运行的自然。荀子认为,人世间的吉凶祸福是由人自己的掌握和调控而产生的,而不是由“天”来左右和预兆的。正所谓“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天有天道,人有人道。人要做的就是要明天人之分,应天以治。刘蔚华中国儒家学术思想史普罗泰格拉在论神这本书一开头就说:“至于神,我没有把握说他们存在或者他们不存在,也不敢说他们是什么样子;因为有许多事物妨碍了我们确切的知识,例如问题的晦涩与人生的短促。”他主张每个人的感觉都是可靠的,人们对一切事物都根据各自的感觉作出不同的判断,无所谓真假是非之分。因此他认为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人的感觉而言的,人的感觉怎样,事物就是怎样。由此又断定“知识就

15、是感觉”,主张只要借助感觉即可获得知识。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荀子和普罗泰格拉的天人思想。(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天人思想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以及在东西方思想发展中的影响。(14分)解析:(1)荀子的思想主张根据材料“人要做的就是要明天人之分,应天以治”可知荀子主张天人合一;“而是把天看作是一种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独立运行的自然”“人世间的吉凶祸福是由人自己的掌握和调控而产生的,而不是由天来左右和预兆的”可知应尊重客观自然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普罗泰格拉的天人思想,根据材料“至于神,我没有把握说他们存在或者他们不存在例如问题的晦涩与人生的短促”可知对于芸芸众生崇拜的神持怀疑态度;“他主张每个人的感觉都是可靠的,人们对一切事物都根据各自的感觉作出不同的判断,无所谓真假是非之分”可知其思想主张显示出明显的人文主义思想观念。(2)第一小问背景,社会时代的巨大变革,强烈冲击长期存在的旧观念;社会经济发展繁荣,人们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思想界活跃和科学技术进步;第二小问荀子的影响,人们逐渐认识到自然界有自己的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