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稿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86490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稿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稿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稿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稿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稿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稿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稿 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环节一 认识课标1、掌握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知道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和华佗的主要成就。2、知道史记的作者、体例、内容,分析其地位和价值。3、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等基本史实。环节二 自主预习1、 造纸术和医学纸问世之前,古人把文字刻画、书写 在和 上面,或铸刻在 上面。秦汉时期的公文往来、私人书信都用简帛完成, 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 改进造纸术,纸的质量大大提高。张仲景是 的名医,著有 ,被后世称为 。东汉末年另一位名医 。不仅擅长用 、汤药为病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他发明了 和 。2、历史巨

2、著史记历史巨著史记的作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 。司马迁饱读书籍,游历名山大川,实地考察 ,搜集 ,用十多年时间写出了史记。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 。记述了从传说中的 到汉武帝时约1300年的史实,史记文字优美,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3、道教和佛教东汉末年,道教兴起。张角创立了 ,尊奉 和 ,当时巴蜀地区还有 创立的 ,道教受到 的信奉。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 ,创始人是 ,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随着 传入中国,东汉以后,佛教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环节三 合作探究探究一:造纸术的发明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发展有什么意义?探究二:史记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地位和价值?探究三:两汉时期中国科技领

3、先于世界的原因?环节四 课堂作业一、选择题1、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那时的奏章都是写在竹简上的,据说秦始皇每天看的奏章就有几十千克,后来改变这种情况的是()A.蔡伦 B.华佗 C.祖冲之 D.郦道元2、下列古代科技成就中,哪一项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A.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 B.贾思勰和齐民要术C.蔡伦改进造纸术 D.李时珍和本草纲目3、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既在发明过程中体现“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又对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的科技成就是()A.造纸术 B.印

4、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4、我国书写材料的演变过程是()A.甲骨青铜器竹、帛纸B.碑刻青铜器竹、帛纸C.甲骨竹、帛青铜器纸D.甲骨青铜器纸帛5、东汉名医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打开衙门坐堂行医,救治了无数湖南百姓。至今在长沙湘雅医院还立有其雕像,就是为了纪念这位杰出医学伟人对湖南的源源遗泽。以下古代医学巨著与他有关是()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C.本草纲目 D.千金方6、中医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医德高尚,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人是()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孙思邈7、观察下图图为1993年长马王号汉墓出土的绘有各种运姿势的帛画导引图,由此得

5、知汉医学已经认识到()A.麻醉可减轻外科手术痛苦B.体育运动能强身健体C.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D.收集民间药方的重要性8、“饮麻沸散,须臾便知醉,肠洗浣,缝腹摩膏,施行腹部手术”这应该是下列哪位名医采取的救治措施?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9、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A.尚书 B.春秋 C.史记 D.道德经10、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

6、记。由此可见司马迁()A.侧重史书记载 B.注重史料考证C.注重史学的文学价值 D.秉承朝廷旨意著书11、司马迁在史记中把陈胜诸侯同列,批评汉武帝晚年迷信神仙、掠夺百姓财富等许多过失。这反映()A.司马迁史学知识丰富 B.史记的艺术性相当高C.史记的体裁多样 D.司马迁史德高尚12、黄巾大起义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这次起义以哪一宗教组织群众、发动群众()A.太平道 B.五斗米道 C.伊斯兰教 D.佛教13、徐州学者王文正认为:若无东汉楚王刘英、下邳笮融、南朝刘裕、梁时萧衍等徐州籍人崇佛,就不会有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句中描述的佛教在中国传播的盛况。请问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A.春秋战国时期 B.西汉末年C.三国两晋时期 D.南北朝时期14、泉州清源山的老君岩是老子的造像,它与哪一宗教相关()A.佛教 B.道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15、中学生丁忞和丁澄为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与探究”活动开展了历史考察,他俩考察了下列四大建筑,其中属佛教建筑的是()A.陕西韩城太史祠 B.河南洛阳白马寺C.四川成都青城山 D.福建泉州老君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