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9满井游记习题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86434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9满井游记习题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9满井游记习题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9满井游记习题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9满井游记习题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9满井游记习题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9满井游记习题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9满井游记习题新版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9满井游记01 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廿二日(nin)脱笼之鹄(h)浅鬣(li)红装而蹇(jin) 罍而歌者(li) 髻鬟(hun)汗出浃背(ji) 曝沙之鸟(p) 呷浪之鳞(xi)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冻风时作起(2)泉而茗者煮茶(3)偕数友出东直同,和,与(4)于时冰皮始解刚刚3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的用法。(1)红装而蹇者表修饰(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表承接(3)而此地适与余近表递进(4)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表转折4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A)例: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A局促一室之内B晶晶然如镜之新开C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2、D名之者谁(解析:例句:助词,的;A.助词,的;B.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宾语前置;D.代词)5选出对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A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比喻)B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对偶)C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排比)D呷浪之鳞(比喻)(解析:D.呷浪之鳞运用的修辞是“借代”,“鳞”代“鱼”)6仿照示例概括下列语句所描绘的满井春色图。示例: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全景图)(1)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春水图)(2)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春山图)(3)游人虽

3、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游春图)(4)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动物自乐图)02 课内精读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7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1)作则飞沙走砾(B)A做B起C发作(2)余寒犹厉(B)A像 B还 C特别(3)游人虽未盛(C)A壮实 B成年 C很多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放眼望去,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从笼中飞出的天鹅。(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我)才知道郊田野外未必没有春天,而是住在城里的人没

4、有感觉到(春意)啊!9作者运用比喻形象贴切而且有新意。文中以镜比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光的亮;以新妆倩女比喻被晴雪所洗的山峦,写出了春山的鲜妍明媚,生动而又传神。10(临沂中考)选段从三个层面描写满井的春景,请简要概括。第一层面写山水树木等自然风光之美,第二层面写情态各异的游人之乐,第三层面写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悠然自得。11文中“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厌恶官场生活的人生态度。(写出“寄情山水”即可)03 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甲】(袁宏道满井游记)【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

5、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节选自袁宏道初至西湖记)【注释】棹(zho):橹,这里指划船。东阿王:即三国时的曹植。洛神即曹植所写洛神赋中的人物。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徒步则汗出浃背湿透(2)从武林门而西向西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髻鬟一样。(2)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这时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眼前美景),却终不可得。14从全文看,【甲】文第段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第段从

6、哪些方面写满井春色?欲扬先抑。美好的景物和欣喜的人们。15【甲】【乙】两文,在描写景物时运用了相同的修辞手法,请指出并各举出一例加以分析。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示例:【甲】文中“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写出了水光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乙】文中“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写出了西湖的妩媚与迷人。【乙文参考译文】从杭州武林门西行,远远看见保叔塔高高耸立在层峦山崖上,心绪早已飞到西湖之上了。午时进入昭庆寺,喝完茶,即划着小船进入西湖。(只见得)四面的山峦色彩如黛,春花的光华好像少女的颜面,温柔的春风好像醉人的米酒,湖水的波纹好像平滑的绸缎,刚一抬头,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

7、如醉如痴了。这时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眼前美景),却最终没有想到,大约好像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那样精神迷离恍惚吧。我游西湖的经历从这一次开始,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01 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做后面的题。从军行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1诗的前两句用“日色昏”和“红旗”构成了怎样的一幅边塞军旅图?简要分析。在大漠苍苍,天昏地暗之中,一支大军半卷红旗,卷尘挟风,奋勇挺进的画面。2作为边塞诗,本诗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基调?为什么?简要回答。感情基调轻快振奋,因为军队主动骁勇,战事大捷喜人。02 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练习。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幼

8、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选自朱熹编辑的三朝名臣言行录)【注释】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这里指读书刻苦。迨:等到。倍:同“背”,背诵。【参考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

9、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朗诵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3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A患记问不若人(担忧)B众兄弟既成诵(已经)C迨能倍诵乃止(于是,就)D咏其文(吟咏)(解析:C.“乃”的意思是“才”)4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1)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2)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

10、。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5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一人刻苦读书。我们学过一些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的,请你列举一个:_。示例:“凿壁偷光”或“悬梁刺股”“韦编三绝”“囊萤映雪”等。03 名著阅读6海底两万里一书,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丛生,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而且书中还包含了大量地理、历史、生物、物理、地质、气象等方面的知识,小读者在阅读引人入胜的历险故事的同时,还能够轻松地获取科学知识。7阅读名著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亲爱的贝多芬!多少人已赞颂过他艺术上的伟大,但他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而是近代艺术的最英勇的力。对于一切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

11、大而最好的朋友。当我们对着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他会到我们身旁来,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当我们对德与恶的庸俗斗争到疲惫的辰光,到此意志与信仰的海洋中浸润一下,将获得无可言喻的裨益。他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这是贝多芬传的最后一段,是这一部分的总结。贝多芬的伟大不仅在于他是最杰出的音乐家,更在于他的音乐是为苦难的人们而写的。他隐忍自己的痛苦,却用他以痛苦换来的欢乐来安慰人们,给人们勇气和力量。这段话概括了贝多芬的音乐的本质。04 语言运用8(莆田中考)“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近年来旅游市场快速发展,旅游业的战略地位逐渐

12、提高,“大众旅游”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学校决定开展“走出书斋畅游天下”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任务。(1)班级举行“大众旅游”主题班会,为做好发言,某同学搜集了以下三则材料,请你仔细阅读并进行研究,用一句话写出你的结论。材料一:20002015年我国国内游人数变化情况材料二:过去大部分旅游都属于景色观光式,以旅行社组织为主,少有文化型、体验型旅游。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青少年游学、文化旅游、生态养生旅游、乡村海岛游等新兴旅游方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材料三:每逢旅游旺季,热门景点人多拥挤,游客乱扔垃圾,随手涂鸦的现象时有发生;从青岛“天价虾”到哈尔滨“天价鱼”,众多旅游地商户

13、都将游客当作了“待宰肥羊”;不合理低价团、强迫和诱导购物等消费陷阱屡禁不止。结论:_示例:近年来旅游业蓬勃发展,但旅游市场秩序混乱。或:近年来,国内游人数量增长迅速,新兴旅游方式不断涌现,但是旅游市场秩序混乱。(2)班级开展“学生旅游利弊谈”的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学生旅游利大于弊”,反方的观点是“学生旅游弊大于利”,你支持哪方观点?请阐述你的理由。(字数60字左右)示例一:我支持正方观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能让人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获得真知,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示例二:我支持反方观点。外出旅游不仅增加父母的经济负担,而且同学之间关于旅游目的地的攀比也会滋长学生的虚荣心,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观点明确,理由表述顺畅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