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第七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检测试题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86370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第七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检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第七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检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第七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检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第七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检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第七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检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第七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检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第七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检测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检测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考点题号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1、2、3、4、5、6工业革命7、8、9、10、11、12综合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吉林摸底)16世纪以前最重要的商品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和朝相反的方向运送的金银。但是在这之后的新的海外产品开始逐渐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其商业价值也不断的增长。包括新的饮料、新的染料、新的香料、新的食物。材料主要说明了()A.世界贸易中商品种类的变化B.世界贸易量的增长C.世界贸易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市场D.世界贸易使殖民者财富猛增解析:A材料中

2、“新的海外产品开始逐渐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新的饮料、新的染料、新的香料、新的食物”说明商品种类的变化,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贸易量的变化,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期,与题干时间16世纪不符合,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财富猛增”,故D项错误。2.(2016长春调研)下列插画出自欧洲不同时期出版的马可波罗游记,反映了当时欧洲人心目中的中国人形象。第一幅插画中的人物都穿着中世纪欧洲的服饰,第二幅插画中中国人的形象更符合实际,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文主义影响了绘画的风格B.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形成C.东西方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D.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解析:D14世纪

3、时新航路尚未开辟,欧洲与中国尚未有直接的联系,故插画中中国人的形象为欧洲人臆想的,而16世纪时,新航路开辟,各大洲相互孤立状态被打破,欧洲人插画中的中国人形象更符合实际,故D项正确。3.(2016北京模拟)下图为1500年以后的商队路线图,从中可以看出()A.全球性物产交流的雏形出现B.亚非拉成为欧洲的商品市场C.工业品在交流中居主导地位D.世界商业的中心转到印度洋解析:A根据图示,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得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故A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亚非拉成为欧洲的商品市场,不符合题目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此时资本的原始积累

4、在交流中居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世界商业的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故D项错误。4.(2015齐齐哈尔摸底)下面是西属美洲白银经欧洲流到东方的白银数量表。(单位:百万银元)这一表格能够说明()年份西属美洲白银产量运抵欧洲数量经欧洲运到东方数量1550332316001114104.41650101389617001210128.517501820182512.2180030232518A.西属美洲成为世界主要白银生产地B.西班牙是当时中国的第一贸易大国C.欧、美、亚三洲间的贸易不断扩大D.新航路开辟亦为中国提供了商机解析:D根据题干中时间,可知与新航路开辟以及早期殖民扩张有关,没有其他地区参照,仅就

5、题干材料不能得出A项结论;从新航路开辟至工业革命,西班牙逐渐衰落,不是中国的第一贸易大国,所以B项错误;美洲大量白银流入欧洲主要是由于殖民掠夺而非贸易,所以C项说法不正确,A、B、C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故D项正确。5.(2016武汉月考)17世纪,荷兰在国内创办了养老院、孤儿院和救济院,政府还兴办医院,实行日常消费品的低税政策,维持物价低水平,保证社会大众的生活。与这些举措相关联的历史背景是()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B.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发展C.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D.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解析:A新航路的开辟、早期

6、的殖民扩张使得大量黄金、白银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是当时世界性的商业大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使得荷兰有能力实施关注民生的措施,故A项正确;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开始,1857年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发生,1945年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进行调整,都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C、D三项错误。6.(2016昆明检测)“哥伦布首航美洲时,于1492年12月发现了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据相关史料记载,当时岛上的印第安人约为25万人,到了1550年,只剩下约150人。”这段史料可以作为下列哪一选项的历史背景()A.新航路开辟B.荷兰海上马车夫C.黑奴贸易 D.北美独立战争解

7、析:C本题所考查的是所述史料是“哪一选项的历史背景”,即在这一背景下会发生什么;哥伦布首航美洲发现海地岛本身属于新航路开辟,所以海地岛印第安人锐减不可能成为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故A项错误;B项发生于17世纪,D项发生于18世纪,与海地岛居民人数减少时间不符,且该史料与B、D两项没有直接关系,更不可能成为它们的背景;根据所学,殖民者到达美洲后,对当地印第安人大量屠杀、驱赶、劳役,以及旧大陆病菌的侵袭,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欧洲殖民者从非洲猎获黑人奴隶,罪恶的黑奴贸易盛行,故C项是该史料的背景,因此正确选项为C。7.(2016鄂尔多斯模拟)“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

8、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或做买卖;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这主要说明()A.英国具备进行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B.圈地运动改变了英国的传统农业C.传统道德观念对英国社会束缚较少D.工场手工业在英国获得不断发展解析:A据“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经营工业或做买卖;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止一个工匠”可知材料所体现的是英国社会的宽松环境和人人追求财富、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这种社会条件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圈地运动,故B项错误;材料讨论的中心不是英国社会的道德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具体讲述当时英国手工业的具体经营形态,故D项错误。8.到了1860年,英国所有

9、贸易和关税限制被单边取消。在此期间,荷兰采取了与英国相似的政策。1860年,英国和法国签署了科布登雪佛利尔条约,使两国之间实现了自由贸易。法国随后也与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和瑞士签署了类似的条约。这是因为()A.欧洲间的贸易壁垒被取消B.西欧国家认识到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性C.英法两个大国主宰着欧洲D.工业革命的发展需要自由贸易解析:D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由时间“1860年”可知当时欧洲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不断发展要求建立自由贸易市场,因此答案为D。9.(2015宜昌三模)1825年英国取消了机器出口的禁令,迅速奠定了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英国的这一做法()A.有利于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推

10、广B.形成了工业国之间不平等的关系C.成为英国建立世界霸权的基本条件D.体现了英国维护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解析:A英国的机器出口,使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故A项正确;别的国家也可以使用机器生产,不能体现工业国之间存在不平等的关系,故B项错误;英国建立世界霸权的基本条件不是机器出口,而是强大的经济实力,故C项错误;机器出口是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否定,故D项错误。10.(2016银川调研)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史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作者要说明的是工业革命()A.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B.推动先进生

11、产方式和先进思想传播C.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D.促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解析:B“史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代表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则代表先进的思想,因此斯塔夫里阿诺斯上述言论旨在说明工业革命在推进先进生产方式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先进思想的传播。11.19世纪80年代,德国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如疾病社会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和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等,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最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德国取得这一成就的决定性因素是()A.国家统一 B.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C.工业革命的推动D.法制的完善解析:C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

12、的分析能力。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德国逐渐由农业文明进入到工业文明,这为德国建立社会保险体系提供了经济根源。A、B、D是政治因素,而起决定性因素的肯定是经济方面,故正确答案为C。12.(2015洛阳二模)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摈弃特权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构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这主要反映了()A.经济发展推动民主化进程的加快B.生产发展促使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C.科技进步改变了国家的经济职能D.生产发展推动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解析:D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生产迅速发展,

13、企业的设立由国王和议会特许到符合法律规定即可设立,体现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016黄冈摸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扬州的区位条件十分优越,处于长江与运河交汇处,沟通南北的运河要道和连接东西的长江是其生长发展的命脉所在。扬州居南北交通枢纽和明清两淮盐业中心的地位,使其成为沟通南北东西贸易的“四汇五达之衢”,成为长江下游地区最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之一。四方舟车、商贾荟萃,商业高度繁荣。不仅如此,运河还被赋予了更多的国家政治、军事功能,从唐朝开始,扬州就成为东南漕粮转运京师的咽喉,一直至清中叶。为了保

14、证漕粮能顺利运达京师,历代王朝都加强对扬州的统治,并不惜巨资和代价对运河进行疏浚、整治,以保证国家命脉运河的畅通,从而也确保了扬州在漕运中的咽喉地位和商业、贸易的繁荣。 何一民中国传统工商业城市在近代的衰落以苏州、杭州、扬州为例 材料二曼彻斯特的真正崛起是工业革命以来的事。18世纪80年代第一家棉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诞生。到1830年,曼彻斯特的棉纺织厂已达99家。自1780年后的四十年中,拥有全国棉纺织工业的四分之一;也是原棉和棉纱的贸易中心。1830年建成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最早被清政府派赴欧洲考察的官员斌椿在乘槎笔记(1866年前后)中写道:“此地人民五十万。街市繁盛,为英国第二埠头。中华及

15、印度、美国棉花皆集于此。所织之布,发于各路售卖往织布大行(指工厂)遍览。楼五重,上下数百间。工匠计三千人,女多于男。棉花包至此开始。由弹而纺,而织,而染,皆用火轮法织机万张,刻不停梭。每机二三张以一人司之。计自木棉出包时,至纺织染成,不逾晷刻,亦神速哉?”那时的曼彻斯特已从旧集镇发展为英国有数的大城市和世界棉纺工业之都。 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扬州城市发展的特点及背景。(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曼彻斯特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扬州和曼彻斯特一衰一兴的原因。(15分)解析:第(1)问,“特点”,根据材料一商业高度繁荣、“运河还被赋予了更多的国家政治、军事功能”等信息概括即可;“背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经济状况、扬州地理位置和政府的态度等方面概括即可。第(2)问,“特点”,根据材料二“曼彻斯特的真正崛起是工业革命以来的事”“拥有全国棉纺织工业的四分之一”等信息概括即可;“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扬州衰落的原因是近代上海等新兴城市的兴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