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中考科学培优讲义专题集训第27讲物质间的相互转化专题试题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82619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中考科学培优讲义专题集训第27讲物质间的相互转化专题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届中考科学培优讲义专题集训第27讲物质间的相互转化专题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届中考科学培优讲义专题集训第27讲物质间的相互转化专题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届中考科学培优讲义专题集训第27讲物质间的相互转化专题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届中考科学培优讲义专题集训第27讲物质间的相互转化专题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届中考科学培优讲义专题集训第27讲物质间的相互转化专题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届中考科学培优讲义专题集训第27讲物质间的相互转化专题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7讲 物质间的相互转化专题知识梳理【复习重点】一、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八圈图”如下图所示为一种描述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相互转化关系的“八圈图”。它包含着很丰富的内容。图中的每一个箭头代表一类化学反应。箭头所指向的方框为反应产物。请对照“八圈图”,思考每个方框中的产物,直到熟练为止。二、“八圈图”的部分解读1.图中最重要的两条线索即两列纵向的转化关系,共有6个箭头:(1)非金属酸性氧化物酸盐(2)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盐2.图中以横向为主的其他转化关系共有10个箭头。三、化学反应类型1.通过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总结四大基本反应类型:(1)化合反应:如图所示的非金属与金属化合,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

2、物化合都可以产生盐。(2)分解反应: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反应、某些酸(碳酸等)或某些碱(难溶)都可以发生分解反应。(3)置换反应:如图所示的金属与酸、金属与盐都可以发生置换反应。(4)复分解反应:如图中的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大多是复分解反应。2.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化学反应可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八圈图”中的金属与非金属化合、金属与酸或盐发生的置换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图中的酸、碱、盐之间所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基本上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对于氧化还原反应,要注意结合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总结氧化剂、还原剂、被氧化、被还原等一系列概念。【复习难点】1.“八圈图”中的每一类反应(每个箭头),要求

3、都能列举出2个左右所学的实例,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本书将部分重要的反应的规律列举如下,其他的反应可自行总结完成。(1)酸性氧化物+水含氧酸CO2+H2O=H2CO3酸性氧化物+碱盐+水CO2+Ca(OH)2=CaCO3+H2O(2)碱性氧化物+水碱CaO+H2O=Ca(OH)2碱性氧化物+酸盐+水CaO+2HCl=CaCl2+H2O(3)酸+碱盐+水HCl+NaOH=NaCl+H2O酸+盐新酸+新盐HCl+AgNO3=HNO3+AgCl(4)盐+碱新盐+新碱CuCl2+2NaOH=2NaCl+Cu(OH)2盐+盐新盐+新盐Na2CO3+CaCl2=CaCO3+2NaCl2.发生复分解反应的

4、条件。复分解反应主要是酸、碱、盐等化合物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这类反应的实质是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离子在溶液中相互之间发生了反应。当两种物质在溶液中互相交换离子时,阴阳离子结合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沉淀、气体或水等,就会使溶液中的这些离子明显减少,反应就向着难电离的物质沉淀、气体或水的方向进行。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当没有酸作反应物时,参加反应的碱或盐必须是可溶的。产物中一般要有气体、沉淀或水等难电离的物质生成。【易考点】理解和掌握化学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考点精析考点一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物质的性质和复分解反应条件例1、【乐山】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A. B.C

5、. D.【解题思路】铜加热得到氧化铜,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得到硫酸铜,硫酸铜加铁可得单质铜,每步均可以一步实现。碳酸钠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钠不能转化为碳酸钠。氢气和氧化铜、氧气等反应生成水,水和三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硫酸和活泼金属反应得到氢气,均可以实现。【参考答案】C【方法归纳】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间反应的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抓住物质间反应的规律,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易错误区】忘记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产物中一般必须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没有酸作反应物时),无法确定是否可行。考点二利用物质的转化关系进行物质的制备例2

6、、【锦州】小明在实验室用Fe、CaCO3、H2O、CuSO4和稀HCl欲制备下列四种物质,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CO2 B.CuC.Ca(OH)2 D.H2SO4【解题思路】利用CaCO3与稀HCl反应,可直接得到CO2;利用Fe与CuSO4发生置换反应即可得到Cu;将高温分解CaCO3得到的CaO与H2O发生反应即可得到Ca(OH)2;H2SO4是一种强酸,所给出的物质间相互发生反应都不能生成H2SO4。【参考答案】D【方法归纳】掌握各种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了解一些常见物质的制取方法,是解答本题需要具备的基础。【易错误区】强酸可以制弱酸,难挥发的酸可以制易挥发的酸,但弱酸不能制强

7、酸,易挥发的酸不能制难挥发的酸。盐酸易挥发,硫酸难挥发。考点三物质转化关系与化学反应的规律例3、【鞍山】小梅学习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性质后,发现许多不同类别的物质反应时能生成盐,于是她构建了如图甲所示的知识网络图。(1)请你把图甲中处补充完整,要求不能与图中的已有信息重复: , 。(2)图乙中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B为黑色固体,D为红色固体单质,F为红色粉末,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物质B的化学式为 。写出E+FG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一个能实现G+HD的化学方程式: 。【解题思路】(1)题中必须利用已有的知识网络图汇总信息,很明显给出的信息是在处的左

8、边是金属与酸的反应,那么金属与盐、碱反应吗?可得出金属与盐可以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如Fe+CuSO4=FeSO4+Cu;在的右下方是碱、盐与盐之间的反应,那么酸与盐可以反应生成盐吗?很明显可以,如H2SO4+BaCl2=BaSO4+2HCl。(2)A、B为黑色固体,D为红色固体单质,可推知A、B分别为C和CuO,C为CO2,D为Cu。二氧化碳能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E为CO;初中另一种常见的红色固体是Fe2O3。实现转化G+HD,可由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参考答案】(1)酸+盐 金属+盐 【方法归纳】本题涉及的信息量很大,题中既给出了总结酸、碱、盐

9、相互反应的方法,又借助实验考查了大量的化学反应及化学方程式。学生应该把该题认真分析,尤其是题中总结的学习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其他知识的学习和总结中去。【易错误区】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常见的黑色物质和红色物质,即寻找解题的突破口,否则难以完成对其他未知物的推断。考点四 物质转化中的质量守恒与化学反应类型例4、已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关系为甲+乙丙+丁。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取10g甲和20g乙反应,则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总和一定为30gB.若丙和丁分别为盐和水,则甲和乙一定属于酸和碱C.若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则生成物中一定有水生成D.若甲和丁均为单质,乙和丙均为化合物,则

10、该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解题思路】若取10g甲和20g乙反应,但不一定所有的质量都参加反应,所以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总和不一定为30g。若丙和丁分别为盐和水,则甲和乙可能是酸和碱,也可能是酸和氧化物;若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生成物中不一定有水生成,如一种碱与一种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碱和盐;若甲和丁均为单质,乙和丙均为化合物,则该反应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一定属于置换反应。【参考答案】D【方法归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题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易错误区】对于选项A,要注意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参加反应”这个关键条件。考点五 利

11、用物质的转化关系进行制备,学会选择合适的工艺流程例5、【上海】在实验室里进行物质的制备,下列用原料及相关试剂分别制取相应的最终产物的设计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解题思路】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进行实验时要进行尾气处理,且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不纯时加热或点燃会引起爆炸,操作上较为复杂;银属于贵重金属,使用硝酸银制取氢氧化铜,价格较高,不合理;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的是四氧化三铁,不是氧化铁,理论上不正确;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满足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条件。【参考答案】D【方法归纳】本

12、题考查了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完成此题。【易错误区】因对物质的性质掌握不全面而错选。探究提升例、空气中SO2的含量和可吸入颗粒的含量(可用g/cm3表示)都是重要的空气质量指标。在工业生产上规定:空气中SO2的最大允许排放浓度不得超过0.02mg/L。我国工业发达的省份或地区(主要是热电厂),SO2的排放总量高达1.24106t,酸雨污染比较严重。分析降雨成分发现,雨水中的阴离子仍以硫酸根离子为主,约占阴离子总量的61.9。(1)正常的雨水显 性,原因是 (2)酸雨是由于大气中SO2和NOx(NO和NO2)的含量不断升高,并转变为H2SO4型和HNO3型雨水降落而形成的。我国多数

13、地区主要是硫酸型酸雨,这种酸雨的形成有两种途径:一种是SO2在空气中的飘尘作催化剂的作用下被氧气氧化为SO3,溶于水生成硫酸,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 ;另一种是SO2溶于水生成亚硫酸,再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硫酸,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 。由于SO2被氧化非常缓慢,故后一种途径是其主要的形成途径。(3)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刚降到热电厂附近的雨水进行测定,每隔五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上述数据变化,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针对此结论,你猜测其中的原因为 。结合大理石被酸雨腐蚀的事实,你认为碳酸、硫酸、亚硫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解题思路】(1)正常雨水pH5.6,因为碳

14、酸的饱和水溶液的pH约为5.6,显弱酸性。(2)SO2转化为SO3,再转化为H2SO4,或者SO2先溶于水形成H2SO3,再被氧化成H2SO4,只要看清反应物和产物,不要漏写,再配平即可。(3)酸雨的酸性会逐渐增强主要是因为中等酸性的亚硫酸逐渐被氧化成硫酸,硫酸是强酸,亚硫酸是中强酸,碳酸是弱酸。【方法归纳】本题要掌握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及质量守恒定律来书写化学方程式、形成酸雨的条件等方面的知识。【易错误区】普通的天然水常被误认为是中性的,另外平时不注意常见酸的强弱会给题目的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考点范围】酸雨的相关知识;物质的下列转化关系:SSO2SO3H2SO4,SSO2H2SO3H2SO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