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3课时碳和碳的氧化物对点精练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82127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3课时碳和碳的氧化物对点精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3课时碳和碳的氧化物对点精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3课时碳和碳的氧化物对点精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3课时碳和碳的氧化物对点精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3课时碳和碳的氧化物对点精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3课时碳和碳的氧化物对点精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3课时碳和碳的氧化物对点精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时 碳和碳的氧化物【夯实基础】1、我国古代遗留下来的珍贵字画,虽年深日久仍不变色,因为写字绘画时使用的是( )A蓝墨水 B红墨水 C蓝黑墨水 D墨汁2、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除金刚石、石墨外,还有一些新的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其中,发现较早并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的是C60分子。下列有关C60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 B它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C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0 D它是一种单质3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描述错误的是()A干冰常用于人工降雨B活性炭有较强的吸附性,常用于工业制白糖时脱色C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相似D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2、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二氧化碳在加压降温下转变成干冰 B山体滑坡C喷洒液体二氧化碳灭火 D二氧化碳溶于水5、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对气体的下列性质不必考虑的是 ( )A颜色 B密度 C溶解性 D是否与水反应6、碳的单质中,质地较软,常用做电极的是 ( )A金刚石 B活性炭 C炭黑 D石墨 7、如果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A把混合气体点燃 B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C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把混合气体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中8、粉刷后的石灰墙壁已基本干燥,但住人后往往会又变潮湿,这是因为( )A熟石灰变成生石灰和水 B熟石

3、灰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生成物中有水C空气中的水凝结在墙壁上 D墙壁中的水凝结在墙壁上9、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常用( ) A木炭和氧气反应 B煅烧石灰石C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 D大理石跟稀硫酸反应10、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CuO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反应中C、CO都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前后C、Cu、O三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C反应都必须在高温的条件下才能进行D反应导出的气体都有毒,需进行处理以防止空气污染 【能力提升】11、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木炭,最终观察到红棕色 (填“变深或“消失或“不变”),漏斗中液面 (填“上升”或“下降或“

4、不变)。其原为:木炭具有 作用,使瓶中气体压强 外界大气压。12、物质的某些性质可能有利于人类,也可能不利于人类。请仿照事例填写下表。物质有利的一面(用途)不利的一面(危害)氧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使金属氧化锈蚀一氧化碳二氧化碳13、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为了鉴定该烟雾中是否存在CO2和CO,在对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进行适当处理后依次通过足量的以下试剂:澄清石灰水;浓硫酸;灼热的黑色氧化铜粉末;澄清石灰水,发现、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回答(1)现象说明 。(2)烟雾中是否存在CO ,做出此判断所依据的实验现象为 。【课外拓展】14.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碳还原性性质验证,对

5、实验进行分析并回答:(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将导管浸入水中, ,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证明碳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 , 。(3)CuO发生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4)酒精灯加上网罩的作用是 。15.结合下列图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要把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转移到桌面上的具体操作是 。实验室常用 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 气体杂质,为获得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导管口连接的正确顺序是:a( )( )( )( )b【中考链接】16.(2016.青岛

6、)菠菜中含有一种有机物草酸。将草酸隔绝空气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水和碳的氧化物。为了探究上述反应生成的碳的氧化物成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丁A乙装置对实验结果不产生影响,因此可以去掉乙装置以简化实验方案B丙装置玻璃管中若发生化学反应,则一定为置换反应C若甲试管内溶液变浑浊,丁试管内无明显现象,则该碳的氧化物成分为二氧化碳D若甲试管和丁试管内溶液都变浑浊,丙处玻璃管内的红色固体变成黑色,则该碳的氧化物成分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17.(2016.青岛)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某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请填空:(1)实验1采用

7、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 。(2)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设计的创新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 (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通过此现象可获得关于二氧化碳的另外一条性质是 。18(2016青岛)某班学生分三组分别做了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验证实验,如下图所示。甲 乙 丙实验结束后,老师取两份等质量的丙废液,分别与甲、乙废液混合。将甲废液与丙废液倒入烧杯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将乙废液与丙废液倒入烧杯B中,有气泡产生。请填空:(1)甲废液与乙废液所含溶质的成分可能不同的

8、是 (用化学式填空,下同)。(2)烧杯A中沉淀的成分一定有 。(3)另取少量丙废液样品,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未发现其他明显现象。由此推测出,丙废液溶质的成分是 ,丙废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烧杯A的上层清液中溶质的成分一定有 。参考答案1、D 2、B 3、C 4、D 5、A 6、D 7、C 8、B 9、C 10、A 11、消失;上升;吸附;小于12、一氧化碳:利用它的还原性冶炼某些金属;容易使人中毒。二氧化碳: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大量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氢气:可用作高能燃料;使用不当容易引起爆炸。13、(1)燃烧产物中存在二氧化碳。(2)存在;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4.(1)用手紧握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2)固体由黑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还原 (4)集中热量,提高温度15.集气瓶 2H2O2 MnO2 2H2O+ O2;在水中用玻璃片的磨砂面盖住瓶口,取出后正放于桌面 大理石;CaCO3+2HCl=CaCl2+H2O+CO2;水蒸气、氯化氢;fgde16.AB17.(1)水; (2)纸花由紫变红;CO2+H2O=H2CO3; (3);密度比空气大18.(1)HCl; (2)CaCO3; (3)NaCO3、NaOH;BaCl2+Na2CO3=BaCO3+2NaCl;NaCl、NaO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