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六章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练16 古代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及“海禁”政策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75355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六章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练16 古代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及“海禁”政策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六章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练16 古代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及“海禁”政策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六章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练16 古代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及“海禁”政策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六章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练16 古代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及“海禁”政策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六章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练16 古代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及“海禁”政策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六章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练16 古代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及“海禁”政策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六章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练16 古代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及“海禁”政策 新人教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练16古代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及“海禁”政策双基达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晋师将攻楚,隋武子进行劝阻,陈述不可伐楚的理由之一是“商农工贾不败其业”。这说明()A商业对一个诸侯国的重要性 B当时已经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私人工商业得以兴起 D这一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2据史记平准书记载,西汉初期,“富商大贾或贮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居邑(贱买贵卖,囤积居奇),封君皆低首仰给。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作坊已经超过官营手工业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C富商大贾对社会产生一定影响 D政府为商

2、业发展提供宽松政策3(2017湖南四校联考)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引用当时的谚语说:“百里不贩樵(柴火),千里不贩籴(买入粮食)。”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司马迁瞧不起商贩 B交通不便制约商业发展C百姓普遍视商为末 D谚语不能反映社会经济4(2017南宁二测)唐会要记载:“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毁拆如有犯者,科违敕罪,兼须重罚。”唐律疏议载:“其坊正、市令非时开闭坊、市门者徒一年。”由此可以推断,唐朝()A法律内容十分严苛 B用强制手段维护坊市制度C抑商制度已经松弛 D商业发展冲击了社会习俗5(2017河北衡水一中二模,26)据统计,在清代,1400个小城镇中8

3、0%是县衙所在地,中等城市约一半是府或省治所在地,较大的一般都是地区政治中心。材料体现了()A清代商品经济发达,市镇兴盛B市、镇成为朝廷维护统治的政治中心C清政府对商业发展高度重视D清政府利用政治手段来提高城市化水平6(2014东北三校二模,26)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宋高宗谕大臣曰:“广南市舶(市舶司,为掌管海外贸易征税、管理外商及收购舶来物货的官署),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据此可知宋代()A外贸收入用于国计民生B外贸税收成为政府财政主要来源C市舶事务需要专人掌管D广州成为最主要的对外贸易口岸7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管仲为安徽颍上人。他主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民事农则

4、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市也者,劝也(促进),所以起本事(农事)”等。对这些思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劝告统治者要以农为本 B商业兴旺带动农业发展C提出“重农抑商”经济政策 D认识到物质的决定作用8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C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D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9(2017东北三校一模,25)唐以前的政治家和都城建筑的设计者,为了确保都

5、城内部的安全,都主张采用封闭式的结构。在唐宋之际,都城制度发生重大的变化,就是从封闭式变成了开放式。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中央集权和君权至上思想的弱化 B领土疆域和城市人口的缩减C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 D理学思想和土地兼并的盛行10(2017山西太原二模,24)据全唐文记载:“岭南、福建及扬州蕃客,宜委节度使常加存问,除收舶脚进奉外,任其往来通航。”皇帝诏令允许蕃客“自为贸易,不得重加税率”。这反映了唐朝()A海上丝绸之路繁盛 B经济重心南移刺激外贸C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D设立机构加强外贸管理11北宋真宗时,益州16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在市场流通;宋仁宗天圣元年改由政府发行,以铁

6、钱为后备金,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南宋绍兴三十年“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对该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宋代纸币取代金属货币 B会子成为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C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出现 D纸币从信用凭证到法定货币的过程12(2017新疆一模)明代续通考市籴考中记载:“凡外夷贡者,我朝皆设市舶司以领之许带方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由此可知,明代()A奉行对外开放的贸易政策 B实行官方控制下的朝贡贸易C对互市商品加以严格控制 D开始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

7、7分)13南宋以后,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斯波义信先生把南宋时杭州的商品集散和流通划分为三个层次(环)的市场圈。一环市场圈由杭州和它的近郊区组成;二环市场圈是杭州的中距离商业运输圈,它直接供应杭州150万人口的日常需要物资,如米谷、薪炭、油脂、鱼肉、生鲜食品、工业原料、建筑材料、茶、盐等,其范围涉及明州、衢州、镇江、黄池等地;三环市场圈是杭州的远距离商业运输圈,它联络全国,甚至波及海外。其实各个城市都能够划分出大小不等的市场圈。市场圈是通过商品的消费和商品的吐纳构筑的。这些市镇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城市的周边,依次递进,构成了市场网络的联结支点。它们的

8、兴起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是分不开的。摘编自李晓宋代城镇综合经济功能的增强与城乡经济一元化材料二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注:华亭即徐阶,明代内阁首辅)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明)于慎行谷山笔麈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摘编自徐光启全集材料三明清江南地区依托多种经营有机结合的集约化农业和自然资源的优势,拥有充足的原料市场,如蚕丝、草棉两大类,又有由于人口数量增长产生的农业过剩劳动力构建的巨大而低廉的劳动力市场,因而使得手工业得到长足发展,丝织业与棉纺织业两大手工行业极为突出,向为学者

9、所关注。明清江南本地农村过剩人口、外来人口大量汇聚于城镇的工商业,促使多种服务需求大增,形成一支可观的服务大军,包括轿夫、脚夫、饮食、旅馆、盘夫、土工、吹手、剃头、整容、饭馆、面馆、酒馆、膳食馆铺、娱乐服务业等,都吸引本地或外地人口参与,也产生了不少社会问题,政府必须及时加以管理。摘编自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以苏州为中心(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代市镇兴起的原因。(6分)(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样的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现象进行评述。(7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人口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12分)14对待同样的历史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得出

10、不同的结论。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和政策。近代以来,有的学者认为“它是导致近代以来我国落后乃至被侵略的重要原因”,也有学者认为“它是古代中国封建制度的功臣”。对此,你持何种观点?请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12分)练高考找规律1(2015课标,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2(2015课标,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

11、,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3(2014课标,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4(2013课标,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

12、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5(2014课标,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6(2013课标,40,10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

13、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练模拟明趋势7(2017黄冈质检)据史书载,东吴孙休(公元258264年在位)在诏令

14、中说道,“自建兴起来吏民去本就末,不循古道”“自顷年以来,州郡吏民及诸营兵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由此可知()A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发生动摇 B人们经商逐利的商业意识浓厚C官吏涉足工商业活动滋生腐败 D三国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8(2017福建质检,14)宋人赵彦卫说:“唐人推崔卢等姓为甲族(世家大族),虽子孙贫贱皆家世所重。今人不复以氏族为事,王公之女苟贫乏,有盛年而不能嫁者,闾阎富室(民间富有人家)便可以婚侯门、婿甲科。”与上述现象出现相关的因素是()A商品经济发展 B八股取士影响C程朱理学盛行 D妇女地位提高9(2017哈尔滨一模)盐引又称“盐钞”,是古代的取盐凭证。“引”是指有价证券,还可以作为“代币”流通。明代,盐商们需要运送粮食到边关,再从各个封疆大吏的手中换取他们的盐引。据此可知盐引()A是政府控制粮食征收的保障 B是盐商合法贩盐的官方凭证C体现重农抑商政策空前强化 D极大影响了当时的货币体系10(2017成都三诊)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此后,秉性端庄、诚信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商人形象的变化反映出()A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B商业道德伦理水准超越前代C士人主流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D社会经济变动冲击传统观念11(2017广西三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