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历史 专题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0讲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72335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历史 专题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0讲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6届高考历史 专题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0讲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6届高考历史 专题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0讲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6届高考历史 专题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0讲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6届高考历史 专题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0讲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届高考历史 专题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0讲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考历史 专题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0讲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必修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0讲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必修31(2016富阳二中质检)“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解析:选A。“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突出了人们的义利观和民族气节,这是程朱理学产生的社会作用,故选A项。B项是程朱理学对后世的政治影响,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2(2016杭州一模)“仁”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不同的思想家有不同的注解。下列关

2、于“仁”的解释中,属于理学家朱熹新阐释的是()A“仁”是天理的核心B国君行政应该“志于仁”C“仁”者“爱人”D“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解析:选D。A项是北宋“二程”思想,B项是战国孟子思想,C项是春秋孔子思想,故A、B、C三项错误;南宋朱熹强调,“仁”是人的爱心以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故D项正确。3(2016南京调研)宋明理学家大多倡导“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其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培养社会责任感维护社会稳定 禁绝个人欲望A BC D解析:选C。宋明理学并非“禁绝”个人欲望,故与史实不符,可排除B

3、、D两项。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可知正确。宋明理学家们的思想主张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一致,其本质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稳定,故正确,故选C项。4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下列属于这一学派主张的是()A“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B“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解析:选D。A项是董仲舒为强化“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提出的,没有体现注重气节和德操,故A错误;B项是李贽提出的主张,是对传统思想的挑战,不符合题

4、意,错误;C项出自孟子,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不符合题意,错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符合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故D项正确。5(2013高考广东卷)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 B董仲舒C朱熹 D陆九渊解析:选D。根据材料“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可以确定与宋明理学有关,据此可排除A、B两项。朱熹的理学主张是通过格物致知来贯通明理的,而题干材料主张人性存在于

5、人心之中,即心外无物,是陆王心学的观点,故选D项。6(2016广东惠州模拟)中国古代一思想家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可能是()A孔子 B董仲舒C朱熹 D王守仁解析:选D。材料强调通过内心的修养来求理。由所学可知,王守仁是心学集大成者,主张“心即理也”,强调自我反省、自我体会,符合材料内容,故D项正确。7(2016昆明调研)冯天瑜中华文化史:“明朝统治者曾一度以心学为诋毁先儒、传习邪说的向导,而士子们则从王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的思想启蒙。”其主要原因是王守仁()A否定孔孟权威 B否定“明天理,去人欲”C高扬人的主体地位 D强调知行合一解析:选C。王守仁强调内

6、心反省达到良知,突显了人的主体地位,带有人性觉醒的意味,被后来追求平等的早期启蒙思想家所利用和发展,故C项正确。王守仁的“心学”思想是以儒学为基础,并未否定孔孟权威,故排除A项;阳明心学仍然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儒家伦理纲常规范行为,并未否定“明天理,去人欲”,故排除B项;知行合一强调道德实践,并不包含具有思想启蒙的内核,故排除D项。8(2016杭州模拟)李贽被称为明代“文艺复兴”的领路人,其思想与欧洲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的思想的相似点有()挑战正统权威 反对神权统治提倡个性解放 批判君主专制A BC D解析:选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李贽挑战程朱理学的权威,但丁挑战天主教的权威,故正确;李贽并没有

7、反对神权统治,故错误;李贽和但丁都提倡个性解放,故正确;但丁并没有反对君主专制,故错误。故B项符合题意。9(2016嘉兴一模)“二千年以来无议论,非无议论也,以孔夫子之议论为议论,此其所以无议论也。二千年以来无是非,非无是非也,以孔夫子之是非为是非,此其所以无是非也。”李贽的这一观点反映了()儒家思想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清代前期思想界的活跃局面作者否定帝权的主张作者反对盲从孔子A BC D解析:选D。由题干可知,在李贽之前的中国社会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故正确;李贽是明代思想家,他的言行不能表明清代前期思想界的活跃局面,故错误;李贽的言论实际上是在批判对孔子思想的盲目信奉,而不

8、是否定帝权,故错误,正确。故D项符合题意。10(2016温州模拟)“是非来自公论”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重要观念之一。以下言论中,最能体现这一观念的是()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D“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解析:选D。“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的意思是天子认为对的未必对,天子认为错的未必错,强调民众应有自己的判断,与“是非来自公论”的观念相符,故D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11(2016衢州五校联考)梁启超在评价某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

9、早、最深。”他评价的这部书应该是()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C李贽的焚书藏书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解析:选D。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主张大一统,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主张“理”为万物本原,“存天理,灭人欲”,主张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故B项错误;李贽的焚书藏书主张思想自由,反对“天理”,没有反对君主专制,不能刺激青年,故C项错误;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反对君主专制,鼓吹早期民主思想,这正好迎合了近代思想民主的潮流,最能引起青年兴趣,故D项正确。12(2016宁波模拟)“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提

10、出上述言论的思想家是()A李贽 B顾炎武C黄宗羲 D王夫之解析:选D。“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大意是说:拥有天地之广的胸怀与修行是不容易的,而世间的变化又是每天都在更新,这体现了王夫之朴素的唯物思想,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李贽侧重于批判封建礼教和孔子权威,顾炎武侧重于倡导经世致用,黄宗羲侧重于批判君主专制,故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13(2016江西上饶模拟)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中说: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文中的意思是()A

11、四书、五经是儒学的根本B孔孟经典是儒学的根本C论语是儒学的根本D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解析:选B。由“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的信息可知顾炎武批判今之所谓理学以宋明理学语录为本,舍弃孔孟儒家经典,故B项正确;材料以四书、五经为例,论证当下儒学舍本求末的怪现象,故A项错误; “论语,圣人之语录也”以论语为例论证自己所述观点,不代表仅有论语是儒学的根本,故C项错误;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材料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14(2016宁波十校联考)“其(黄宗羲)政治观的闪光点主要体现在他能够把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理念付诸实践,构筑了传统民本政治通往近现代民主政治的桥梁。”这是

12、因为黄宗羲的思想()有对专制帝制的总体性批判有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与继承是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来源之一体现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A BC D解析:选A。由所学可知,黄宗羲代表的仍是封建地主阶级,中国的资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错误,A项符合题意。15(2016丽水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二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再前进一步,

13、它就会突破儒学的樊篱,进入民主思想的堂奥。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与他所处的时代是相吻合的。程志华儒学民本思想的终极视域卢梭与黄宗羲的“对话”材料三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1)根据材料一指出孟子、黄宗羲的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来概括孟子、黄宗羲的民本思想在历史上的地位或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的本质区别,并从黄宗羲所处的时代分析其思想没有“突破”的

14、原因。(3)材料三作者主张用什么方法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请用这一方法评价卢梭的民主思想。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内容根据材料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地位或作用根据教材所学总结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区别结合卢梭和黄宗羲所处不同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思考;第二小问原因从黄宗羲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来作答。第(3)问第一小问由材料可知是将历史事件或者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第二小问运用第一小问的方法分析评价,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内容:孟子:民贵君轻;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或批判君主专制)。地位或作用:孟子:其民本思想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黄宗羲:其民本思想为中国近代反对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2)区别:卢梭的民主思想否定封建王权,是近代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黄宗羲的民本思想只要求限制君权,属于传统儒家民本思想的范畴。原因:君主专制统治强化;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文化思想专制;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3)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评价:否定专制王权,描绘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直接影响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