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4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1 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 披文入情悟精华 隐性考点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72332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4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1 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 披文入情悟精华 隐性考点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4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1 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 披文入情悟精华 隐性考点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4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1 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 披文入情悟精华 隐性考点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4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1 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 披文入情悟精华 隐性考点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4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1 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 披文入情悟精华 隐性考点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4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1 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 披文入情悟精华 隐性考点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4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1 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 披文入情悟精华 隐性考点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隐性考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所谓“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是指在运用中出现频率较高,属常用词或次常用词;二是要弄清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也就是该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五类。综观近年来高考试题对本考点的考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文言实词主要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几种情况,但考查比较多的是“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2)考查的形式以选择题为主。一般要求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其中“不正确的”一项。对实词的理解在文言翻译中也有考查。一、掌握文言实词的 类常考形式(一)一词多义古汉语以单音

2、节词为主,很多文言词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义项,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这就是一词多义现象。以“引”为例:意义例句本义拉开弓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引申义牵、拉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拉长引吭高歌(成语)抽、拔出引佩刀刺马杀之宋史太祖本纪伸着狼奄至,引首顾曰中山狼传拿引绳而束缚之中山狼传带领燕引兵东围即墨史记田单列传承担公卿各引咎自责北史周武帝纪举荐、提拔奖引后进,如恐不及欧阳修传延请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援引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引导引火烧身、引人入胜(成语)掉转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即时小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人穷则反本

3、,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复前行,欲穷其林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子子孙孙,无穷匮也A/B/C/ D/B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穷”的多种义项。寻求到尽头/动词;穷尽/动词;处境困难/形容词。2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大树将军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选自后汉书冯异传)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冯异为人谦退不伐 伐:自夸十年春,齐师伐我 伐:

4、讨伐,征伐B进止皆有表识 识:赏识天下谁人不识君 识:认识C每所止舍 舍:宿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舍:舍弃D光武以此多之 多:赏赐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多:大多A解析 B项,应解释为“标志”;C项,应解释为“停息”;D项,应解释为“赞扬”。冯异为人处事谦虚退让,不自夸,出行与别的将军相遇,就把马车驶开避让。军队前进停止都有标志,在各军队中号称最有纪律。每到一个地方停下宿营,其他将军坐在一起讨论功劳时,冯异经常独自退避到树下,军队中称他为“大树将军”。等到攻克邯郸,要重新安排各将领任务,每人都有被分配的隶属,士兵们都说愿意跟随大树将军,光武帝因为这个而赞扬他。(二)古今异义所谓“古今异义”,主要是

5、指那些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尤其是差别细微、容易被忽略的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变化情况示例词义扩大范围扩大色(古:脸色;今:颜色)皮(古:兽皮;今:皮肤)病(古:重病;今:病)江(古:长江;今:江河)义项增多劝(古:劝勉;今:劝勉,规劝)假(古:凭借、利用;今:凭借、利用,不真)词义缩小范围缩小臭(古:气味;今:坏气味)金(古:金属;今:金子)丈人(古:老人;今:岳父)义项减少让(古:责备,谦让;今:谦让)怜(古:爱,怜悯;今:怜悯)词义转移涕(古:眼泪;今:鼻涕)偷(古:苟且;今:偷窃)去(古:离开;今:到某地去)走(古:跑;今:步行,行走)狱(古:案件;今:监狱)感情色彩变化讽

6、(古:委婉地劝告;今:讽刺)爪牙(古:武臣;今:坏人的党羽)恨(古:遗憾;今:仇恨)下流(古:地位或处境低下;今:品德恶劣)锻炼(古:罗织罪名陷害别人;今:锤炼)即时小练3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C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D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古今异义词。A项古义为“先例”,今义为“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B项古义为“窘迫,走投无路”,今义为“生活贫穷,经济困难”;C项古义为“英明睿智”,今义为“懂事理,有远见,想得周到”。4下列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7、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楚人隐形楚人贫居,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A不能复分别B乃厌倦不堪C对面取人物 D对面取人物B解析 A项“分别”在文中是“分辨”的意思,而现在多是“各自”“分离”的意思;C项“对面”在文中是“当面”的意思,而现在多是“正前方”“对过”的意思;D项“人物”在文中是“别人的物品”,而现在多是“在某方面有代表性或具有突出特点的人”

8、的意思。有一个楚国人生活贫困,读淮南方,读到“螳螂窥伺蝉时用树叶遮蔽自己,这样可以隐藏起身体”,于是到树下仰头摘取树叶螳螂捕蝉时借以隐形的那片树叶,把它摘下来。树叶落到树下,树下原先有落叶,他不能够再分辨出来了。他就扫了几斗回去,一片一片地拿树叶遮蔽自己,问他的妻子说:“你看见我没有?”妻子开始时一直回答“看见”,楚人整天这样问,妻子于是厌倦到不能忍受,就骗他说“看不见”。楚人沉默不出声,心中大喜,带着树叶来到市场,当面拿人家的物品。吏卒于是绑着他去县衙。(三)通假字通假字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的一种语言现象。甲字叫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常见的通假的情况如下

9、:解说举例注 意 点通假字有本字而不用,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个借用的字叫通假字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鸿门宴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鸿门宴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异,有的通假字现在的读音已与本字读音相差甚远。如: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亡”通“无”)古今字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莫”通“暮”)石钟山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师说中学教材中,把古今字也视为通假字异体字音同义同,形不同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通“遍”)曹刿论战教材亦按

10、通假字方式注释异体字即时小练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迷涂知返,往哲是也涂:通“途”,道路B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解:通“懈”,松懈C秦武阳色变振恐振:通“震”,震惊D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B解析 解:解除包围。6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沈周)奉亲至孝。父没,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A父没,或劝之仕B卒供役而还C故患有所不辟也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B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辨析文中

11、的通假字。A.联系下文沈周不离开母亲、赡养母亲的决心可知,“父没”指父亲去世,所以,此处“没”是通假用法,通“殁”。B.“卒供役而还”,是沈周被征劳役的结果,“卒”是“最后”“终了”的意思,没有通假用法。C、D两项均选自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设法躲开;“辩”通“辨”,分别,辨别。(沈周)对父母很孝顺。父亲死后,有人劝他入仕途,他回答说:“你不知道我的母亲拿我当命根子吗?我怎么能离开她呢。”有个郡守想征召画工在屋墙上作壁画。乡里有嫉恨沈周的人,将他的姓名告诉郡守,于是沈周被征召去画壁画。有人劝他去拜见权贵通过游说来免去劳役,沈周说:“去做役工是百姓的义务,去拜见权贵游说不就变成了耻辱吗

12、!”最后做完役工才回去。(四)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做乙类词用,这种语法现象就叫作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常见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等。提示:本知识点在考点四“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已做详细讲解。(五)偏义复词在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词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文中的偏义复词现象。类型例句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存亡:偏义复词,此处只有“亡”的意义,“存”为衬

13、字。)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孔雀东南飞并序(公姥:偏义复词,婆婆。)即时小练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A陟罚臧否,不宜异同B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C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D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偏义复词。A项偏在“异”;B项偏在“国”;C项偏在“死”。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是()A伶俜萦苦辛B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C昼夜勤作息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C解析 刘兰芝应该是昼夜勤奋地“作”,这里是偏义复词,偏指“作”。A项“伶俜”是合成词,不能单独解释某个词素;B项“怨望”是同义词连用,“

14、怨”“望”都是“怨恨”的意思;D项“死生”指“死亡”“活着”,亦无偏指。二、练中寻法,“ 法”巧解文言实词代入推断法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的正误。(2016高考浙江卷)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梼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开门肃茂先入肃:恭敬的样子正误:错误。推导方法总结:可用代入推断法,将题中的解释放在原文的语境中推断是否正确。“肃”有“恭敬”“严肃,庄重”“揖拜”等义项,把“恭敬的样子”代入句中,译为“老人开门恭敬的样子茂先进入”不通,“肃”应该是个动词,这里应该是“揖拜”的意思,也就是“恭敬地引进”。茂先问老人:“这是什么地方?”老人答:“这里藏着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老人指着两只狗说:“这两条是痴龙,守在这个地方已经两千年了。”老人开门恭敬地引茂先进入,茂先看到室内所藏之书,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