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3课愚公移山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72020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4.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3课愚公移山课件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8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3课愚公移山课件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8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3课愚公移山课件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8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3课愚公移山课件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8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3课愚公移山课件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3课愚公移山课件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3课愚公移山课件新版新人教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愚公移山,列子,文言知识,万仞( ) 迂( ) 荷担( ) 叩石( ) 箕畚( ) 孀( ),rn,y,h,ku,jbn,shung,始龀( ) 智叟( ) 匮( ) 厝( ) 陇断( ),chn,su,ku,cu,lng,1.字音字形,文言知识,2.通假字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还、返回) 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一厝朔东 (“厝”通“措”,放置),文言知识,3.词类活用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吾与汝毕力平险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聚室而谋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聚”,相当于“把召集在

2、一起”) 寒暑易节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冬季) 面山而居 (名词活用作动词,向着、对着),文言知识,4.文言句式 (1)被动句 帝感其诚(“帝”是被感动者) (2)倒装句 何苦而不平(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充当“苦”的宾语,前置) 甚矣,汝之不惠(“甚”是主语“汝之不惠”的前置谓语,前置的 目的是为了强调谓语)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本来是“子孙”的定语,为突出 中心词“子孙”,故后置) (3)省略句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句首省略主语“二山”) 杂然相许(省略主语“室人”) 一厝朔东(省略介词“于”,应该是“一厝于朔东”),文言知识,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且焉置土石(连词,况且)

3、隐土之北(助词,的) 甚矣,汝之不惠(助词,用于主谓 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其妻献疑曰(代词,他的) 其如土石何(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 始一反焉(语气助词,表陈述)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开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才),且,之,其,焉,始,5.一词多义,文言知识,6.古今异义 河阳之北 (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古义:草木;今义: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 河阳之北 (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作者作品,列子,名寇,又名御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主张清静无为。代表作品列子。列子又名“冲虚

4、经”,是道家重要典籍。里面的先秦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中不乏有教益的作品。,理解文题,“愚公”,交代了本文的主要人物;“移山” 交代了本文的主要内容。题目概括介绍了本文 的主要内容。,脉络梳理,愚公移山,重点探究,1.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 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从外表上看有相似之处,但目 的全然不同,这可从他们说话的措辞和语气上看出来。 愚公之妻“献疑”是出于对丈夫的关心,语气较轻,并不 反对移山;智叟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移山,严厉、 责备的口气中有十足的轻视、挖苦,语气很重。,重点探究,2.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什么? 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的困难

5、有:(1)两座山非常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2)年老力衰,人员少: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3)工具简陋,运土路程远: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的道理: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就一定能克服困难的道理。,重点探究,3.写愚公及其子孙们移山,为什么要穿插京城氏之“遗男”“跳往助之”的情节? 文章安排这个情节,一方面“遗男”“跳往助之”,表示愚公移山的伟大壮举得到了众人的支持,连小孩都来了,说明移山是“北山”人的共同愿望;另一方面从表达上看,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避免了

6、单调,“跳往助之”四个字,把孩子欣欣然的神态写出来了。,重点探究,4.本文采用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形象化。”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所反映的是人民的美好愿望,与迷信有着本质的区别。,重点探究,5.对这篇寓言故事的思想意义应怎样认识? 这篇寓言故事的思想意义是积极的、进步的,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现实意义,蕴涵着朴素的辩证法观点,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从故事

7、表达的内容角度认识:愚公在近九十岁高龄时带领一家人移山,旨在“指通豫南,达于汉阴”,要造福千千万万的人和子孙后代,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神话结尾,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美好愿望。从人物角度认识:愚公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畏艰险,敢于向自然挑战,具有坚定的信心等优良品质,在今天仍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仍起到榜样作用。从现实角度认识:毛泽东曾引用这个寓言故事,用以说明敌人的力量暂时还很强大,不可等闲视之;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只要依靠群众,就一定能够胜利。,1.愚公移山选自 ,这是一篇 。 2.解释句中加点字。 (1)杂然相许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4)帝感其诚 (5)聚室而谋曰,列子汤问 古代寓言,赞同 用箕畚装 将近 被感动 把全家人聚在一起,3.引用原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4.区分下列句子是疑问句还是反问句。 (1)且焉置土石? ( ) (2)如太行、王屋何? ( ) (3)何苦而不平? ( ) (4)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 ),疑问句 反问句 反问句 疑问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