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八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课时作业27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岳麓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71137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八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课时作业27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八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课时作业27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八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课时作业27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八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课时作业27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八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课时作业27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岳麓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27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11页一、选择题117世纪,荷兰政府在很多企业家的慷慨捐助下建立起社会福利制度,大力资助科学研究和发明创新,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这些都成为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像磁石一样吸引了欧洲的科技精英和商人,甚至连土耳其人和美国人也涌入荷兰“淘金”。荷兰政府以上举措的重要条件是()A17世纪的荷兰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B荷兰率先确立资本主义制度C发达的航运业使荷兰商人获利匪浅D荷兰打败英国确立殖民霸权解析: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说明了政府资金实力雄厚,新航路开辟后,大西洋沿岸的贸易活动十分活跃,带动了荷兰造船业和运输业的发展,16世纪,荷兰已是欧洲经济最发

2、达的地区之一,17世纪获得“海上马车夫”之称,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荷兰的经济实力,故B项错误;航运业的发达只是荷兰经济实力强劲的表现之一,故C项错误;荷兰并没有打败英国确立殖民霸权,故D项错误。答案:A2哲学家迪卡尔因其思想不见容于当道,被迫流亡他国。他于1630年旅居某个城市时,称赞道:“要找到世人所可能希冀的各种货物和珍奇物品,世上还有哪个地方比这个城市更让人如愿?”这个城市是()A巴黎B日内瓦C伦敦 D阿姆斯特丹解析:材料主要讲述1630年迪卡尔旅居的这个城市能购买世界各地的货物和珍奇物品。法国哲学家迪卡尔被迫流亡他国,不会旅居法国巴黎,故A项错误;瑞士的贸易还未延伸到世界各地,瑞士

3、日内瓦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英国在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殖民商业帝国,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荷兰是17世纪世界殖民商业帝国,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能购买世界各地商品,故D项正确。答案:D3荷兰在17世纪上半叶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英国在1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两者反映出的实质问题共同点是()A拥有海军优势B工业国对农业国的胜利C地理位置得天独厚D先进制度对落后制度的胜利解析:“荷兰在17世纪上半叶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优势,英国在1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优势,故D项正确。答案:D4(2017福州

4、期末)1545年,西班牙勘探者在墨西哥波托西附近发现了巨大的银矿矿脉,对此进行大规模的开采,到17世纪这些白银的主要流向不可能的是()A国内供养军队,参与世界殖民扩张B流向亚洲市场,以交换丝绸和瓷器C投资英国伦敦,分享机器工厂利润D流向欧洲市场,加速社会阶层分化解析:西班牙侵略者利用美洲的白银作为资本,参与世界殖民扩张,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白银流向亚洲换取当地奢侈品,供国内上层消费,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此时不可能参与工厂投资,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白银流入欧洲,引起了欧洲的“价格革命”,导致社会阶层分化,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C51999年,

5、利物浦市政厅正式就那段历史道歉,“为城市在这样一场人类悲剧的贸易中扮演的角色表示羞愧和懊悔”。利物浦过去承担“人类悲剧”的角色指的是()A在远东建立东印度公司 B在大洋洲进行欺诈贸易C在美洲掠夺金银 D在非洲进行奴隶贸易解析:本题需要对利物浦的历史发展有一定了解,利物浦位于英格兰西北部,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是英国第二大港,因为奴隶贸易而发展繁荣,利物浦在黑奴贸易中占有特殊地位,因此利物浦市政厅为“人类悲剧的贸易中扮演的角色表示羞愧和懊悔”指的是在非洲进行奴隶贸易,故D项正确。答案:D6(2017长春高三调研)克伦威尔统治时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所体现的是()A金融资本垄断贸易的政策B工业资本自

6、由贸易的政策C殖民主义的屠杀掠夺政策D殖民主义的贸易保护政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旨在考查依托史实的阶级性特征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首先明确英国殖民扩张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三个阶段:16世纪是一般性海上贸易,海盗式抢劫和贩卖黑奴相结合;16世纪后半期至17世纪初,英国组织政府特许的殖民贸易公司进行殖民活动;17世纪中后期至18世纪中期,主要通过殖民战争,保护海外贸易的方式进行。由克伦威尔统治时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反映了商业资本垄断贸易的政策,排除A;航海条例是英荷争夺殖民霸权矛盾的产物,排除C;当时没有爆发工业革命,所以不能体现工业资本自由贸易的政策;故选D。答案:

7、D7(2017安顺模拟)当代某学者认为:“如果说西方的兴起或崛起靠的是从美洲掠夺过来的白银,那显然忽略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的发展,也没有领会到古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那些发展给了西欧以超前的制度资本和实力。”这一观点认为西方的崛起()A主要靠对外掠夺 B更靠其内在的发展C与对外掠夺无关 D更靠古罗马的法制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的发展,也没有领会到古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那些发展给了西欧以超前的制度资本和实力”说明西方的崛起主要依赖民主政治的建立和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也就是受欧洲内在因素的推动,

8、可知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对外掠夺”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说法本身错误,排除;D项材料信息没有提及,排除。故选B。答案:B二、非选择题8(2017厦门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年份欧洲非洲美洲中国世界总人口1650年18.318.32.422.95.45亿1750年19.213.11.630.97.28亿1850年22.78.15.135.111.71亿1900年24.97.49.024.916.08亿依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和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编制材料二1763年以前的那一时期中,欧洲诸强国仅在亚洲和非洲拥有少数

9、立足点,它们主要的占有地是南北美洲。1763年之后,它们从政治上控制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和几乎整个非洲。不过,在南北美洲和英国的自治领,它们所能做到的比这要多得多。趁着当地人口比较稀少,成百万的欧洲人移居这里,并填补了那些相对空旷的地区。虽然向美洲种植园提供的奴隶约在1200万至2000万人之间,但非洲损失的人口据估计却是这人数的4倍。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清朝政府奖励垦荒政策的持续贯彻,取得明显的成效农业生产本身的发展弥补了耕地面积的不足,这主要是乾、嘉、道三朝水稻的双季种植化,以及高产作物番薯、玉米的推广,为新增人口提供了新的粮食来源。樊树志国史概要(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

10、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结合材料二和有关史实,揭示三大洲之间人口变化的相互联系。(2)材料一中16501850年中国人口的变化有何显著特点?结合材料三分析其成因。(3)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这一时期影响各大洲和中国人口变化的共同因素。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趋势,找出材料一表格中欧、非、美的数据,欧洲从18.3%上升到24.9%,因经济发展,移民涌入,人口逐渐增加;第二小问联系,从表格中可知非洲从18.3%下降到7.4%,因黑奴贸易,人口流向美洲,美洲先从2.4%下降到1.6%,因为欧洲殖民者大量屠杀印第安人,后又从1.6%上升到9.0%,原因是殖民者和黑奴输入,移民增加。第(

11、2)问第一小问特点,找出材料一表格中16501850年中国人口的变化,从22.9%上升到35.1%,显著特点是人口增加,所占比例扩大;第二小问成因,根据材料三的关键信息:政府奖励垦荒,双季稻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的推广,由此归纳回答即可。第(3)问这一时期指“16501900年”,归纳影响各大洲和中国人口变化的共同因素,要放在全球史观的大视野下进行分析比较,由此可归纳出世界各地联系加强、世界市场形成等原因。答案:(1)趋势:欧洲占比不断扩大;非洲占比不断下降;美洲1750年之前占比减少,之后则不断扩大。联系:欧洲国家对非洲和美洲的殖民掠夺,加速欧洲经济发展,促进欧洲人口增长。黑奴贸易导致非洲人口减少。欧洲强国的早期殖民扩张,造成美洲土著居民大量死亡,美洲人口下降;1750年以后,非洲黑奴和欧洲移民的涌入,促进了美洲人口增长。(2)特点:人口增长迅速,占比不断扩大。成因:奖励垦荒政策的实施;耕地面积扩大;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高产作物推广。(3)因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