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全国卷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汇编 从实验走进化学(含解析)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72016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全国卷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汇编 从实验走进化学(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全国卷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汇编 从实验走进化学(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全国卷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汇编 从实验走进化学(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全国卷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汇编 从实验走进化学(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全国卷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汇编 从实验走进化学(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全国卷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汇编 从实验走进化学(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全国卷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汇编 从实验走进化学(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实验走进化学1、某学生做完实验以后,采用以下方法分别清洗所用仪器:(1)用稀硝酸清洗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2)用酒精清洗做过碘升华的烧杯;(3)用浓盐酸清洗做过高锰酸钾分解实验的试管;(4)用盐酸清洗长期存放过三氯化铁溶液的试剂瓶;(5)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盛过苯酚的试管你认为他的操作()A(2)不对 B(3)、(4)不对 C(4)、(5)不对 D全部正确【答案】D【解析】(1)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银具有还原性,银和硝酸发生反应,3Ag+4HNO33AgNO3+NO+2H2O,生成易溶于水的硝酸银,所以可用稀硝酸洗涤作过银镜反应的试管,除去附在试管上的银,故(1)正确;(2)因碘易溶于酒精,所

2、以可用酒精清洗做过碘升华的烧杯,故(2)正确;(3)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难溶于水的二氧化锰,浓盐酸可以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所以可用浓盐酸清洗做过高锰酸钾分解实验的试管,故(3)正确;(4)因长期盛放FeCl3溶液的试剂瓶中含有氢氧化铁,氢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所以用盐酸清洗长期盛放FeCl3溶液的试剂瓶,故(4)正确;(5)因氢氧化钠溶液与苯酚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苯酚钠,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清洗盛过苯酚的试管,故(5)正确;故选D2、下列实验操作或原理不正确的是()A纸层析法中的展开剂之所以能够展开的主要原理是毛细现象B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C萃取操

3、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D测定溶液pH的操作:将pH试纸置于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pH试纸的中部,与对应的标准比色卡比较【答案】C【解析】A、纸层析法依据极性相似相溶原理,是以滤纸纤维的结合水为固定相,而以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由于样品中各物质分配系数不同,因而扩散速度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主要原理是毛细现象,故A正确;B、为防止液体重新混合而污染,应将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B正确;C、萃取的原理是依据溶质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进行分离的操作,与密度无关,故C错误;D、pH试纸不能直接插入到溶液中,使用时不能湿润,应将pH试纸

4、置于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pH试纸的中部,与对应的标准比色卡比较,故D正确故选C3、氯化铜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铁杂质,若要制得纯净的氯化铜(Fe(OH)3沉淀的pH是3.7,Cu(OH)2沉淀的pH是6.0),向溶液中加入下列试剂,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NaOH B CuO CCu(OH)2 DCu(OH)2CO3【答案】A4、室温下,向VmL pH=a的盐酸中滴加pH=b的NaOH溶液10VmL,所得溶液中c(Cl-)=c(Na+),则此时(a+b)的值为()A.15B.14C.13D.不能确定【答案】C【解析】所得溶液中c(Cl-)=c(Na+),说明盐酸与NaOH恰好中和,故有等

5、式V10-a=10V10b-14,即-a=b-14+1,a+b=13。5、一定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mA(气)nB(气)pC(气)+qD(气),当mnpq为任意正整数时,下列状态: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体系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反应速率vA:vB:vC:vD=m:n:p:q,其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A只有 BC D【答案】A【解析】6、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及粒子的性质变化正确的是( )A稳定性H2SHClHBrHI B还原性Na+S2-Br -Cl-C离子半径Cl-K+S2-S D酸性HClO4 H2SO4H

6、2CO3HClO【答案】D 7、四种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Xm+、bYn+、cZn、dRm,它们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若mn,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nm 元素的原子序数abcd元素非金属性ZR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XY还原性RmZnX一定可与冷水反应A只有正确 B正确C正确 D正确【答案】D【解析】四种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Xm+、bYn+、cZn和dRm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am=bn=c+n=d+m,若mn,则原子序数大小顺序是abcd,结合离子所得电荷可知,X、Y为金属元素,Z、R为非金属元素,且X、Y位于Z和R的下一周期,即X、Y处于第三周期,Z、R处于第二周期离子aXm+、b

7、Yn+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即am=bn,可得ab=mn,故错误;由题意可知,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根据阴前阳后,X、Y在下一周期,Z、R在上一周期,若mn,则Y在X的前面,R在Z的前面,所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abcd,故正确;Z、R为同一周期的非金属元素,且元素的原子序数cd,在同一周期元素非金属性从左向右在增强,即非金属性ZR,故正确;四种主族元素中X、Y为下一周期的金属元素,且元素的原子序数ab,在同一周期元素的金属性从左向右在减弱,即金属性YX,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YX,故错误;非金属性ZR,还原性RmZn,故正确;X可以为第三周期Mg或Al,与冷水反应不

8、反应,故错误,故选D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向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2Fe2+ + 4Br- + 3Cl2 = 2Fe3+ + 2Br2 + 6Cl B氯化亚铁溶液与过氧化钠2: 1反应:6Fe2+3Na2O2+6H2O=4Fe(OH)3+6Na+2Fe3+C向氧化铁中加入氢碘酸发生反应: Fe2O3+6HI = 2Fe2+I2+3H2O+4I-D过量铁粉与稀HNO3反应:3Fe+8H+2NO3= 3Fe2+2NO+4H2O【答案】C 9、有6.4g CuO、Fe2O3混合物跟足量CO充分反应后固体减少了1.44g,反应后全部气体用0.7mol/L Ba(OH)2溶液10

9、0mL吸收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反应中生成的CO2体积为2.016 LB吸收CO2后的溶液中一定有Ba(HCO3)2C不能确定原混合物中CuO与Fe2O3质量比D若将质量相同的混合物加过量硝酸溶解后,再加入100mL的NaOH溶液时沉淀达最大量,由此可求得c(NaOH)=1.8mol/L【答案】B【解析】ACuO、Fe2O3混合物跟足量CO充分反应,固体减少质量为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元素的质量,CO分子获得1个O原子形成CO2分子,故n(CO2)=n(O)=0.09mol,故标况下二氧化碳的体积=0.09mol22.4L/mol=2.016L,但二氧化碳所处状态的气体摩尔体积不一定为22.4

10、L/mol,故A错误;Bn=0.7mol/L0.1L=0.07mol,故n(CO2):n=0.09mol:0.07mol=9:7,介于1:1与2:1之间,故生成碳酸钡与碳酸氢钡,故B正确;CCuO、Fe2O3混合物跟足量CO充分反应,固体减少质量为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元素的质量,混合物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09mol,令混合物中CuO、Fe2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根据二者质量之和与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和列方程,可以计算各自物质的量,根据m=nM计算CuO、Fe2O3的质量,可以确定原混合物中CuO与Fe2O3质量比,故C错误;D由于硝酸过量,不能确定NaOH的物质的量,不能确定氢

11、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故D错误,故选B10、下列实验中,合理的是A用25mL碱式滴定管量取18.40mL NaOH溶液B用100mL 量筒量取5.20mL 盐酸C用托盘天平称取25.20g NaCl固体D用100mL 容量瓶配制125mL 0.1molL1盐酸【答案】A11、已知某溶液的:体积;密度;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溶质的摩尔质量,要根据溶质的溶解度计算其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时,上述条件中必不可少的是A B CD【答案】C12、某钠盐溶液中可能含有NO、SO、SO、CO、Cl、I等阴离子。某同学取5份此溶液样品,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用pH计测得溶液的pH大于7加入盐酸,产生有色刺激性气体

12、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放出有色刺激性气体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溶于稀硝酸且放出气体,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不褪色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滤液中加入酸化的(NH4)2Fe(SO4)2溶液,再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该同学最终确定在上述六种离子中仅含NO、CO、C1三种阴离子。请分析,该同学只需要完成上述哪几个实验,即可得出此结论 ()A B C D【答案】B13、质量分数不等的两种硫酸溶液等质量混合时,所得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而等体积混合后所得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b%;质量分数不等的两种酒精溶液等质量混合时,所得酒精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3、a%,而等体积混合后所得酒精溶液的质量分数为c%。则a、b、c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a b cBb a cCc a bDc b a【答案】B14、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用硫粉覆盖撒落在地面的汞 B用泡沫灭火器扑灭金属钠引起的火灾C用热碱溶液洗去试管内壁的硫 D用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是否集满【答案】B15、我们学习化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列家庭小实验不合理的是( )A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检验真皮衣料 B用淀粉和KI溶液检验食盐中的碘元素C用食用碱(Na2CO3)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D用食醋除去热水壶中的水垢【答案】B16、甲、乙两同学进行课外实验,各取250 mL无

14、色透明饮料瓶一个,依次加入4 g氢氧化钠、4 g葡萄糖、半瓶水、3滴0.2%的亚甲基蓝溶液旋上瓶塞振荡,溶液呈蓝色,静置后溶液变为无色。甲再次振荡,又呈蓝色,静置后又变为无色,多次反复可重现上述现象。而乙在蓝色消失后,向瓶内加满水旋上瓶塞,振荡却不再出现蓝色,乙认为是物质浓度不同引起的。甲设计并完成了一个实验,否定了乙的说法。你认为甲实验的操作和现象是_。振荡后出现的蓝色主要与_有关(填写化学式,下同);蓝色消失又与_有关。【答案】将乙瓶中溶液倒掉一半(一部分)后振荡即可出现蓝色;也可向乙瓶中通入氧气或空气,即可出现蓝色O2C6H12O6【解析】甲既然否定了乙的说法(由物质浓度不同引起,即水量多少),再分析甲同学实验中饮料瓶未充满(有空气)而乙同学实验中饮料瓶充满(无空气),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将乙瓶中溶液倒掉一半(一部分)后,振荡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