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历史 专题十五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33讲“顺乎世界之潮流”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71968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历史 专题十五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33讲“顺乎世界之潮流”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6届高考历史 专题十五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33讲“顺乎世界之潮流”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6届高考历史 专题十五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33讲“顺乎世界之潮流”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6届高考历史 专题十五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33讲“顺乎世界之潮流”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6届高考历史 专题十五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33讲“顺乎世界之潮流”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届高考历史 专题十五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33讲“顺乎世界之潮流”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考历史 专题十五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33讲“顺乎世界之潮流”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必修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新高考】2016届高考历史 专题十五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33讲“顺乎世界之潮流”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必修31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撰文指出:“林则徐仅仅只是旧时代的精英”,“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此观点意在说明()A林则徐仍然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代表B林则徐的思想主张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C林则徐是主张向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家D林则徐是晚清资产阶级思想家中的精英解析:选B。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故A项错误;林则徐是清政府抗英的官吏,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他的思想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故B项正确;林则徐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而不是全面学习,故C项错

2、误;林则徐代表的是开明地主阶级,而不是资产阶级,故D项错误。21905年,梁启超在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中指出:“中华民族是我国境内所有民族从千百年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大融合的结果。汉满蒙回藏等融为一家,是多元混合的统一大民族。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梁启超提出的“中华民族”这一概念()A进一步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发展B是传统“华夷”观念的延续C适应了当时“排满”的反清革命D丰富了“民族主义”的内涵解析:选D。1905年戊戌变法早已失败,故A项错误;材料提及中华民族内涵的变化,突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故B项错误;梁启超的民族主义观是把满族也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并不适应反清革命

3、,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提及中华民族内涵的变化,指出中华民族是多民族混合而成,极大地丰富了“民族主义”的内涵,故D项正确。3(2015浙江省高考抽测)近代某思想家说:“有国者苟欲攘外,亟须自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该言论表明他主张()A以商为本 B变法图强C实业救国 D教育救国解析:选B。“以商为本”是材料显示的最初的目的,不是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是作者的主要目的,通过变法实现自强,故B项正确;“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是实现变法图强的途径,故C、D两项错误。4(2016杭州一模)1

4、884年,张荫桓被清政府任命为太常寺少卿,一群官员攻击他“出身卑微,幼习洋业,故夷情略悉,已为自爱者所鄙”。这说明当时()A门第的高低仍是官员晋升的主要依据B部分士大夫对“洋业”不屑一顾C开眼看世界成为一种社会思潮D清朝的选官用人制度已成为众矢之的解析:选B。由材料中“一群官员攻击他”“幼习洋业,故夷情略悉,已为自爱者所鄙”可知,部分士大夫对“洋业”不屑一顾,故B项正确。张荫桓出身卑微,故A项错误;“一群官员攻击他出身所鄙”表明封建思想浓厚,故C项错误;张荫桓的个别现象无法说明清朝的选官用人制度情况,故D项错误。5(2016浙江五校联考)严复曾说:“特观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

5、祛异族之强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斯真刻不容缓之事。故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严复提出这一主张的原因包括()启蒙思想的传播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末新政的推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A BC D解析:选A。从题干信息“故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可以看出严复追求整个民族的生存和自由,严复是维新派的代表,结合维新变法的相关知识,可知其思想产生的原因在于启蒙思想影响以及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故正确;清末新政出现于20世纪初,此时维新变法运动已经失败,故错误;严复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是在维新变法运动之后,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6(2016浙江协作校联考)近代著名思想

6、家陈虬曾说:“何以立国?曰富。何以御夷?曰强。何以致富强?曰在治人。人不自治,治之以法。”这一言论的主要含义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维新变法”C“自强”“求富” D“民生主义”解析:选B。据材料“人不自治,治之以法”可知治的关键在“法”,也就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师夷长技以制夷”中的“长技”是指西方列强先进的科学技术,故A项错误;维新变法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B项正确;“自强”“求富”属于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故C项错误;民生主义主要涉及经济思想,与“治之以法”不符,故D项错误。7(2016杭州一模)中国近代一位历史学家曾说:“孔子是旧中国思想中心。抓住了孔子,思想之战就成

7、功了。”以下各项中,能够佐证此观点的是()A义和团运动 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解析:选C。义和团运动口号是“扶清灭洋”,与孔子无关,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主要围绕“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与孔子无关,故B项错误;维新变法时康有为为减小变法阻力,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变法,故C项正确;国民革命运动主要是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与孔子无关,故D项错误。8(2016合肥模拟)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建议“勿去旧衙门,而惟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擢小臣”,其中的“勿黜革旧大臣”对戊戌变法产生的影响主要是()A增强了维新派的实力B守旧大臣阻挠、破坏变法C减轻了变法的阻力D赢得社会各阶层的支持解析

8、:选B。由所学可知,守旧大臣思想保守,不支持变法,极力阻挠、破坏变法,故B项正确。9(2016金华十校一模)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观点D辛亥革命时期的民主共和思想解析:选B。由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中中国的失败让魏源等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开始清醒,激发了“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

9、长处以战胜敌人,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故B项正确。10(2016绍兴模拟)1840年1月18日,正在广州主持禁烟的林则徐向英国女王发出了谕英国国王书,其中说:“窃喜贵国王深明大义,感激天恩,是以天朝柔远绥怀,倍加优礼。”这表明当时的林则徐()A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B已作好防备英国武装挑衅的准备C开始从器物上探求强国御侮之策D仍具有“天朝上国”的传统保守思想解析:选D。从“天朝柔远绥怀”可以看出,林则徐仍具有“天朝上国”的传统保守思想,故D项正确。11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中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

10、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解析:选C。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体现的是从器物到制度变革,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体现的是从制度到思想的变革,而这一时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到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逐渐向近代化转型,反封建专制不断深化,儒家思想不断受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历程不断深化,故C项正确。12(2016金华基础测试)有学者指出,中国近代化思想是“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

11、和“忠君报国”的“正统主义”思想的结合体。以下言论,符合这一观点的是()龚自珍:何敢自矜医国手,药方只贩古时丹。李鸿章: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自应建数千年未有之奇业。梁启超: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A BC D解析:选B。由题干言论内容可知龚自珍思想只是依靠传统思想,不符合题意,故错误;李鸿章主张“中体西用”符合题意,故正确;梁启超主张的维新思想是传统儒家思想和西方学说的结合,故正确;孙中山的思想完全模仿西方共和思想,故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13(2015浙江协作校联考)下列四则史料代表了近代中国的几种社会思潮,按兴起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

12、的是()“共和立宪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倾覆现今之恶劣政府,此造端之事业也。是故排满者,为独立计。”A BC D解析:选D。项思潮主张维护共和体制,主张国民之自觉,也就是思想自觉,应为新文化运动时期,即1915年,项思潮是维新派批判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主张,应为维新变法时期,即19世纪90年代,项思潮主张常经和兵商,应为早期维新思想,即19世纪60年代,项思潮主张民族主义,应为三民主义,即1905年,联系所学可知顺序应为,选择D项符合题意。14(2

13、016台州模拟)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想言论兴起的先后顺序是()物各竞存,最宜者立,动植如是,政教亦如是也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继续努力,以求贯彻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唯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A BC D解析:选C。是严复宣传进化论为维新变法服务;是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的言论;是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言论;是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联系所学可知顺序为,故选C项。15(2016宁波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康有为重要事迹表1895年1898年1899年组织保皇会;联系日本、加拿大、英国等国政府,谋求营救光绪帝1913年主编不忍杂志,谋划

14、清废帝溥仪复位,提倡“虚君”式的君主立宪制摘编自中国历史百科全书等材料二长素(引者注:即康有为)以为“中国今日之人心,公理未明,旧俗俱在,革命以后,必将日寻干戈,偷生不暇;何能变法救民,整顿内治!”然则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矣!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1903年)材料三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款,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又假使我们是那个时代的人,新知识新技术都没有,所能作的仅八股文章,所读过的书仅中国的经史,我们救国方案还不是离不开我们的经典,免不了作些空

15、泛而动听的文章?假使正在这个时候,我们中间出一个人提出一个伟大的方案,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其文章是我们所佩服的,其论调正合乎我们的胃口,那我们还不拥护他吗?康有为就是这时代中的这样的人。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成书于1936年)(1)仿照材料一中1899年的样式,在、处填上合适内容。(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观点提出的背景。(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蒋廷黻评价人物的主要方法。运用这一方法,简要评价材料一中所示康有为在1913年的事迹。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康有为在1895年发动“公车上书”,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纲领;在1898年出版孔子改制考,全力策划新政。(2)第一小问观点,材料二中章炳麟反驳了康有为的保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