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文心雕龙第10课谈中国诗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8511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文心雕龙第10课谈中国诗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文心雕龙第10课谈中国诗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文心雕龙第10课谈中国诗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文心雕龙第10课谈中国诗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文心雕龙第10课谈中国诗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文心雕龙第10课谈中国诗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文心雕龙第10课谈中国诗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中国诗一、基础夯实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凑泊(b)咻咻然(xi)一蹴而至(c) 遥思远怅(chn)B叫嚣(xio) 纯粹(cu)轻鸢剪掠(yun) 数见不鲜(sh)C譬如(p) 羡妒(d)眉眼颦蹙(pn) 野蛮犬吠(fi)D精髓(su) 深挚(zh)悦心自足(yu) 吞言咽理(yn)解析:“数”读shu。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高临远精髓穷边涯际言有尽而意无穷B遥思远怅譬如轻鸢剪掠解识无声弦指妙C凌风出尘羡妒眉眼颦蹙欲辩已忘言D明朗圆满间隔尖刻斩截卓然自成风会解析:欲辨已忘言。答案:C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项是()A联想集团以

2、雄厚的科技实力和先进的经营理念为依托,亦步亦趋,紧跟世界电子产业发展潮流,创下了骄人的业绩。B基础知识的学习最需要扎扎实实、循序渐进,而想舒舒服服、不下苦工夫、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C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教育者不能居高临下,一味地训斥所教育的对象。D旅游途中,突然听到这个意外的消息,这些游兴正浓的人们立刻产生了一种不可名状的不安,久久难以排遣。解析:“亦步亦趋”原意是说,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追随或模仿别人。这是一个贬义词,用在A项中感情色彩不对。答案:A4下列各组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因为也没法“超以

3、象外,得其环中,”有居高临远的观点。B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C好比一个人,不管他是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总是人。D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解析:A逗号应在引号外。B.前一分号应改为句号,并放在引号内;后面的句号也应在引号里面。C.两处顿号均改为逗号。答案:D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利比亚执政当局“全国过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国防部副部长穆罕默德提那兹10月12日向新华社记者证实,当局武装人员当天在苏尔特抓获了卡扎菲四子穆塔西姆。B当前,能否改善收入分配、扭

4、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已成为关系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问题。C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同时也担负着进一步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改善民生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D扶起老人反被讹诈,一个历来以“助人为乐”为传统美德的民族遭遇了严峻的道德考验。我们应该如何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呢?解析: B两面对一面,在“经济社会”后加上“能否”;C.成分残缺,句末加“的重大使命”;D.否定失当,把“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改成“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答案:A6下面五句话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所以,你们讲,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5、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好比一个人,不管他是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总是人。ABC D解析:找好突破口是解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对的解说,所以应放在后。中“这只”指的是中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所以应在后。答案:A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710题。诗可以怨(节选) 钱钟书到日本来讲学,是很大胆的举动,就算一个中国学者来讲他的本国学问,他虽然不必通身是胆,也得有斗大的胆。理由很明白简单,日本对中国文化各方面的卓越研究,是世界公认的;通晓

6、日语的中国学者也满心钦佩和虚心采用你们的成果,深知道要讲一些值得向各位请教的新鲜东西,实在不是轻易的事。我是日语的文盲,面对着贵国“汉学”或“支那学”的丰富宝库,就像一个既不懂号码锁又没有开撬工具的穷光棍,瞧着大保险箱,只好眼睁睁地发愣。但是,盲目无知往往是勇气的源泉。意大利有一句嘲笑人的惯语,说:“他发明了雨伞。”据说有那么一个穷乡僻壤的土包子,一天在路上走,忽然下起小雨来了,他凑巧拿着一根棒和一方布,人急智生,把棒撑了布,遮住头顶,居然到家没有淋得像落汤鸡。他自我欣赏之余,也觉得对人类作出了贡献,应该公之于世。他风闻城里有一个“发明品专利局”,就兴冲冲拿棍连布,赶进城去,到那局里报告和表演

7、他的新发明。局里的职员听他说明来意,哈哈大笑,拿出一把雨伞来,让他看个仔细。我今天就仿佛那个上注册局的乡下佬,孤陋寡闻,没见识过雨伞。不过,在找不到屋檐下去借躲雨点的时候,棒撑着布也还不失为自力应急的一种有效办法。苦痛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好诗主要是不愉快、烦恼或“穷愁”的表现和发泄。因此,我们惯见熟闻,习而相忘,没有把它当作中国文评里的一个重要概念提示出来。尼采曾把母鸡下蛋的啼叫和诗人的歌唱相提并论,说都是“痛苦使然”。这个家常而生动的比拟也恰恰符合中国文艺传统里一个流行的意见,这个意见在中国古代不但是诗文理论里的常谈,而且成为写作实践里的套板。我下面也只举一些最平常的例子来说明。论语阳货讲:

8、“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怨”只是四个作用里的一个,而且是末了一个。诗大序并举“治世之音安以乐”“乱世之音怨以怒”“亡国之音哀以思”,没有侧重或倾向哪一种“音”。汉书艺文志中说“诗言志”,也不偏不倚:“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司马迁也许是最早两面不兼顾的人。报任少卿书和史记自序历数自古的大著作,指出有的是坐了牢写的,有的是贬了官写的,有的是落了难写的,有的是身体残废后写的:一句话,都是遭贫困、疾病以及刑罚磨折的倒霉人的产物。他把周易打头,诗三百篇收梢,总结说:“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还补充一句:“此人皆意有所郁结。”那就是撇开了“乐”,只强调诗的“怨”或“哀”了;作诗者

9、都是“有所郁结”的伤心人或不得志之士,诗歌也“大抵”是“发愤”的叹息或呼喊了。 陈子龙曾引用“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那句话,为它阐明了一下:“我观于诗,虽颂皆刺也时衰而思古之盛王。”(陈忠裕全集卷二一诗论)颂扬过去正表示对现在不满,因此,诗三百篇里有些表面上的赞歌只是骨子里的怨诗了。7文章开头说“到日本来讲学,是很大胆的举动”。作者为什么这样说?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精神?_解析:这是文章开头的话,本段后面接着就给出了答案;只是作者打了两个比方,让答案显得有些不太明显而已。答案:日本对中国文化各方面的卓越研究,是世界公认的;作者是日语的文盲,对日本丰富的“汉学”宝库,显得有些盲目无奈。作者是文化

10、大家,这么说可以看出作者作为大学者的谦恭礼让之精神。8你认为意大利惯语“他发明了雨伞”的本意是什么?_解析:这是作者举的一个例子,需要找出举此例的意图。答案:盲目无知往往是勇气的源泉。9给下面的文段排序,并简要分析理由。苦痛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好诗主要是不愉快、烦恼或“穷愁”的表现和发泄。因此,我们惯见熟闻,习而相忘,没有把它当作中国文评里的一个重要概念提示出来。尼采曾把母鸡下蛋的啼叫和诗人的歌唱相提并论,说都是“痛苦使然”。这个家常而生动的比拟也恰恰符合中国文艺传统里一个流行的意见:这个意见在中国古代不但是诗文理论里的常谈,而且成为写作实践里的套板。_解析:需要通读本段,理解好本段的主旨;另

11、外,注意寻找衔接性质的词。答案:文段正常顺序是。理由:“这个家常而生动的比拟”指的是尼采的比喻,因此在后。是对“一个流行的意见”的解说,因此,应放在后。中的“这个意见”是承接着,都是对“一个流行的意见”的解说。中“因此”表明是总结性语句,应放在最后。10最后一段所举事例中,司马迁的例子同论语阳货诗大序以及汉书艺文志的论述角度都不同,这种不同表现在哪里?_解析:这两类例子中间有“司马迁也许是最早两面不兼顾的人”的句子,它表明前面的事例两面兼顾,而后面的事例不同于前面。答案:论语阳货中提到的“怨”只是四个作用里的一个;诗大序中提到的“音”没有侧重或倾向哪一种“音”;汉书艺文志中说的“诗言志”,也不偏不倚。司马迁却不同,他认为诗都是遭贫困、疾病以及刑罚磨折的倒霉人的作品,即使是诗三百篇里赞歌性质的诗在骨子里也只是怨诗。总之,前面的例子都不专门强调“怨”这一个角度,而司马迁却只强调“诗可以怨”的功能。三、探究应用1120世纪80年代,国外某汉学家读了围城后非常钦佩其作者钱钟书先生。这位汉学家在北京参加国际研讨会时打电话给钱钟书先生,表达了希望拜访他的意思。下面是他们之间的一段对话。钱钟书:你吃过鸡蛋吗?汉学家:吃过。钱钟书: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