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第39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成就讲义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7247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第39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成就讲义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第39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成就讲义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第39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成就讲义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第39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成就讲义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第39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成就讲义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第39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成就讲义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第39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成就讲义 新人教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9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成就四大发明 _1纸的发明(1)发明:西汉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东汉蔡伦独创“蔡侯纸”。(2)外传:8世纪传到中亚,之后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3)贡献:纸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2指南针(1)发明:战国时已有司南;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2)外传: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传入阿拉伯,后传入欧洲。(3)贡献:为明代郑和远航东非提供了条件;为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提供技术保证。3火药(1)发明和应用:唐末至宋初战争中已使用火药箭等。(2)外传:12、13世纪传入阿拉伯国家,后传入西欧乃至世界各地。(3)贡献:将人类带入热兵器

2、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4印刷术(1)雕版技术:唐代已有雕版印刷技术,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2)活字技术: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此后出现木活字、铜活字等。(3)意义:提高了印刷效率,推进了文化的传播;为欧洲走出中世纪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中国的古代艺术 _1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汉字的起源中国最早的文字为甲骨文和金文字体的演变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人物及作品(1)秦代: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2)东晋:王羲之被尊为“书圣”,代表作品为兰亭集序等(3)唐代:楷书家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怀素和张旭的狂草别具魅力(4)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

3、襄(一说蔡京),都以行书名世(5)元代:赵孟兆页创赵体(6)明代:文征明和董其昌声誉最高2.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1)成熟: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2)分类以题材不同,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在表现技法上,又有工笔与写意的区别。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主要特点是“画中有诗”。3戏曲艺术(1)发展历程:宋代开始,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形式发达起来,杂剧与南戏脱颖而出;元朝时,元杂剧形成;明代传奇剧兴起。(2)京剧的形成与发展形成:清朝乾隆年间,“四大

4、徽班”进京,道光年间,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又吸收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形成。艺术特点: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地位:较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中国戏曲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4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1)诗经概况: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三百多首诗歌。特点:句式以四言为主,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很强。地位: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广,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2)楚辞代表作品: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特点:句式较为灵活,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采用浪漫主

5、义的表现手法。地位: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抒情浪漫风格的先河。(3)汉赋演变: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代表:司马相如、张衡等。特点:西汉赋作气势恢弘、辞藻华美;东汉小赋兴起,意境清新活泼。地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4)唐诗代表:“诗仙”李白(浪漫主义)、“诗圣”杜甫(“诗史”)。特点:名家辈出,流派众多,作品极为丰富。地位: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5)宋词代表:豪放派代表有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代表有柳永、李清照。特点: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地位: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6)元曲代表作:关汉卿的名作感天动地窦娥冤。形式:散曲、

6、元杂剧。地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和戏曲史上有特殊地位。(7)明清小说代表作: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等。特点: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地位:明清小说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成就方面都达到新的高峰,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知识拓展】正确认识四大发明对中国和西方发挥不同作用的原因(1)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阻碍;科举制度、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阻碍先进技术发挥作用。(2)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重商主义、对外扩张等促进了科技发挥巨大作用。【名师指津】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可归纳为“一、二、三”【数字助记】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可归纳为“四大类

7、别、五大阶段”【易错警示】汉字VS书法(1)中国汉字的起源是新石器时代刻在陶器上的符号,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2)对秦朝“书同文字”而言,政治上的统一既是其原因,也是其结果。秦朝的官方文字是小篆而不是隶书。【辨析比较】中国和西方绘画的不同在绘画内容上,西方重写实、功利;中国重意境、非功利。在绘画技巧上,西方重物象,着意刻画,追求色彩表现力;中国则不重形似,而重淡逸、传神,往往以墨代彩,随心而欲。【精巧点拨】京剧的发展京剧发展的原因有统治者的支持、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需求、艺术家的努力、兼收并蓄等多方面,根本原因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京剧在内容上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在动作上,多采用虚

8、拟性、抽象性动作。【深化理解】“汉赋”VS“楚辞”“汉赋”和“楚辞”是两种不同的文体,“楚辞”是诗,“汉赋”是有韵的散文。但在创作“汉赋”的汉代人那里,却认其为一体。史记司马相如传:“景帝不好辞赋”,汉书扬雄传:“赋莫深于离骚,辞莫丽于相如”可见“辞”就是“赋”。【名师指津】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的影响(1)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2)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3)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反映了唐帝国的由盛转衰。【精巧点拨】古代中国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名师点拨】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

9、小说,语言由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这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为适应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而出现的变化。答题术语1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卓越贡献。2古代中国科学思想重视经验总结,忽视理论概括。这一特点体现在农学、医学、地学、天文历算之学等传统科学中。3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早在商朝时已形成完整的体系;魏晋时期,书法兼有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成为一门艺术。4中国绘画与文字相伴而生,注重写意传神。文人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

10、要地位。5中国戏剧历史悠久,剧种繁多,京剧是其中的杰出代表。6诗经的现实主义和楚辞的浪漫主义代表了北南两种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7唐朝开放的社会和繁荣的经济,促使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明清社会的变化、市民阶层的扩大,为小说的繁荣提供了肥沃的土壤。1秦汉书写材料:纸虽然在西汉就发明了,但是因为制作工艺繁琐、成本高昂,并没有普及。到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纸变得廉价易得,才逐步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纸得到了普及。所以秦汉时期的书写材料主要还是竹子、木板或布匹,书写工具主要是毛笔。2脸谱的三大特点美与丑的矛盾统一,与角色的性格关系的密切,程式化的图案。脸谱多种多样,红脸表现忠义耿直,白脸表现奸诈多疑,蓝脸

11、表现性格刚直,黑脸表现性格严肃,金脸表现威武庄严,黄脸表现勇猛、暴躁,紫脸表现肃穆、稳重,银脸表现奸诈多疑或威武庄严,绿脸表现勇猛莽撞。提升点一单列视点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及未能转化为近代科技的原因史料一中国古代各时期不同类型科技成果所占比重表(部分)(%)朝代北宋南宋明朝清朝理论类491630实验类121031技术类84818169李思孟科学技术史探究:(1)根据史料一,概括指出两宋与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特征。教你读史史料一反映两宋与明清时期不同科技成果所占比重,注意从表中数据变化找出演变的趋势。提示两宋与明清时期的技术类成果都占主导地位;明清时期的实验类成果比重下降;明清时期理论类成果

12、比重上升。史料二下列史料整理自巧思遗闻中国科技的故事1266年郭守敬被忽必烈重臣张文谦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之后受命编订新历法1277年郭守敬向政府建议,组织一次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天文观测,史称“四海测验”1279年郭守敬奉旨进行“四海测验”,在南海的测量点就在今天中国的黄岩岛1281年新历法完成,元世祖按照“敬授民时”的古语,取名为授时历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提出现行公历,与授时历的天文数据基本相同探究:(2)史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天文历法比较先进。试分析其原因。教你读史史料二中“敬授民时”表明中国古代历法是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因此中国古代科技具有重视实践和实用的特点。提示满足农业生产“授

13、农以时”的需要;受“天人感应”思想影响,宣示封建君主受命于天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统治者重视对天文历法的观测和研究。史料三下列统计数据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1975年版)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件)(百分比)(件)(百分比)公元1400年452862%1738%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探究:(3)史料三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世界科技史中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教你读史史料三信息:公元11500年,中国分别占62%、71%、57%长期领先于世界。公元15011840年,中国

14、占4%远远落后于世界。提示变化:从世界领先到落后于世界(或从世界领先到逐渐衰落)。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及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学的原因1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1)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3)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动力的意识。(4)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方面。2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学的原因(1)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2)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3)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文化专制统治的肆虐,使人们对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科技人才短缺。(4)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导致古代科技未能发展为近代科学的根本原因。 视角1从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