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6高考命题点二鉴赏诗歌的语言教师用书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7209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6高考命题点二鉴赏诗歌的语言教师用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6高考命题点二鉴赏诗歌的语言教师用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6高考命题点二鉴赏诗歌的语言教师用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6高考命题点二鉴赏诗歌的语言教师用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6高考命题点二鉴赏诗歌的语言教师用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6高考命题点二鉴赏诗歌的语言教师用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6高考命题点二鉴赏诗歌的语言教师用书(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命题点二鉴赏诗歌的语言与其他文学作品相比,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古诗词鉴赏对诗歌语言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是出现率较高的命题形式。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用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品评诗歌中的炼字艺术或“诗眼”;(2)结合词语对诗歌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进行理解分析;(3)总体上对诗歌语言特色、风格进行概括评析。考向一炼字型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

2、意。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生动的效果。诗歌炼字主要是锤炼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和叠词等。这种题型是高考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题型之一。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1.某一联中最精练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赏析。2.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这首诗中的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4.请对某句中某字的妙处加以赏析。5.某句中的某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6.某字另一版作另一字,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一)聚焦动词动词往往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鉴赏古代诗歌时要反复咀嚼品味,体悟含蓄蕴藉、深刻隽永的动词。动词具有“以最小的

3、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巴尔扎克语)的特点,同时动词在勾勒人物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动词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能够给鉴赏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一个“厌”字,将多少“沉痛伤乱”包蕴其中。动词,尤其是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即时小练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第一句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答:答案:“怨”字用得最好。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这两句中分别是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答:答案:“溅”“惊”二字用得好。运用拟人手法,寓情于物,增添

4、了诗人感时恨别的痛苦。(二)聚焦形容词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这些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我国古代诗歌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特别值得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即时小练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这两句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试简要分析。答:答案:“直”“圆”用得好。“直”字点出沙漠无风,“圆”字写残照如轮,可以直视。两字准确描绘了傍晚时分沙漠苍凉静穆的壮美景象,意境雄浑开阔。诗人巧妙地将自己孤寂的情绪融合在景物描写中,感受真切自然。(三)聚

5、焦副词副词是对动词、形容词进行修饰限制的词语。副词运用恰到好处,可以起到使诗句悠扬婉转、情韵丰富,化呆板为活泼的表达效果。即时小练4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这两句诗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表意上有何作用?答:答案:“尽”字用得好。写出了戍边将士无一例外的不尽的乡愁。(四)掂掂“数量”之重经优秀诗人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认为既然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

6、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平添韵味。即时小练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早梅唐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好?为什么?答:答案:“一”字用得好。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开已久,不能算是“早梅”了。(五)听听“叠词”效果叠词之妙首先在于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其次是加强了感情的表达效果。除此之外,叠词还可以模拟各种声音,使诗文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孔雀东南飞并序中“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用“隐隐”“甸甸”模拟车马声,非常确切,渲染了刘兰

7、芝被遣归家时的悲凉气氛,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即时小练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声 声 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联系词的内容,分析上阕中叠词的妙处。答:答案:“寻寻觅觅”,写词人内心空虚,如有所失;“冷冷清清”,写处境的孤独,形单影只,无人相伴;“凄凄惨惨戚戚”,则极言心情之悲怆。(六)追“彩”逐“色”:色彩词色彩词,即表示颜色的词。诗词中使用色彩词,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

8、和画面感,渲染气氛,表现心情。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作者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着色的思绪”)。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如“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怜惜的情愫尽在“绿”中。即时小练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壬辰寒食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

9、食泪,欲涨冶城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注】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答:解析:“雪”比喻的是白发,“朱”代指容颜。两相对比,表现出容颜过早衰老,诗人所表达的哀叹感情自然流露出来。答案:“雪”隐喻白发,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七)赏虚词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在古代诗歌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婉转、活跃情韵、化板滞

10、为流动等美学效果。唐朝诗人善于运用虚词,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方”“始”两个虚词表现出的是生命尽头透出的一股执着与坚韧的精神力量。即时小练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有人说“忽见”的“忽”字乍读似乎有些突兀,细读却耐人寻味,为什么这样说?请作简要赏析。答:解析:这是一首描写闺中女子形象的诗。女主人公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忽见”惹起一腔幽怨。理解“忽”字的含义,不能只局限于此句,而应从全诗

11、的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找出其内在的联系。答案:从全诗来看,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杨柳色”虽然在很多场合下可以作为“春色”的代称,但也可以联想起蒲柳先衰,青春易逝;联想起千里相隔的夫婿和当年折柳赠别的情形。所以,“忽”字乍读似乎有些突兀,细读却极富神韵,极其准确地表现了潜藏在女主人公内心的某种情感,平时并不觉得,一旦为外物所触发,瞬间便不可自已地发生变化。三、规范答题三步骤即时小练9(2017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注

12、】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答:解析:本题考查炼字。答题时先解释“斗”“攒”的意思,“斗”“攒”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山崖、山峰人格化。阐释时注意突出“斗”“攒”这两个字的意思和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最后指出运用这两个字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了什么情感。答案:“斗”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对立,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

13、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考向二鉴赏诗眼型所谓“诗眼”是指诗词中最关键或最精彩的字句,是读者洞察诗词旨趣的窗口。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是“诗眼”;李白的行路难,“行路难”是“诗眼”。诗眼分为两种类型:“句中眼”和“篇中眼”。1.句中眼。就是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一般是动词、形容词。鉴赏的方法是由字及句,由景及情。具体来说就是从字意、表现手法、景物的特点、诗人的情感等角度来体味。例: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分析:“惊”字用得好,用鸟儿的惊动反衬春涧的幽静。体现了诗人心境的宁静。2.篇中眼。一般是指全诗中最为传神,最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关键性词或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