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10高考命题点三分析综合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6866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10高考命题点三分析综合迁移运用巩固提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10高考命题点三分析综合迁移运用巩固提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10高考命题点三分析综合迁移运用巩固提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10高考命题点三分析综合迁移运用巩固提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10高考命题点三分析综合迁移运用巩固提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10高考命题点三分析综合迁移运用巩固提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10高考命题点三分析综合迁移运用巩固提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命题点三 分析综合题组一对点练1比对时间地点,看有无时序颠倒、空间错位请比对下面的“原文片段”和“试题选项”,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原文片段咸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试题选项在歉收时,张咏主张对贩私盐的人从轻处罚,并建议从此以后都减轻刑罚。()比对辨析答案:()本题从时间错位角度设误。原文中是“俟秋成,当仍旧法”,意思是到秋天有了收成再恢复旧法,而不是“从此以

2、后都减轻刑罚”。咸平二年,夏天,张咏凭借工部侍郎的身份出任杭州知州。(由于)接连几年(庄稼)歉收,很多百姓靠贩卖私盐来维持生计。官府抓获了几百名犯法的人,张咏全部减轻对他们的惩罚并遣送他们回家。下属官员劝说道:“不狠狠地惩罚他们,恐怕无法禁止(贩卖私盐的行为)。”张咏说:“钱塘州十万多户人家,饥饿的人十有八九,如果不靠贩卖私盐养活自己,一旦像蜜蜂一样聚集在一起做盗贼,那么成为祸患就严重了。等到秋天有了收成,再按旧法执行。”咸平五年,真宗因为张咏以前在蜀政绩优异,再次任命他做益州知州。2比对人物,看是否张冠李戴或误解形象请比对下面的“原文片段”和“试题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张冠李戴或误解形

3、象”的错误。原文片段琼性清慎,不发私书。毕义云为御史中丞,以猛暴任职,理官忌惮,莫敢有违。琼推察务在公平,得雪者甚众,寺署台案,始自于琼。迁三公郎中。赵州及清河、南中有人频告谋反,前后皆付琼推检,事多申雪。尚书崔昂谓琼曰:“若欲立功名,当更思余理,仍数雪反逆,身命何轻?”琼正色曰:“所雪者怨枉,不放反逆。”昂大惭。京师为之语曰:“断决无疑苏珍之。”试题选项苏琼清廉谨慎,审察案件务在公平。他从不接收私人信件,也不受人馈赠。他审案追求公正,解救了很多含冤的百姓,也洗脱了一些谋逆者的罪名。()比对辨析答案:()张冠李戴。“也洗脱了一些谋逆者的罪名”错,从原文看苏琼洗脱罪名的是一些被冤枉的人。苏琼性格

4、清廉谨慎,从不接收私人信件。毕义云为御史中丞,任职以凶猛暴虐著称,掌管司法的官员怕他,不敢有不同意见。苏琼审察案件务在公平,许多冤案得以昭雪,由廷尉寺来复查御台的案件,是从苏琼开始的。他又升任三公郎中。赵州及清河、南中郎府管区内不断有人来告发谋反的逆谋,前后都交付苏琼审理,事情多得到申雪。尚书崔昂对苏琼说:“你如果想要立功名,应当再从别的地方考虑一下了,要还是经常为反叛的逆贼洗清罪责,莫非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看得如此轻?”苏琼正言厉色地说:“我所昭雪的都是被冤枉的人,从来没有放过反逆。”崔昂十分惭愧。京师的人流传说:“断决无疑苏珍之。”3比对关键词语,识破“曲解文意”请比对下面的“原文片段”和“试

5、题选项”,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原文片段侯弘文,奇士也,散家财,募滇军随象昇讨贼。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试题选项侯弘文追随卢象昇讨伐贼寇,在驿站受到围攻,卢象昇赶去救援,但未成功。()比对辨析答案:()本题从曲解文意的角度设误。原文“象昇上疏救,不得”的意思是“卢象昇上疏救援,没有成功”。所以选项中“卢象昇赶去救援,但未成功”错误。侯弘文,是有特殊才能的人,散发家中的财产,招募滇军跟随象昇讨伐贼兵。弘文率领招募的士兵到达楚地,巡抚王梦尹以骚扰驿站为名上报朝廷。卢象昇上疏救援,没有成功,弘文最终被发配戍边。天下的百姓因为这件事为弘

6、文惋惜并且称赞卢象昇(的义举)。4比对添加内容,看是否无中生有请比对下面的“原文片段”和“试题选项”,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原文片段王曰:“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于是乃偃兵,辍不攻宋。试题选项淮南子修务训一段中,公输般虽然制造出攻城利器云梯,但在与墨子的攻守模拟中完败,说明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比对辨析答案:()本题从无中生有的角度设误。选项中说“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但在原文中并没有提到相关信息,属无中生有。原文写公输般与墨子的攻守,是墨子劝楚王

7、不要发动有损道义的战争。楚王说:“公输般是天下有名的工匠,制造了云梯这种器械,假设用云梯来攻宋,怎么能不取胜?”墨子回答说:“让公输般设置云梯来攻城,请允许我来防守。”于是公输般设置攻城的器械,墨子设置守城的装备。公输般多次攻城,墨子多次打退他,始终攻不进城内。于是楚王只得收兵,停止对宋的进攻。5比对因果,看是否因果不当或强加因果请比对下面的“原文片段”和“试题选项”,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原文片段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管内构求过失。密疏自

8、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试题选项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比对辨析答案:()本题从因果失当的角度设误。“密令捏造吕的过失”,并不是因为“嫉妒吕地位超过自己”。原文中“密令捏造吕的过失”的原因是“惧其重入”。李揆担任丞相的时候,决断事务、进献策略、更替人事,虽然广博明辨,但因生性热衷于名利,深受众人的非议。并且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跟李揆一起做官的吕,虽然地位名望与李揆差很多,但在政务管理方面在李揆之上,(吕)被罢免相位,以太子宾客的身份任荆

9、南节度使,名声很好。李揆害怕他再一次进入朝廷,于是暗中让主管部门到吕管辖的区域内捏造吕的过失。吕暗中上疏为自己辩白,于是皇上把李揆贬为莱州长史同正员。题组二综合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梅执礼,字和胜。大司成强渊明贤其人,为宰相言,相以未尝识面为慊。执礼闻之曰:“以人言而得,必以人言而失,吾求在我者而已。”卒不往谒。历比部员外郎,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擢中书舍人、给事中。孟昌龄居郓质人屋,当赎不肯与,而请中旨夺之;内侍张佑董葺太庙,僭求赏:皆驳奏弗行。迁礼部侍郎。素与王黼善,黼尝置酒其第,夸示园池妓妾之盛,有骄色。执礼曰:

10、“公为宰相,当与天下同忧乐。今方腊流毒吴地,疮痍未息,是岂歌舞宴乐时乎?”退又戒之以诗。黼愧怒。明年,徙滁州,时赋盐亏额,滁亦苦抑配。执礼曰:“郡不能当苏、杭一邑,而食盐乃倍粟数,民何以堪?”请于朝,诏损二十万,滁人德之。钦宗立,改户部。方军兴,调度不足,执礼请以禁内钱隶有司,凡六宫廪给,皆由度支乃得下。尝有小黄门持中批诣部取钱,而封识不用玺,既悟其失,复取之。执礼奏审,诏责典宝夫人而杖黄门。金人围京都,执礼劝帝亲征,而请太上帝后、皇后、太子皆出避,用事者沮之。洎失守,金人质天子,邀金帛以数百千万计,曰:“和议已定,但所需满数,则奉天子还阙。”执礼与同列哀民力已困,相与谋曰:“金人所欲无艺极,

11、虽铜铁亦不能给。”而宦者挟宿怨语金帅曰:“城中七百万户,所取未百一,但许民持金银换粟麦,当有出者。”已而果然。酋怒,责之,对曰:“天子蒙尘,臣民皆愿致死,虽肝脑不计,于金缯何有哉?顾比屋枵空,亡以塞命耳。”酋益怒,取其副杖之百。执礼犹为之请。俄遣还,将及门,呼下马挝杀之,而枭其首,时靖康二年二月也。是日,天宇昼冥,士庶皆陨涕愤叹。死时,年四十九。(节选自宋史梅执礼传,略有删改)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B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

12、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C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D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解析:选B。本题需要注意的地方有两处:第一处,“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是一个定语后置句,翻译成“有一位把高达三百万钱的茶券拿来的宫苑官吏”,因此中间不需要断开,据此可以排除选项A和C;第二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白”的意思是“告诉”,后面“之”是代词,代指这件事儿,因此需要在后面断开,据此可以排除选项D。综上所述,可以确定答案为B。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

13、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户部,古代官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管理全国土地、赋税及户籍等事宜。B禁内,即官禁,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官禁。C六宫,本义是指古代皇后居住的寝宫,所以往往用六宫代指皇后,如同后世用中宫代指皇后一样。D士庶,即士人和庶人,指社会下层人士。古时对人的社会地位分为四种:公、卿、士、庶。解析:选C。六宫的概念至唐代已非专指皇后,而泛指后妃了。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梅执礼不媚权贵,守正不阿。有人把他推荐

14、给宰相,但他不以为意,在任中书舍人、给事中时,他驳回了孟昌龄、张佑等人的不合理请求。B梅执礼关心百姓,与天下同忧乐。在王黼置酒夸示自己园池妓妾时,他认为国家有难,不应歌舞宴乐,他还上奏减除滁州赋盐,滁人很感激他。C梅执礼忠于职守。他主张宫内财务由相关部门管理,小黄门取钱的封识没有用玺,他奏明皇上,以刑杖责罚了主管夫人和黄门。D梅执礼不畏金人,舍身取义。他劝帝亲征,帝都失守,金人以天子为人质勒索金帛,他为百姓考虑没有答应,最后被恼羞成怒的金人杀害。解析:选C。原文是责罚主管夫人,刑杖小黄门,选项不合文意,故C项不正确。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郡不能当苏、杭一邑,而食盐乃倍粟数,民何以堪?译文:(2)天子蒙尘,臣民皆愿致死,虽肝脑不计,于金缯何有哉?译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