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阅读 六 散文探究题和综合性选择题散文课时跟踪练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6789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阅读 六 散文探究题和综合性选择题散文课时跟踪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阅读 六 散文探究题和综合性选择题散文课时跟踪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阅读 六 散文探究题和综合性选择题散文课时跟踪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阅读 六 散文探究题和综合性选择题散文课时跟踪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阅读 六 散文探究题和综合性选择题散文课时跟踪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阅读 六 散文探究题和综合性选择题散文课时跟踪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阅读 六 散文探究题和综合性选择题散文课时跟踪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案六 散文探究题和综合性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三幅画宗璞戊辰龙年前夕,往荣宝斋去取裱的字画。在手提包里翻了一遍,不见取物字据。其实原字据已莫名其妙地不知去向,代替的是张挂失条,而连这挂失条也不见了。业务员见我懊恼的样子,说,拿走罢,找着以后寄回来就行了。我们高兴地捧了字画回家。一共五幅,两幅字三幅画,一幅幅打开看时,甚生感慨,现只说这三幅画。三幅画均出自汪曾祺的手笔。老实说,在1986年以前,我从不知汪曾祺擅长丹青,可见是何等的孤陋寡闻。原只知他不只写戏还能演戏,不只写小说散文还善旧诗,是个多面手。20世纪40年代初,西南联大同学上演家。因为长兄钟辽扮演觉新,我去看过戏。有两个场

2、面印象最深。一是高老太爷过世后,高家长辈要瑞珏出城生产,觉新在站了一排的长辈面前的惶恐样儿。哥哥穿一件烟色长衫,据说很潇洒。我只为觉新伤心,以后常常想起那伤心。一是鸣凤鬼魂下场后,老更夫在昏暗的舞台中间,敲响了锣,锣声和报着更次的喑哑声音回荡在剧场里,现在眼前还有那老更夫的模样,耳边还有那声音,涩涩的,很苦。老更夫是汪曾祺扮演的。时光一晃过了40年。20世纪80年代初,钟山编辑部要举办太湖笔会,从苏州乘船到无锡去。万顷碧波,洗去了尘俗烦恼,大家都有些忘乎所以。汪兄忽然递过半张撕破的香烟盒纸,上写着一首诗:“壮游谁似冯宗璞,打伞遮阳过太湖,却看碧波千万顷,北归流人枕边书。”我曾要回赠一首,且有在

3、船诸文友相助,乱了一番,终未得出究竟。而汪兄这首游戏之作,隔了5年清晰地留在我记忆中。1986年春,偶往杨周翰先生家,见壁悬画图,上栖一只松鼠,灵动不俗。得知乃汪兄大作时,不胜惊异。又有一幅极秀的字,署名上官碧,又不知这是沈从文先生笔名。杨先生则为我的无知而惊异,笑说:“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实在是的,我常处于懵懂状态,这似乎是一种习惯。不过一经明白,便有行动,虽然还是拖了许久。初夏时,我修书往蒲黄榆索画,以为一年半载后可得一张。不想一周内便来了一幅斗方。两只小鸡,毛茸茸的歪着头看一串紫红色的果子,很可爱。果子似乎很酸,所以小鸡在琢磨罢。这画我喜欢,但不满意,怀疑汪兄存有哄小孩心理,立即表态:

4、不行不行,还要还要!第二幅画也很快来了。这是一幅真正的赠给同行的画,红花怒放,下衬墨叶,紧靠叶下有字云:“人间存一角,聊放侧枝花,临风亦自得,不共赤城霞。”画中花叶与诗都在一侧,留有大片空白,空白上有烟灰留下的一个小洞。曾嘱裱工保留此洞,答称没有这样的技术。整个画面在临风自得的恬淡中,却有一种活泼的热烈气氛。父亲看不见画,听我念诗后,大为赞赏,说用王国维标准来说,这诗便是不隔。何谓不隔?物与我浑然一体也。这时我已满意,天下太平,不再生事。不料秋末冬初时,汪兄又寄来第三幅画。这是一幅水仙花,长长的挺秀的叶子,顶上几瓣素白的花,叶用蓝而不用绿,花就纸色不另涂白。只觉一股清灵之气,自纸上透出。一行小

5、字:为纪念陈瀓莱而作,寄与宗璞。把玩之际,不觉欷歔。谢谢你,汪曾祺!瀓莱乃我挚友,和汪兄也相识。20世纪50年代最后一年,瀓莱与我一同下放在涿鹿县。当时汪兄在张家口一带,境况比我们苦得多了。一次开什么会,大家穿着臃肿的大棉袄在塞上相见。我仍是懵懵懂懂,见了不认识的人当认识,见了认识的人当不认识。瀓莱常纠正我,指点我这人那人都是谁;看我见了汪兄发愣,苦笑道,汪曾祺你也不认识!瀓莱于1971年元月在寒冷的井中直落九泉之下,迄今不明缘由。我曾为她写了一篇水仙辞的小文。现在谁也不记得她了,连我都记不准那恐怖的日子,汪兄却记得水仙花的譬喻,为她画一幅画,而且说来年水仙花发,还要写一幅。从前常有性情中人的

6、说法,现在久不见这词了。我常说的“没有真性情,写不出好文章”的大白话,也久不说了。性情中人不一定写文章,而写出好文章的,必有真性情。汪曾祺的戏与诗,文与画,都隐着一段真性情。三幅画放到1987年才送去裱,到1988年春节才取回。在家里翻手提包,那挂失条竟赫然在焉。我只能笑自己的糊涂。(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回忆了挚友汪曾祺三次赠画的始末及其逸事,在浓墨重彩的叙述和描写中展现了汪曾祺多才多艺、真实坦诚的性情中人的形象。B“红花墨叶图”恬淡、活泼和热烈,既是汪曾祺豁达、真诚特性的自然流露,也有对宗璞性情的体察,更有对友人和美好生活的祝愿和期许。C

7、第二幅画上的空白处有烟灰留下的一个小洞,“我”送裱时“嘱裱工保留此洞”,透露出文友之间的理解和深挚情谊。D作者写道:“写出好文章的,必有真性情”,这里的“真性情”,既包含真实、真诚、真挚,更有对至美人性、人情的赞美和追求。解析:“在浓墨重彩的叙述和描写中”表述不当,本文风格淡然,笔法简洁,多用细节描写和白描手法。答案:A2有人用“结构为文,浑然天成”来评价三幅画,请简要分析文章的思路。答案:先写从荣宝斋取回字画,交代其中有三幅画,为汪曾祺所作,点明标题,领起全文;接着宕开一笔,叙写汪曾祺演戏和赠诗两件事,展现其多才多艺的形象,为写三幅画做铺垫;然后详写三幅画的有关情况,展现汪曾祺的真性情;最后

8、交代三幅画送裱和取回的时间,照应开头,首尾呼应。3有人认为,文章所写内容并不限于三幅画,但以“三幅画”为题,远胜“汪曾祺其人”“我与汪曾祺”等标题,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答案:文章以三幅画开篇和结尾,是围绕“三幅画”构思的;汪曾祺的“真性情”主要是通过三幅画而得以表现的,写演戏和作诗是为写三幅画做铺垫的;以“汪曾祺其人”或“我与汪曾祺”为题,可以表现多种主题,范围过大,不能像“三幅画”那样突出“真性情”的主题;“三幅画”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给读者留有思考的余地,而“汪曾祺其人”或“我与汪曾祺”过于直白,一览无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两株玉兰树陈忠实清明前一日回到老家,到村

9、子背靠的白鹿原北坡上,在父母的坟头烧了一堆被视为阴币的黄纸。尽管明知这是于逝者没有任何补益的事,然而每年此日不仅不能缺少,甚至早早就泛溢着一种甚为急切的情绪。自己心里明白,上坟烧纸和跪拜的行为,无非是为消解对父母恩德亏欠太多的负疚心理,获得一种安慰。天气很好。温润的风似有若无。西斜的依然明媚的阳光下,原坡和河川满眼都是蓬勃的绿色和黄色,绿的是返青的麦苗,黄的是盛开的油菜花,间有零星散落在坡梁上杏花的粉白。回到老屋小院,便坐在前院闲聊。许是那种负疚心绪得到消解,许是得了这明媚春色的滋润,竟是一种难得的轻松和平静。记不得是谁颇为惊诧地叫了一声,玉兰树开花了。我便朝大门右侧的玉兰树看去,在树梢稍下边

10、的一根分枝上,有两朵白花。我的心微微一颤,惊喜得轻叫一声,从坐着的小凳上站起来,几步走到玉兰树下,久久观赏那两朵玉兰花。那是两朵刚刚绽放的玉兰花,雪白,鲜嫩,纤尘不染,自在而又尽情地展示在细细的一根枝条上,洁白如玉,便想到玉兰花的名字确属恰切。玉兰树尚不见一片叶子,叶芽刚刚在枝条上突出一个个小豆般的苞,花儿却绽放了。我久久地看那两朵花儿,竟然不忍离去。玉兰花在我其实也算不得稀罕,见得也早也多了,之所以发生一缕不寻常的惊喜,这是开在自家屋院里的玉兰花,而且是我栽植的玉兰树苗,便有了一种情结;还有一种非常因素,就是这株玉兰树苗成长过程的障碍性经历,曾经让我颇费过一番心思。几年前我重回原下小院读书写

11、字,一位在灞河滩苗圃打工的乡党,闲聊中听说我喜欢玉兰花,便给我送来一株不过食指粗的幼苗,我便在大门右侧的围墙根下挖坑栽下了。为了便于浇水和保护,我在玉兰幼苗四周用砖箍了一圈护栏。得到我的用心守护和浇灌,玉兰树苗日见蹿高,分枝,加粗,蓬蓬勃勃,生机盎然,我便期待花苞的出现。恰好盼到玉兰树应该发苞开花的规定期树龄,不仅没有开花,失望且不论,等到叶子成型,我发现了非常的征象,本应是深绿色的叶子,却呈现着浅黄;即使到盛夏烈日暴晒的时候,各种树叶都变得深绿近青的颜色,我的玉兰树叶反而由浅黄变得几乎透亮了。任谁都会看出这是一种病态的表征。村里乡党见了,有说是蛴螬咬了树根,有说是缺肥,有说是化肥施多烧了根,

12、等等。后两种说法不能成立,我栽植时填的是农家粪土不缺肥更不会发生烧根的事,倒是蛴螬啃食树根有可能发生,却也无可奈何。我曾扒土寻找蛴螬,一只也未见到。我就怀疑大约是玉兰根自身发生了什么病患。等到第二年,玉兰树仍然是满树病态的黄叶,自然不会开花了。我便有所动摇,这株病态的树会不会自愈?需得几年才能缓解过来?如果等过几年不仅缓解不了反而病情加重以致枯死了,那我就会白等了。我便想挖掉它,重植一株。拿着镢头刨挖的一瞬,却似乎听到一种凄婉的求生的哀音,那一片片透亮的黄叶似乎也幻化成哭相,我便举不起镢头来。突然想到,任它继续存在着,如果真的挨过了病患,当一树健康墨绿的叶子呈现在小院里的时候,我会获得一种别样

13、的欣慰和鼓舞;如果万一病患发展到发生枯死,再换植一株也无妨,这株玉兰树便保存下来。约略记得去年夏天回家,玉兰树的叶子变绿了,尽管仍不像正常的叶子那么深色近青的绿,却不是往年那种透亮的黄色了,我不由得庆幸,它的病情缓解了,更庆幸我握在手里的镢头没有举起来今年,这株玉兰树开花了。尽管只有两朵,却是一种美的生命的胜利。遭遇过生存劫难之后开放的这两朵洁白如玉的玉兰花,就不单是通常对所见的玉兰花的欣赏的愉悦了,多了一缕人生况味的感受。4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写上坟烧纸和跪拜的行为,是为了表达对父母的愧疚,引出下文我对生老病死的思考。B作者突然看见玉兰树开花了,内心微

14、颤,惊喜得轻叫一声,这说明他根本没想到这棵玉兰树还会开花。C文章先写玉兰花开,再写玉兰树的遭遇,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D玉兰树得以保存下来,是因为作者把玉兰树视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是对生老病死参悟的结果。解析:B项,“根本”过于绝对,由文中“约略记得去年夏天回家,玉兰树的叶子变绿了”一句可以看出,玉兰树的病情已经有了好转,作者也庆幸自己没有挖掉它。答案:B5简述第二段景物描写的作用。答案:通过对美好春景的描写,引出下文要描写的对象玉兰树。借生机勃勃的春景与下文遭遇过生存劫难的玉兰树相对比,表达其生命的顽强与美好。6本文通过玉兰花开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况味的思考,结合全文,探究题目“两株玉兰树”中蕴含的对生命的感受。答案:生命是顽强的,在遭遇挫折的时候,不要轻言放弃。这一棵幼小而又带病的玉兰树最终能开花,正是生命顽强的完美体现。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生命都是平等的,只要它是生命,就应该尊重。遭遇过生存劫难之后的生命,更显珍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