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基础学案三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课时跟踪练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6786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基础学案三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课时跟踪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基础学案三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课时跟踪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基础学案三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课时跟踪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基础学案三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课时跟踪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基础学案三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课时跟踪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基础学案三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课时跟踪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基础学案三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课时跟踪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题组一基础练一、判断句式练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D项,为一般句式,为判断句。答案:D2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D莲,花之君子者也解析:C项为被动句,其他三句为判断句。答案:C二、被动句式练3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组是()A.B.C.D.解析:D项均为状语后置句。答案:D三、倒装句式练4谓语前置句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渺渺兮予怀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C谁可使者D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解析:D项为介宾短

2、语后置句,其余三项为谓语前置句。A项应为“予怀渺渺”,B项应为“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安在”,C项应为“可使者谁”。答案:D5宾语前置句下列各组句子中,不是宾语前置句的一组是()A.B.C.D.解析:D项均为状语后置句。答案:D6定语后置句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B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C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D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解析:D项为判断句,其余三项均为定语后置句。答案:D7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下列各句中,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介宾短语不能提前的一句是()A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B能谤讥于市朝C自吾氏三世居

3、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D故燕王欲结于君解析:“于”应译为“到”。答案:C四、省略句式练8补充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3)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4)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5)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答案:(1)鼓鼓 (2) 于于(3)之,指蔺相如(4)恐能(5)俟五、固定句式练9对下列固定句式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如何,译为“对怎么办”无乃乎,译为“恐怕吧”孰与,译为“与一起”奚以为,译为“凭什么呢”何为,译为“还要干什么”不亦乎,译为“不也吗”ABC D解析:表比较,应译为“

4、与比,谁”。表反问,应译为“哪里用得着呢”。答案:C题组二语段练10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刘敞字原父。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知扬州。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益牢。将论囚,敞曰:“冤也。”亲按问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相传以为神明。(节选自宋史刘敞传)注傅致:罗织。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解析:“为己直”,结合语境翻译为“为自己申冤”;“乃”,才;“者,也”是判断句。答案:王甲知道刘敞能为自己申冤,才敢告知真相,原来杀人的,是姓陈的富人。【参考译文】刘敞,字原父。考中

5、庆历年间进士,殿试获得第一名。做扬州知州。天长县审问王甲杀人一案,案件已经审结,刘敞见到王甲并体察到了他的冤情,王甲害怕官吏,不敢自白冤情。刘敞把这一案件交给户曹杜诱(重新审理),杜诱不但不能为王甲平反,反而罗织罪证使案件更不可破。将判决关押,刘敞说:“王甲是冤枉的。”亲自查究讯问这一案件。王甲知道刘敞能为自己申冤,才敢告知真相,原来杀人的,是姓陈的富人。这件事被相互传告,人们认为刘敞明智如神。1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

6、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节)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解析:“者也”是判断句;“事”,侍奉;“重于齐”是被动句。答案:晏婴字平仲,是春秋时期刘国莱地夷维邑人。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因为节俭,身体力行,在齐国被人尊重。【参考译文】晏婴字平仲,是春秋时期刘国莱地夷维邑人。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因为节俭,身体力行,在齐国被人尊重。他担任齐国宰相之后,吃饭每顿不吃两种肉,姬妾不穿丝织物。他在朝廷上,国君跟他说话,他就直言回答;国君没有跟他说话,他就直道而行。国家有道,就服从命令去做事;国家无道,就衡量命令,酌情而行

7、。因此连续三朝在诸侯中闻名。1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节选自欧阳修全集)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解析:两处倒装为重点:“殓以嫁时之衣”,介宾短语后置;“甚矣吾贫可知也”,主谓倒装。答案:我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参考译文】谢氏生于一个富盛的家族,她二十岁嫁给了我,总共过了十七年就去世了。死的时候,我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13(2015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

8、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节选自宋史孙傅传)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解析:“不吾索”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不吾索”即“不索吾”;“俱”,一起,一同;“庶或”,差不多,或许;“济”,成功。答案: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参考译文】过了五天,没有愿意承担藏匿太子这件事的人。孙傅说:“我是太子傅,应当和太子同生共死。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于是跟随太子出城。14(2

9、015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梁熙)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选自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有删节)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解析:“于”,向;“誓于神”即“于神誓”;“污”,玷污;“自污”即“污自”,宾语前置。答案:(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参考译文】先生通过了顺治三年举行的乡试,又过了十年考中进士。(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他爱民如子,政绩位居西安第一。先生在咸宁做官半年,回朝后又做了云

10、南道监察御史。15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诏以立(指传主赵立)守楚州。承、楚间有樊梁、新开、白马三湖,贼张敌万(指盗贼首领)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节选自宋史赵立传)贼张敌万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解析:“窟穴”是名词用作动词,建造巢穴;“绝”是副词,坚决;“与”后省略了“之”字;“梗”是“阻塞”的意思。答案:盗贼张敌万在这中间建造巢穴,赵立坚决不跟他往来,所以楚州运粮的道路更加阻塞。【参考译文】皇帝下诏让赵立留守楚州。承州、楚州之间有樊梁、新开、白马三个大湖,盗贼张敌万在这中间建造巢穴,赵立坚决不跟他往来,所以楚州运粮的道路更加阻塞。16阅读下面的文段,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沈甸华之卒也,潜斋不食二日,敬恒问曰:“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潜斋喟然叹曰:“为其无以为丧也。”敬恒曰:“请为先生任之。”殡葬皆出其手。潜斋不肯轻受人物,惟于敬恒之馈不辞,曰:“吾知其非不义中来也。”然敬恒不敢多有所将,每时其乏而致之,终其身无倦。潜斋之殁,敬恒执丧如古师弟子之礼。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解析:“丧”,动词,去世;“无乃欤”,固定句式,恐怕吧。答案:朋友去世(您)竟然(悲伤)成这样,恐怕有些过分吧?【参考译文】沈甸华去世,潜斋两天没吃饭,敬恒问他说:“朋友去世(您)竟然(悲伤)成这样,恐怕有些过分吧?”潜斋感慨叹息说:“因为我没有办法为他办理丧事。”敬恒说:“请允许我为先生主持这件事。”殡葬的事务都由敬恒操办。潜斋不肯轻易接受别人的东西,只有对敬恒的馈赠不推辞,说:“我知道他的钱财不是靠做不仁义的事得来的。”然而敬恒不敢多拿出东西来,每每等到潜斋匮乏的时候送给他,终其一生,从不倦怠。潜斋死后,敬恒执行丧礼如同古代老师和弟子的礼节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