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 2 文言基础突破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6754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 2 文言基础突破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 2 文言基础突破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 2 文言基础突破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 2 文言基础突破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 2 文言基础突破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 2 文言基础突破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 2 文言基础突破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基础突破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贺钦,字克恭,世家定海,父孟员,以戎籍隶辽之义州卫。钦少颖敏,习举子业辄鄙之曰:“为学止于是耶?”取近思录读之,有省。成化二年以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因亢旱上章极谏,复以言官旷职召灾,自劾求退。会陈献章被征来京师,钦听其论学,叹曰:“至性不显,真理犹霾,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即日上疏解官去,执弟子礼事献章。既别,肖其像事之。其学专读五经、四书、小学,期于反身实践,主敬以收放心。有来学者,辄辞之曰:“己尚未治,何以治人?”既而从游者甚众,磨砻淬厉,成其器业。如是者十余年,虽不出户庭,而达官贵人闻风仰德者,莫不躬拜床

2、下。弘治改元,用阁臣荐,起为陕西右参议。玺书至而母适病死,乃上疏恳辞。(节选自清光绪五年镇海县志卷二十一人物传二明一)1与“习举子业辄鄙之曰”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B孔子鄙其小器C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D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解析:选B。文中的“鄙”为动词,意为“轻视”,B项与之相同。A项,形容词,粗野而又地位低微。C项,名词,边界地方。D项,形容词,庸俗,见识浅。2与“即日上疏解官去”的“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D上心知公材,怜其枉,部议力持之,乃命解官归里解析:选D。文中的“解”

3、指辞官,D项与之相同。A项,动词,剖开,特指解剖动物的肢体。B项,动词,解释,解答。C项,动词,理解。3与“既别,肖其像事之”的“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既克,公问其故B肴核既尽,杯盘狼籍C既来之,则安之D既无伯叔,终鲜兄弟解析:选A。文中的“既”为副词,表时间的过去或动作的完成,“已经”或“以后”,A项与之相同。B项,副词,表范围,全、都。C项,连词,既然。D项,连词,“既终”表两种情况同时存在。4与“期于反身实践,主敬以收放心”的“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B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C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D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解析:选D。文中的“期”为

4、动词,意为“希望,目的在于”,D项与之相同。A项,名词,一周(年)。B项,名词,限定或约定的时间。C项,动词,约定。5与“有来学者,辄辞之曰”的“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C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D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解析:选B。文中的“辞”为动词,意为“推辞”,B项与之相同。A项,名词,托词,借口。C项,名词,辞令,应酬的言辞。D项,动词,辞谢,婉言道歉。6与“己尚未治,何以治人”的“治”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故治国无法则乱B不效则治臣之罪C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D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解析:选A。文中的“治”意为“管

5、理,治理”,A项与之相同。B项,动词,惩处,处置。C项,形容词,太平,安定,与“乱”相对。D项,动词,整治,训练。7与“玺书至而母适病死”的“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从上观之适与地平B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C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D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解析:选A。文中的“适”意为“恰巧”,A项与之相同。B项,形容词,舒适,满足。C项,动词,往,到。D项,动词,顺从,适合。贺钦,字克恭,世代居于定海,父亲贺孟员,按军籍隶属辽义州卫。贺钦年少时聪慧,学习举子业每每轻视它说:“做学问就终止于此吗?”得到近思录阅读,有所省悟。成化二年凭进士(身份)被授予户科给事中。由于大旱向皇帝上书尽力规劝,又用言官

6、旷废职守招来灾祸,自我检举请求辞官。适逢陈献章被征召来京,贺钦听他讲学,感叹说:“卓绝的品性不显现,最纯真的道理还被埋藏,社会即使用我,但我拿什么为社会所用呢?”当天就向皇帝上书解除官职离去,遵照弟子礼师事陈献章。已别后,画了陈献章的像供奉他。贺钦的学问专门研读五经、四书、小学,希望反过来要求自己履行,主张恭敬谨慎,用以收敛浮躁放荡的内心。有前来学习的人,他总是推辞说:“我自己还没有学好,如何教导别人呢?”不久,跟随他游学的人很多,磨炼激励,成就他们的才能学识。像这样十多年,虽然足不出户,然而听闻、仰慕他品德节操的达官贵人,没有不亲自来他坐榻前拜见的。弘治改用新年号,由阁臣推荐,起用(贺钦)为

7、陕西右参议。皇帝的诏书到来,他母亲恰好病故,于是上书恳请辞职。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周字伯仁,少有重名,神采秀彻。司徒掾贲嵩有清操,见,叹曰:“汝颍固多奇士!自顷雅道陵迟,今复见周伯仁,将振起旧风,清我邦族矣。”从弟穆亦有美誉,欲陵折,陶然弗与之校,于是人士益宗附之。弱冠,袭父爵武城侯。中兴建,位至吏部尚书。顷之,以醉酒,复坐门生斫伤人,免官。太兴初,更拜太子少傅,尚书如故。上疏让曰:“臣退自循省,学不通一经,智不效一官,止足良难,未能守分;遂忝显任,名位过量。”固辞不受,帝诏不许。(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三十九)8与“汝颍固多奇士”的“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B大

8、将军邓骘奇其才C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D此奇货可居解析:选A。文中的“奇”意为“奇特的、罕见的、不平常的”,A项与之相同。B项,以为奇,惊异。C项,佳、好、宜。D项,珍贵的。9与“以醉酒,复坐门生斫伤人”的“坐”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因击沛公于坐B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C齐人也,坐盗D停车坐爱枫林晚解析:选C。文中的“坐”意为“犯罪,判罪”,C项与之相同。A项,名词,同“座”,座位。B项,动词,坐守。D项,因为、由于。10与“固辞不受,帝诏不许”的“许”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B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C不知何许人也D高可二黍许解析:选A。文中的“许”意为“答应,

9、允许”,A项与之相同。B项,动词,期望。C项,处所。D项,表示约数。周字伯仁,年少时就有威重的名声,神采飞扬。司徒掾贲嵩有高尚的节操,见到周,赞叹说:“汝颍本来就多奇特的士子啊!自顷雅以来道德衰落,现今又见到周伯仁了,他将振起古风,清平我们的邦族了。”周的堂弟周穆也有美好的声誉,想压倒周,周态度和悦,不与他计较,于是人们更加尊崇依附周。二十岁的时候,周世袭了父亲的爵位武城侯。中兴建立,官位到吏部尚书。不久,因为醉酒,又因为门生砍伤人而犯罪,被免除官职。太兴初年,又授职太子少傅,依旧担任尚书。周上疏辞让说:“我退而省察自身,学问不能通一经,才智不足授予一官,知止知足的确很难,不能安守本分,于是忝

10、列显要的职位,名位超过气量。”坚决推辞不接受,皇帝下诏不允许。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曹玮南院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近,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军严整。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

11、。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1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加点词语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侣鱼虾而友麋鹿B乃止以待之C耻学于师 D是故明主贵五谷而贱金玉解析:选B。B项(止)是使动用法,其余(侣、耻、贵)是意动用法。1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加点词语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虏方苦疲甚 B毕礼而归之C项伯杀人,臣活之 D外连衡而斗诸侯解析:选A。A项(苦)是意动用法,其余(归、活、斗)是使动用法。曹玮南院出任镇戎军的主管长官时,曾经出战打了小胜仗,敌人撤走。曹玮侦察到敌人已经走远,于是赶着掠夺的牛羊、辎重,缓慢的回师,许多队伍都走散了。他的部下很

12、担心,对曹玮说:“牛羊没有什么用,耗费军力,不如舍弃它们,整顿军队回去。”曹玮没有理睬,让人做好战斗的准备。敌军撤了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图牛羊而军队不齐,就连忙回来偷袭他。曹玮行军更加迟缓,走到地势有利的地方,就停下来等着敌人。敌军快到附近了,曹玮派人对敌人说:“你们从远处来,非常疲惫了。我不想趁你们疲惫的时候攻打你们,请你们休息兵马,待会再决战。”敌人正因为疲惫叫苦不堪,都非常高兴,整顿了军队休息了很长时间。曹玮又派人告诉他们说:“你们休息足了,可以作战了。”于是各自出兵大战,曹玮取得了重大胜利,于是扔下了牛羊回去了。他从容的对部下说:“我知道敌人已经很疲惫,所以假装贪图小利来诱惑他们。等他们

13、回来,差不多走了一百里了,如果让他们乘着锐气就开战,还不能料定谁胜谁负。远行的人如果休息一会,就会脚麻站不住,士气也没了,我因此战胜了他们。”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孙觉,字莘老,高邮人。甫冠,从胡瑗受学。瑷之弟子千数,别其老成者为经社,觉年最少,俨然居其间,众皆推服。登进士第,调合肥主簿。岁旱,州课民捕蝗输之官,觉言:“民方艰食,难督以威。若以米易之,必尽力,是为除害而享利也。”守悦,推其说下之他县。王安石早与觉善,引用之。时吕惠卿用事,神宗询于觉,对曰:“惠卿即辩而有才,过于人数等,特以为利之故,屈身于安石,安石不悟,臣窃以为忧。”神宗曰:“朕亦疑之。”其后王、吕果交恶。青苗

14、法行,觉奏条其妄。安石览之,怒,觉适以事诣中书,安石以语动之,曰:“不意学士亦如此!”始有逐觉意。会曾公亮言畿县散常平钱注,有追呼抑配之扰,安石因请遣觉行视虚实。觉既受命,复奏疏辞行。遂以觉为反覆,出知广德军,徙湖州。松江堤没,水为民患。觉易以石,高丈余,长百里,堤下化为良田。徙福州。闽俗厚于婚丧,其费无艺。觉裁为中法,使资装无得过百千。令下,嫁娶以百数,葬埋之费亦率减什伍。连徙亳、扬、徐州。徐多盗捕得杀人者五其一仅胜衣疑而讯之曰我耕于野与甲遇强以梃与我半夜挟我东使候诸门不知其他也。问吏:“法何如?”曰:“死。”觉止诛其首,后遂为例。进吏部侍郎。擢御史中丞,数月,以疾请罢。哲宗遣使存劳,赐白金

15、五百两。卒,年六十三。觉有德量,为王安石所逐。安石退居钟山,觉枉驾道旧,为从容累夕;迨其死,又作文以诔,谈者称之。有文集奏议六十卷,春秋传十五卷。(选自宋史孙觉传,有删改)【注】散常平钱:青苗钱。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徐多盗捕/得杀人者五其一/仅胜衣疑/而讯之/曰/我耕于野与甲/遇强以梃与我/半夜挟我东/使候诸门/不知其他也B徐多盗/捕得杀人者五/其一仅胜衣/疑而讯之/曰/我耕于野/与甲遇/强以梃与我/半夜挟我东/使候诸门/不知其他也C徐多盗捕/得杀人者五其一/仅胜衣疑/而讯之/曰/我耕于野/与甲遇/强以梃与我/半夜挟我东/使候诸门/不知其他也D徐多盗/捕得杀人者五/其一仅胜衣/疑而讯之/曰/我耕于野与甲/遇强以梃与我/半夜挟我东/使候诸门/不知其他也解析:选B。原文标点:徐多盗,捕得杀人者五,其一仅胜衣,疑而讯之,曰:“我耕于野,与甲遇,强以梃与我,半夜挟我东,使候诸门,不知其他也。”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冠,文中指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