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8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2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案 中图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6193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8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2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案 中图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8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2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案 中图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8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2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案 中图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8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2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案 中图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8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2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案 中图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8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2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案 中图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8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2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案 中图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对应学生用书第147页)识记基础梳理1. 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阶段人地关系史前文明人类适应自然时期,人与环境是一种依赖的关系农业文明人类利用、改造自然时期,人地关系不协调,但有了科学的萌芽工业文明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时期,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1)农业文明时期的环境问题主要为生态破坏,工业文明时期的环境问题主要为环境污染。(2)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的认识已产生了科学的萌芽,例如:“天人合一”理论、“顺天时,量地利”思想、因地制宜等。2谋求人地关系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可持续发展

2、思想提出的背景20世纪后半叶,工业发达国家环境污染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和安全,并影响了经济的顺利发展。(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定义: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内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经济的、社会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包括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1)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中,“公平性”侧重的是“权利”“共同性”侧重的是“义务”,“持续性”侧重的是“发展”。(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重点理解公平性原则,不要把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而后者强调全球一个整体。 1人类依赖自然其核心思想是,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心

3、理和生理特征,进而决定人类的民族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2人类征服自然其核心思想是,人类可以超越自然环境,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能动反作用可以决定一切。这种思想造成人地关系对立,环境问题突出。3可持续发展论其核心思想是,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具有反作用力,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应相互协调、和谐发展。理解要点突破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原则含义具体做法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各国都有发展权;应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持续性原则人

4、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寻求可持续发展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共同性原则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族、宗教、文化的制约,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参加环境领域中的国际合作(3)传统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区别传统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发展目标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经济的增长就意味着发展以社会全面发展为标准,其终极目标是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增长方式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投入、低污染、高产出消费模式提倡高消费提倡适度消费文明标准建立的是物质文明,主要考虑经济利益建立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考虑

5、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时间尺度当代人的最大需求强调代际公平空间尺度从区域利益出发,采取封闭式、掠夺式和转嫁式的发展方式从全球利益出发,是一种互补的发展方式 运用考向通关考向1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 1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ABC D2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1A2.D读题干和图可知,图生产活动

6、以狩猎采集为主,说明是原始社会时期;图生产活动表现为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上升并成为主导,说明是工业社会时期,该阶段人地关系表现为人类中心论,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全面呈现不协调。图知识劳动逐步成为主导,说明为现代文明时期;图狩猎采集下降,种植和畜牧上升并成为主导,说明是农业社会时期。故四幅图的排序为。考向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017江苏高考)下图为“2012年山东半岛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三角形统计图”。读图回答34题。(双选题)3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的两个城市为()A日照市B潍坊市C青岛市 D威海市4与N类城市相比,M类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表

7、现为()A单位GDP消耗大 B城市调控能力好C单位GDP污染小 D城市发展水平低3CD4.BC第3题,C、D对:读图可知,青岛和威海的资源能源状态恶化指数和环境污染程度指数较低,而经济发展水平指数较高,所以青岛、威海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A、B错:读图可知,潍坊和日照的资源能源状态恶化指数和环境污染程度指数较青岛和威海高,而经济发展水平指数较青岛和威海低。第4题,读图可知,N类城市包括东营和日照,M类城市包括上题所说的青岛、威海两城市,另外还有烟台市,根据上题的分析可知,M类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考向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018郑州模拟) 按常理,鸭子长得越快鸭农越赚钱。但在湖北云梦、京山等

8、地,一些鸭农却养起了“慢生鸭”。在自然环境捕食,辅之以麦麸、玉米、谷糠和青饲料,这样养的鸭比用有添加剂的浓缩饲料喂养的晚2个多月才能出栏,但肉质好,价格高,成为更有赚头的绿色食品。据此完成56题。5“慢生鸭”饲养者在利于消费者健康前提下获取高利润的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D公正性原则6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使用有剧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等A BC D5A6.B第5题,“慢生鸭”饲养中饲养者获取高利润,消费者获取健康,体现了公平性原则。第6题,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

9、要减少使用或不使用有害农药或防腐剂等。因而要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而且在生产过程中要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来防治虫害。考点二|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应学生用书第148页)识记基础梳理1转变观念包括转变传统的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伦理道德观和消费观等。2调整行为主要包括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3加强国际合作(1)目标:实现由传统模式向新型模式,即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转换。(2)要求:建立真正的全球伙伴关系,坚持21世纪议程中保护地球“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落实可持续发展的个人行为主要有节能节水、购买绿色产品、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垃圾分类、拒食野生动植物、参与环保宣传等。理解

10、要点突破1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2循环经济及其实施途径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实践模式,在工业经济结构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清洁生产,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我国大力推行生态农业。其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项目含义循环经济农业资源得以再生;综合效益突出;实现良性循环实现循环经济的途径工业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减少到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是社会经济效益最大的一种模式。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清洁的配置,二是清洁的工艺,三是清洁的产品农业生态农业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效益以促进

11、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运用考向通关考向1清洁生产(2018菏泽模拟)读某地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回答78题。 7下列地区最适合大力推广该生产模式的是()A青藏高原B.松嫩平原C海南岛 D太湖平原8该循环经济模式()A没有任何废弃物生产B生产受市场影响显著C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D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开展生产7C8.C第7题,读图可知,该生产模式的原料为甘蔗,故应在甘蔗的产地推广。第8题,由图可知,该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但仍有污染物的排放。 分析某地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路(1)首先分析区域的区位特性、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与人地关系等地理环境背景。(2)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条

12、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交通、科技、市场等)(3)分析区域发展的限制因素(自然灾害、资源短缺、环境问题、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等)。(4)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展优势和特色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科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推进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对外开放。考向2生态农业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910题。9最适宜该模式的是()A河套平原 B黄淮平原C辽东丘陵 D闽浙丘陵10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城镇发展提供清洁能源促进民居集中A BC D解图流程尝试解答9.D10.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