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6187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基础夯实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无关C.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D.种群的基因型频率的变化会导致种群的变化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所以自然选择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基因型频率改变不一定会导致基因频率改变,所以不一定会导致物种进化。答案:A2.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 的气温下生活能力很差,但当气温升至25.5 时,突变体的生活能力大大提高,这说明()A.突变是随机发生的B.突变是不定向的C.环境条件

2、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利的D.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解析:突变体在21 时生活能力很差,此时突变是有害的,而在25.5 时生活能力大大提高,这时突变就是有利的。由此可见突变的利或害取决于环境。答案:D3.某病人被幽门螺杆菌感染,经抗生素长期治疗后,效果并不明显。下列有关幽门螺杆菌抗药性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生素导致幽门螺杆菌基因突变产生的抗药性B.原来的幽门螺杆菌群体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C.抗药性的形成实质是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的增加D.抗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解析:抗药性的形成是由于细菌本身的不定向变异使菌群中存在抗药性个体,经抗生素的选择,子代中抗药性强

3、的个体所占比例增加而造成的结果。A选项说明细菌抗药性的形成是基因定向突变的结果,故不正确。答案:A4.对某校学生进行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78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携带者52人;820名男生中有患者65人。那么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A.4.4%B.5.1%C.6.8%D.10.2%解析:色盲基因的频率=100%=100%6.8%。答案:C5.导学号52240086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不变,

4、不变;增大,不变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解析:随机交配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都不变;自交后,基因频率不变,但随着自交次数增加,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越来越大。答案:C6.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A.11B.12C.21D.31解析:由题意知,AAAa=12,所以该群体随机交配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3AA1/3AA1/9AA;2(1/3AA2/3Aa)2/9AA+

5、2/9Aa;2/3Aa2/3Aa1/9AA+2/9Aa+1/9aa(死亡)。第一代中AA的比例是1/9AA+2/9AA+1/9AA=4/9AA,Aa的比例是2/9Aa+2/9Aa=4/9Aa,aa的比例是1/9,因为aa在出生前就已经死亡,所以AAAa=11。答案:A7.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阻止了个体间的基因交流B.对所有的生物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解析: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无明显的因果关系,有地理隔离不一定形成生殖隔离。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可造成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殖隔离是物

6、种形成的质变阶段。但是有时候没有地理隔离也能产生新物种,如植物中多倍体的形成。答案:B能力提升8.下列关于共同进化的表述,正确的是()A.物种可以单独进化B.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无益C.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D.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解析:物种生存在开放的环境中,受生存环境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不能单独进化;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较弱的个体,故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被捕食种群的生存和发展;物种间共同进化的方式除生存斗争外,还有种间互助;不同的物种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种间关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一旦一种生物灭绝,会影响到与之有

7、关的生物的生存和进化。答案:D9.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蠖体色受一对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在曼彻斯特地区,19世纪中叶以前,种群中S基因频率很低,在5%以下,到20世纪则上升到95%以上。请分析完成下列问题。(1)从遗传的角度分析,最初的S基因是通过出现的,它为生物进化提供。S基因频率增高的遗传基础是。(2)试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19世纪,桦尺蠖的栖息地(树干)上长满了地衣,在此环境下,种群s基因频率高的原因是;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炼铜使地衣不能生长,树皮暴露,并被煤烟熏成黑褐色,在此环境条件下,种群S基因频率升高的原因是。(3)上述事实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

8、是的,经过长期的,其中不利变异不断,有利的变异则逐渐,从而使种群的发生定向的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变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决定的。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因此最初的S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获得的。而S基因频率升高的遗传基础是等位基因的分离、组合从而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又由于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 19世纪,种群s基因频率高的原因是浅色(ss)桦尺蠖与环境色彩一致,不易被鸟类所食。后来桦尺蠖栖息地变成黑褐色,浅色型个体易被鸟类所食,黑色个体由于具有了保护色而容易生存下来,久而久之,黑色个体逐代积累增多,S的频率也随着增高,从而使种

9、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答案:(1)基因突变原材料等位基因的分离、组合从而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2)浅色桦尺蠖与环境色彩一致,不易被鸟类所食黑色个体容易生存下来(3)不定向自然选择被淘汰积累基因频率自然选择10.导学号52240087下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图中上为甲岛,下为乙岛,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请看图回答问题。(1)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内因是,外因是,进化的实质是。(2)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发生基因交流,其原因是。(3)迁到乙岛的B物种可能会。(4)假设种群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a,A的基因频率为0.1

10、,a的基因频率为0.9,那么AA、Aa、aa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基因频率逐渐下降,A的基因频率逐渐上升,则后代中aa基因型个体的变化趋势是。解析:(1)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甲、乙两岛环境条件不同,并且有地理隔离,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两种群在同一环境中,其基因不能进行交流,说明这两个种群间已经出现了生殖隔离,成为两个物种。(3)根据遗传平衡定律,AA的基因型频率=0.10.1=0.01;Aa的基因型频率=20.10.9=0.18;aa的基因型频率=0.90.9=0.81。答案:(1)遗传变异甲、乙两岛环境不同且有地理隔离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B物种和C物种已形成生殖隔离(3)形成新的物种(答案合理即可)(4)1%,18%,81%逐渐下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