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3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课时作业30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及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岳麓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5936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3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课时作业30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及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3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课时作业30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及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3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课时作业30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及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3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课时作业30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及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3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课时作业30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及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3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课时作业30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及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3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课时作业30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及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岳麓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30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及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张家界高三统测)公元前6世纪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说:“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形体,穿戴和人相同。”这一观点()A反对天主教会权威B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C具有唯物主义色彩D否定宗教神话的作用解析:材料中反映的是人与神的相同点,没有反对天主教会,故A项排除;材料的意思是神和人一样,就是主张将神人性化,即反映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哲学思想与否定宗教神学,故CD项排除。答案:B2(2018哈尔滨高三质监)智者高尔吉亚

2、声称,雄辩者能够说服“议事会”采用他的政策,能够使“顾问委员会”采纳他的财政计划,能够在“审判官法庭”前面成功地非难他的对手。这说明智者学派兴起的社会条件是()A民主政治高度发展B人文精神出现C社会生活丰富多彩D智者能言善辩解析:根据“能够说服议事会采用他的政策”“能够在审判官法庭前面成功地非难他的对手”说明人在政治活动中的作用,特别是人在民主政治中辩论的作用,智者学派重视辩论能力主要是民主政治的需要,故A正确;B材料无法体现;材料不能体现“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排除C;D项不是智者学派兴起的社会条件,排除。答案:A3(2018白银高三质检)苏格拉底曾说:“安提丰(注:智者的代表人物),你好像认

3、为,幸福就在于奢华宴乐;而我则认为,能够一无所求才是像神仙一样,所需求的愈少也就会愈接近于神仙也就是愈接近于完善。”在苏格拉底看来,幸福的真谛是()A立足现实,追求完美B物质富足,精神自由C人欲有度,服从神性D清心寡欲,讲究道德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了寡欲、无所求,和清心寡欲是吻合的,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物质富足等信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苏格拉底是人文精神代表,不服从神性,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答案:D4(2018湛江高三期末)苏格拉底倡导“知德合一”学说,认为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美德基于知

4、识,源于知识,没有知识便不能为善,也不会有真正的幸福。苏格拉底的这一主张()A说明了知识是生存之本B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反思C否定了人是万物的尺度D表明他反对希腊民主制度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苏格拉底对知识的尊崇,他认为知识可以转化为道德,这样就可以增强个人的理性,防止个人私欲膨胀,这样个人才会有真正的幸福,故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反思,B项正确。“知识是人类生存之本”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C项错在绝对化,苏格拉底不否认人的地位和作用,排除。D项说法错误,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答案:B5(2018西安高三调研)在信仰问题上,普罗塔哥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并由此招致了雅典的惩罚;而苏格拉底则相

5、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这也成为了他被控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这实质表明两人()A都公开反对宗教神学B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C都因犯罪遭到了惩罚D都注重于对人的思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的人文精神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普罗塔哥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是要从人的视角看待世界,而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是重视理性思考的作用,故选D。材料没有提到宗教,所以排除A;结合所学,普罗塔哥拉追求功利,忽视道德,排除B;C只是揭示普罗塔哥拉和苏格拉底的遭遇,没有上升到本质的高度,排除C。答案:D6(2018烟台高三质检)柏拉图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

6、,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不得回头。结果柏拉图走到麦田尽头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爱情”。这则故事反映了苏格拉底()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B强调理性,并主张认识自我C对爱情提出更高的美德要求D否认绝对权威,并批判道德解析:根据题干“最大最好的麦穗”“柏拉图走到麦田尽头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可知这反映了苏格拉底强调理性认识“爱情”,主张理性地认识自我,B项正确。A项属于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排除。题干强调理性认识“爱情”,认识自我,与“美德”不符,排除C。题干没有体现否认权威的信息,而是强调理性认识“爱情”,认识自我,排除D。综上所述,本

7、题正确答案选B。答案:B7(2018盘锦高三段考)据基督教说上帝制造了万物后,又造了人类去管理万物,人类是世界的中心;在文艺复兴时,思想家提出人是世界的中心,提出了人文主义。据此可知()A文艺复兴是对基督教的继承B反对教权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C教会的腐败导致了基督教的衰落D文艺复兴利用了基督教教义解析:材料反映了文艺复兴是借助基督教教义来宣扬人文主义思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文艺复兴和基督教有本质的不同,不是对基督教的继承,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人文主义才是文艺复兴的核心,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自身是正确的,但材料未体现出来,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答案:D8(2018辽宁

8、省六校协作体高三联考)瓦拉在论作为真正幸福的享乐一书中,认为世俗的纵情享乐就是幸福,人必须享受尘世生活的一切乐趣。莫尔在乌托邦一书中也说:“我们的一切行动,应以快乐和幸福为最终目的。”拉伯雷也说,追求“自由”和财富就是幸福。以上材料实质上是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A倡导追求现世的幸福B要确立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统治地位C追求腐朽的生活方式D揭露教会禁欲主义思想解析:莫尔和拉伯雷的语言无法体现“倡导追求现世的幸福”,排除A;根据“认为世俗的纵情享乐就是幸福”“应以快乐和幸福为最终目的”“追求自由和财富就是幸福”体现出追求幸福确立自己生活方式,故B正确;C、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答案:B9(2018南平

9、高三统测)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写道: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A反对彻底摆脱神学的束缚B开始否定宗教神学的地位C极力维护封建的专制统治D借用宗教宣扬人文主义思想解析: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潮是人文主义,而材料中的“神圣的东西”应当是指宗教,因此材料表明文艺复兴是借用宗教来宣扬人文主义思想。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ABC项。答案:D10(2018衡水金卷全国高三大联考)路德对于当时没有任何神学根据、夸张地宣传赎罪券功效的行径很是气愤。于是,他按照当时神学问题辩论的

10、正常惯例,在1517年10月31日夜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提纲贴在了威登堡教堂大门上,提纲中的言辞比较温和。这说明当时路德()A运用学术辩论手段揭露教会的腐败B信奉“教随国定”原则C号召基督徒为民族国家建立而斗争D与罗马教廷彻底决裂解析:材料中“路德通过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提纲中的言辞比较温和”体现出路德对于教会斗争采用策略的灵活性,故A项正确;路德主张“信仰得救”的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中论述对教会斗争的策略,不是为民族国家建立而斗争,故C项错误;路德主张信仰方式的变化,不是与罗马教廷彻底决裂,故D项错误。答案:A11(2018景德镇高三段考)“路德确信自己已经知道了如何获得上帝的恩典。这

11、是他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因为其他人迫切希望获得同样的内在恩典状态并确保灵魂得救。”路德所谓的“内在恩典状态”是指()A购买“赎罪券”B“信仰上帝即可得救”C实现教会的民主化D虔诚信仰天主教会解析:“获得同样的内在恩典状态并确保灵魂得救”,联系所学可知,指的是“信仰上帝即可得救”,故B正确,D错误;路德反对通过外在的繁琐的宗教仪式获得灵魂得救,故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实现教会的民主化”,排除C。答案:B12(2018汉中高三阶段验收)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该

12、学者旨在强调()A近代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地域性特征B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不同C宗教改革更有利于推动现代化进程D部分人文主义者过分追求感官享受解析:材料强调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发生地区的不同,这也反映出两者的一些差异。材料中说“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说明文艺复兴适用人群仅是富庶地区,而宗教改革则是一场比较深刻的思想革命,因此可以看出宗教改革更加有利于社会的变革,所以C选项正确。A选项错在“都”字上,材料只提及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不能代表所有的近代思想解放运动。B选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两者的斗争对象的问题;D选项说法材料没有体现

13、。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2018张家口高三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殷商西周时期,“天”“天命”是被作为人格神看待的。孔子主要借亲亲之情论仁德,而视天命为一种盲目的主宰力。荀子并没有迷信或畏惧于“天”,而是把“天”看作是一种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独立运行的自然。荀子认为,人世间的吉凶祸福是由人自己的掌握和调控而产生的,而不是由“天”来左右和预兆的。正所谓“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天有天道,人有人道。人要做的就是要明天人之分,应天以治。刘蔚华中国儒家学术思想史普罗塔哥拉在论神这本书一开头就说:“

14、至于神,我没有把握说他们存在或者他们不存在,也不敢说他们是什么样子;因为有许多事物妨碍了我们确切的知识,例如问题的晦涩与人生的短促。”他主张每个人的感觉都是可靠的,人们对一切事物都根据各自的感觉作出不同的判断,无所谓真假是非之分。因此他认为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人的感觉而言的,人的感觉怎样,事物就是怎样。由此又断定“知识就是感觉”,主张只要借助感觉即可获得知识。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荀子和普罗塔哥拉的天人思想。(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天人思想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以及在东西方思想发展中的影响。解析:第(1)问,荀子的思想主张根据材料“人要做的就是要明天人之分,应天以治

15、”可知荀子主张天人合一;“而是把天看作是一种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独立运行的自然”“人世间的吉凶祸福是由人自己的掌握和调控而产生的,而不是由天来左右和预兆的”可知应尊重客观自然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普罗塔哥拉的天人思想,根据材料“至于神,我没有把握说他们存在或者他们不存在例如问题的晦涩与人生的短促”可知对于芸芸众生崇拜的神持怀疑态度;“他主张每个人的感觉都是可靠的,人们对一切事物都根据各自的感觉作出不同的判断,无所谓真假是非之分”可知其思想主张显示出明显的人文主义思想观念。第(2)问第一小问“背景”,社会时代的巨大变革,强烈冲击长期存在的旧观念;社会经济发展繁荣,人们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思想界活跃和科学技术进步;第二小问“荀子的影响”,人们逐渐认识到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相协调;荀子思想集各家思想之大成,丰富了儒家思想;普罗塔哥拉的影响,其对神灵的认识持怀疑态度,冲击了传统宗教,具有早期人文主义思想痕迹。答案:(1)荀子:明天人之分、天人合一;尊重客观自然规律(天行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