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5 考点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苏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4877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5 考点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5 考点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5 考点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5 考点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5 考点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5 考点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5 考点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苏教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 题组一对点练一、炼字类1(2018无锡市高级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完成后面题目。渔家傲东昌道中注 张渊懿野草凄凄经雨碧,远山一抹晴云积。午睡觉来愁似织。孤帆直,游丝绕梦飞无力。古渡人家烟水隔,乡心缭乱垂杨陌。鸿雁自南人自北。风萧瑟,荻花满地秋江白。【注】作者乘船北上,在东昌道中写下的纪行之作。“午睡觉来愁似织”,你认为哪一个字用得最传神,为什么? 答:解析:这是一道考查炼字的题目,抓住关键的字,解释其在词作中的含义,然后分析效果。答案:“织”。“织”字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写得可见可感,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愁绪的繁密、杂乱与绵长。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

2、答问题。如 梦 令 秦观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注】此词是作者绍圣三年(1096)贬谪郴阳时在途中驿亭所写。驿亭是古时供传递公文的使者和来往官员休息之所。该词精于炼字,请简要赏析“紧”字的妙处。答:解析:该题是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理解“紧”字在句中的意思;看“紧”字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看“紧”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再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答题模式:该字采用了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词人的情感。答案:“紧”字,这里是“狂”或“大”之意(或:描绘了“驿门深闭也隔不断呼啸的风声”

3、),该字以动衬静(或:以风声之大衬托出四周之冷寂),渲染了一种冷清死寂的氛围,突出了词人遭贬谪后的落寞哀伤。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花 下 醉 唐李商隐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有人说本诗的“诗眼”是“醉”字,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答:答案:首句直接紧扣“醉”字来写,这是双重的“醉”,既明指为甘美的酒所醉,又暗喻为艳丽的花所醉。第二句进一步写“醉”态,写作者迷花醉酒而不觉倚树沉眠。第三句写酒醉醒后已是深夜。第四句“赏”字,既写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流连之情,也写出了作者最后的陶醉,是更深一层的“醉”。故本诗的“诗眼”为“醉”字。4(20

4、18苏州高三调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长安夜雨 薛逢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注】薛逢,字陶臣,历任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桂玉:喻昂贵的柴米。这首诗的“诗眼”是首联中的哪个字?试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答:解析:本诗以“忧”贯穿全诗,作者抒发了生活的艰辛,命途的不顺,生命的衰老。首联通过描写和比喻表现了作者的百忧缠心。颈联从视觉角度与听觉角度来描写。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这些景物凄冷萧条,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答案

5、:“诗眼”是首联中的“忧”字。全诗先写作者生活的艰辛,(“心关桂玉”);次写命途的不顺(“运落风波”);最后写生命的衰老(“志气俱消”“白发新添”)。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注】芜:丛生的草。“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答:解析:叠音词大量出现在写景抒情的诗文中,其主要作用有增强诗歌的韵律和表达效果等。这首五言绝句题为“黄氏延绿轩”,写的是春景。“葱葱”一词常用来形容草木苍翠茂盛的样子,亦用来形容气象旺盛、美好。“靡靡”常用以形容风吹草之貌。两个叠音词的运用,可见作者写景之用心。答案:这两个叠音词的使用写出春

6、雨后水边草木葱郁茂盛、繁复厚广的样子。同时,叠音词在音节上富有韵律感,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表达效果。二、炼句类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问题。残春旅舍 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注】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朝簪: 朝廷官员的冠饰。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答:解析:该题考查诗歌炼句。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

7、美好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水沫,像是吹着柳絮游玩。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一“抱”,鱼儿一“吹”,就平添了无穷趣味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一扫晚唐衰飒的诗风。所以古人认为其为“晚唐巧句”。答案: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酒楼秋望 华岳注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秋水碧连天一色,暮霞红映

8、日三竿。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注】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这首诗作于南宋晚期,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这首诗颔联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答:解析:注意结合诗句的“水”“天”“碧”“红”等词语和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答案:俯视、仰视相结合(或空间层次由低到高)。诗人先写秋水碧波荡漾,再写映日红霞,由低到高,层次分明。色彩鲜明艳丽。以“碧”“红”二字分别描绘秋水、云霞之色,使画面色彩鲜明艳丽,富有美感。以乐景写哀情,表达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8(2018无锡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晚次鄂州 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

9、夜语觉潮生。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注】估客:同行的贩货的行商。三湘:湘江的三条支流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三湘”地区是舜帝的客死之地,也是湘妃自殉之处,还是屈原被流放和投江之处。鼓鼙声:停泊地防范敌人的鼓角声。“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这一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答:解析:该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可以从内容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描写角度、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鉴赏。颔联“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写“晚次鄂州”的景况。诗人简笔勾勒船舱中所见所闻:同船的商贾白天临窗倚枕,不觉酣然入梦,不言而

10、喻,此刻江上扬帆,风平浪静;夜深人静,忽闻船夫相唤,夹杂着加缆扣舷之声,不问而知夜半涨起江潮来了。诗人写的是船中常景,然而笔墨中却透露出他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所以这些看惯了的舟行生活,似乎也在给他平添枯涩乏味的生活感受。答案:以衬托手法(动静结合、寓情于景也可)写出了行旅之人的旅途见闻之景与羁旅闲愁。看那些商贾昼眠,由于心事,自己毫无睡意,连江水的静流都可以感知到;月夜“我”听到停泊的船中船家闲话更觉寂寥,连潮水的微动也能够感觉出。诗人将强烈的情感隐藏起来,曲折入微的绘景抒情,让读者感受到强烈的寂寥。三、语言风格类9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西江月遣兴 宋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

11、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语言风格。答:答案:这首词的语言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含蓄蕴藉,不明说为什么醉里贪欢笑,为什么会觉得古人的书全无是处,为什么昨夜会醉倒松边,而是让读者通过词句自己去揣摩联想,使得整首词的思想更显深沉含蓄;二是形象生动,通过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把醉态写得活灵活现;三是口语化,以口语填词,明白如话,显示了词人驾驭语言的高超技巧。题组二综合练10(2018泰州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南定楼遇急雨 陆游 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作度泸游。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 人语朱离逢峒獠,棹歌欸乃下吴舟。天涯住稳归心懒,登览茫然却欲愁。【注】陆游,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入蜀八年,先在汉中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供职,后调回成都任职。至宋孝宗淳熙五年二月,奉诏自成都东归。顺江而下,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