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七章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二从语言角度鉴赏讲义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4785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七章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二从语言角度鉴赏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七章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二从语言角度鉴赏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七章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二从语言角度鉴赏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七章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二从语言角度鉴赏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七章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二从语言角度鉴赏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七章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二从语言角度鉴赏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七章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二从语言角度鉴赏讲义(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核心突破二从语言角度鉴赏 因言得意,得意赏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诗歌的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加凝练、优美,更具抒情性、含蓄性、跳跃性和感染力。古诗词语言从语音上分析,有音乐美、节奏美;从语义上分析,具体有语境表层义和特殊的深层义,有形象、情感、精练美;从语法上分析,有语序颠倒、语句跳跃、词语错位、词性活用、成分省略等,常常造成特别的艺术效果。语言风格更是呈现出多样的变化,如热情奔放、沉郁顿挫、委婉含蓄等等。一、炼字炼字就是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一般来说,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

2、虚词。1炼动词动词往往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鉴赏古典诗词就是要反复咀嚼品味,体悟含蓄蕴藉、深刻隽永的字词。动词具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巴尔扎克语)的特点,同时动词在勾勒人物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诗歌语言“凝练”的特点也表现在动词的运用层面。动词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能够给鉴赏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一个“厌”字,将多少“沉痛伤乱”包蕴其中。动词,尤其是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试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韵味。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答:_答案“穿”字,化静为动,写出了乱

3、石的陡峭、尖锐;“拍”字,运用拟人手法,点出了江流湍急的气势;“卷”字,表现了江涛冲击堤岸后形成雪花的力度。这三个动词形象生动地描摹出赤壁山势的险要高峻和水势的汹涌澎湃,有声有色地展现了古战场雄壮的画面。2炼形容词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这些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形容词是表现人(物、景)的特点、性质、状态等的词语,起修饰作用。因此形容词作为“炼字”的对象时,需注意其修饰的生动传神和凝练含蓄,同时要特别注意两种情况: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1)请简析“

4、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阔”字的作用。答:_答案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惆怅、凄苦、悲凉的,“阔”字既写出了景物的特征,又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失落与惆怅。(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有什么表达效果?答:_答案七组十四个叠字,形象、细致而深入地表达了词人在遭受深创剧痛后的愁苦之情,为全词奠定了悲苦愁绝的感情基调。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蕴愁,创造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读来仿佛可以听到词人那迟缓沉重的足音。“寻”“觅”“冷”“清”“凄”“惨”“戚”,本是富有形象色彩和感情色彩的词,把它们重叠起来,集中在一起,就更加强了它们

5、的艺术效果。3炼色彩词色彩词,即表示颜色的词。诗词中使用色彩词,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表现心情。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作者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着色的思绪”)。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作者的浓情,如“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

6、?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中。4炼虚词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唐朝诗人善于运用虚词,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若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方”“始”两个虚词表现出的是生命尽头透出的一股执着与坚韧的精神力量。从上面所引的诗例中,我们就不难领略诗词中炼虚词的美的效果了。阅读李煜虞美人词的上阕,然后回答问题。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小楼

7、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有何作用?答:_答案“又”字表示多次,承接“何时了”,怕见“春花秋月”偏“东风”又吹,写出了词人的无奈与痛苦。二、炼句古人在写诗中对句子更是千锤百炼,炼成了有特殊句式的诗句。1倒装句近体诗和后来的词曲,除押韵和字数限制外,还要讲究平仄的调配和对仗的工稳,因此需要倒装;有时是为了强调,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也采用倒装的句式。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定语“孤城”挪前,除了为符合七绝平仄格式外,目的还在于突出和强调玉门所处孤立突兀的地势。又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按客观环境中的动作顺序,应是“浣女”之归造成“竹喧”,“渔舟”之下导致“莲动

8、”。但如果就这样呆板地铺叙直陈为“浣女归喧竹,渔舟下动莲”,画面中心就是“竹”和“莲”,便归于静止。按诗中顺序的安排,“竹喧”“莲动”便成为“浣女”“渔舟”入画的引子。于是画面中心移到了动作的主动因素“浣女”“渔舟”上。“浣女”“渔舟”之动,不仅远比“竹”“莲”之动鲜明可见,而且它们作为动作的起点和动力,使过程得以不断持续。这就大大增强了画面的动作性、鲜明性。试把下列句子中的倒装部分找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1)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答:_答案“多情应笑我”应为“应笑我多情”。倒装固然使平仄调配和谐,但更突出了“多情”,强调了词人的无奈和感慨。(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答:

9、_答案“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这样倒装,突出了词人的景仰之情。2省略句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于是,就产生了省略现象,也就出现了空白,从而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古诗省略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1)答话包孕问话如贾岛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这就有如电影里的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读者、观众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2)意象组合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

10、点,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例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又如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全用名词意象组合在一起,富有极大的包孕性,写出了两人友谊的深厚。其他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更是如此,这里无须赘言了。“鸡声茅店月

11、,人迹板桥霜”是温庭筠商山早行中脍炙人口的名句,这个名句在句式上有何特点?这样表达有何效果?答:_答案纯名词组合成句,省略动词(意象叠加)。这两句选取了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组合在一起,勾勒出旅人早行的图画;意象具足,所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具有极大的包孕性,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三、风格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与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在此有必要提醒考生的是,我们往往给某些词人冠以“婉约派”或“豪放派”的头衔,这只是

12、说明这位词人的作品整体上呈现某种风格,并非说这位词人的全部作品都是这一种风格。我们在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时,还是应当就诗论诗。语言风格和诗词的风格往往有一致的地方。诗词作品的风格包括其意境(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和语言。豪放词的语言绝不婉约,而婉约词的语言绝不豪放。因此我们在鉴赏诗词的语言风格时,难免会用到表述诗词风格的专用词汇。语言风格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清新、朴素、平实、华丽、幽默、活泼、庄重、简洁、精练、生动、含蓄、明快、通俗、自然、浅显等。试分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的豪放风格。答:_答案(1)意象豪放。选择了“大江”“乱石”“惊涛”“雪花”等雄壮有力的意象,意象豪放。(2)意境开阔。词的

13、上阕描写了“大江东去”的阔大场面及古战场的雄奇,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富有气魄的画面。(3)情感旷达。虽然词人在抒发壮志难酬的悲伤,但并不囿于此,而是“还酹江月”,表达了词人超脱、旷达的胸襟。诗歌鉴赏的本质是对语言的鉴赏,貌似高深的审美体验也必须借助朴实的品字析句、咬文嚼字才能落到实处。语言不仅是载体,也是诗歌的灵魂。一、掌握鉴赏角度与思路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经杜甫旧宅雍陶浣花溪里花多处,为忆先生在蜀时。万古只应留旧宅,千金无复换新诗。沙崩水槛鸥飞尽,树压村桥马过迟。山月不知人事变,夜来江上与谁期。鉴赏本诗是唐朝诗人雍陶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叙写了经浣花草堂而吊杜甫,忆其在蜀之生活与创作,因叹而今只见旧宅,不闻新诗,以为诗坛之不幸也。颈联复写旧宅内外之荒废,嗟人事既变,景物亦非。尾联故嗔山月之无知,夜来依旧照旧宅,甫既已故,复与谁期!怪山月之无知,盖拟其有知而未尝有知,语奇而意深。简要赏析颈联中“尽”“迟”二字的妙处。答:_答案尽,消失不见;迟,缓慢。泥沙毁坏了水边的栏杆,飞翔的鸥鸟不见踪迹;树干倾斜压在村桥上,以致车马行走缓慢。“尽”“迟”用字精妙,十分形象地描写出杜甫旧宅荒废破败的景象,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怅惘之情。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蜀先主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