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30 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限时规范特训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3582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30 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限时规范特训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30 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限时规范特训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30 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限时规范特训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30 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限时规范特训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30 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限时规范特训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30 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限时规范特训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30 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限时规范特训 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0 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选择题12017成都诊断据统计,1949年至1952年,山西忻县有8253户农民出卖土地39912亩;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出卖土地的户数和亩数,1953年比1952年都增加五倍多。这一现象()A反映了土改进程的曲折性B促使中共加快农业合作化C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稳固性D说明农村城镇化效果显著答案B解析结合题干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至1953年我国正处于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时期,部分省份出现土地买卖频繁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我国农村实行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土地买卖频繁已不符合当时我国的国情,这导致中共加快推行互助合作运动,故选B项。22018吉林调研“一五

2、”计划,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任务。这一时期钢铁、汽车、飞机等重要项目的完成标志着()A我国的工业终于摆脱了落后的面貌B全面且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C国家对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答案D解析由“这一时期钢铁、汽车、飞机等重要项目的完成”可知,“一五”期间国家着力发展重工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故D项正确。摆脱工业落后的面貌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至今仍在努力,排除A项;全面且系统地建设社会主义是在三大改造完成之后,排除B项;三大改造的完成是

3、在1956年,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32017湖北黄冈调研下图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经济领域的所有制构成情况。这一情形的出现()A掀起了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热潮B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展示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是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生产的需要答案B解析分析图示信息可知,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其他的混合经济、个体经济及资本主义经济仍占有一定的比例;以上反映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顺利进展,有利于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选B项。A、D两项的时间与材料信息不符合,C项所述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42017北京海淀调研下列是“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

4、表。对表中所反映的内容认识正确的是()农业轻工业重工业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4.512.825.41953年农轻重比例(%)52.829.617.61957年农轻重比例(%)43.529.227.3农业生产增长相对缓慢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国民经济建设成就突出重工业得到了优先发展A B C D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从时间信息入手,结合时代背景可知,中“调整任务完成”说法错误,故A、C、D三项错误,B项正确。52017兰州诊断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5、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提出的主要依据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答案D解析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的社会经济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虽然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但已经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党的工作重点是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因此,D项正确。62017兰州模拟下图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探索时期的一幅宣传画。该宣传画反映了()A农村粮食大丰收B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左”倾思想严重D实行家庭联产承

6、包责任制答案C解析宣传画中各种农作物产量,犹如人骑在火箭上一般不断攀升,这是“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的体现,故C项正确。宣传画中的粮食大丰收是假象,故A项错误;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31956年,故B项错误;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1978年之后,故D项错误。72017湖南益阳模拟认真阅读下幅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它反映了当时()A多快好省超英赶美 B急躁冒进与克难纠“左”C以阶级斗争为纲 D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答案B解析“多快好省超英赶美”是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的口号,题干展示的是19501965年期间的国民生产总值变化,故A项错误;题干中19571962年之间体现出急躁冒进下

7、国民生产总值由上升变为下降,19621965年之间则体现了克难纠“左”后国民生产总值回升,故B项正确;以阶级斗争为纲是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口号,故C项错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观点,故D项错误。82017江西宜春模拟下表是1975年江苏省上半年工业生产情况的报告。表格中工业生产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三月份四月份五月份六月份原油100万吨160万吨180万吨210万吨发电量8.7亿千瓦15.3亿千瓦17.5亿千瓦20.8亿千瓦铁路货运量250万吨410万吨474万吨481万吨A大办工业、农业运动的开展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施C邓小平

8、全面整顿政策的推行D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政策的落实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大办工业、农业运动”处于“大跃进”期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在1960年提出,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75年,邓小平主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开始全面整顿,国家经济形势出现好转,与表格相符,故C项正确;1973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国民经济复苏,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92017河南洛阳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俄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列宁在深刻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经验教训之后,

9、认识到在小农国家里是不可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从这种认识出发,列宁领导制定并实施了旨在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实行租让制,将国家暂时难以经营的森林、石油、采矿和电气化事业等,按照一定条件租让给外国资本家经营,但基本条件是要维护苏维埃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独立,保护租让企业中苏俄公民的劳动。租赁制是另一种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它是将某些国有中小企业租给国内的私人、合作社和其他联合组织。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

10、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但是,随着1926年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的开展,对私人经济和资产阶级又展开了全面进攻。摘编自卢文璞主编世界现代史材料二从党的七大到七届二中全会期间,毛泽东正确地汲取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曾多次论及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他主张:要在民主革命胜利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定要使那些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工业获得适当的发展,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1950年春夏之际,政府在没收官僚资本和接管外国企业的同时开始合理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到1952年底结束,主要包括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调整公私关系方面,采取的主

11、要措施有:(1)扩大私营工业的加工订货和产品的收购、包销;(2)对私营工业进一步发放贷款;(3)调整税收,对部分工业产品减税,裁减税种,提高所得税起征点。调整劳资关系方面,资方要确认工人的民主权利,积极改善经营管理;劳方为维持市场,可暂时降低工资福利,轮流歇工,共度难关。调整产销关系,逐步克服生产中的无政府状态,根据统筹兼顾的方针,通过调整,实现产销平衡。摘编自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和新中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期间对待资本主义工业的政策有何异同。(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业的历史背景并简析其历史意义。答案(1

12、)相同点:都把发展资本主义工业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都一定程度上恢复发展资本主义工业;都注意调整劳资关系;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时间都较短。不同点:苏俄经过了先全部国有化,后适当利用发展,再全部转化为国有的过程;而新中国先是进行合理调整,再经过社会主义改造转化为公有制经济。苏俄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包括了引进外国资本和发展国内私人资本;而新中国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主要侧重于对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调整。(2)历史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全面崩溃,人民政府面临恢复发展经济的紧迫任务;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探索与思考,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与政策逐渐形成;苏俄社会主义经

13、济建设的影响。历史意义:通过合理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企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积累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经验,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的基本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解析第(1)问,相同点,根据材料,从实施的目的、政策实质及其实施时间、劳资关系等方面分析概括;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关系改造的方式、是否引进外资、对待外资和国内私人资本的侧重等方面分析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形势(政治、经济、思想)和国际因素(苏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影响)方面分析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其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作用,联系其后进行的三大改造,分析其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