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 鸦片战争教材梳理点拨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2883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 鸦片战争教材梳理点拨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 鸦片战争教材梳理点拨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 鸦片战争教材梳理点拨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 鸦片战争教材梳理点拨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 鸦片战争教材梳理点拨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 鸦片战争教材梳理点拨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 鸦片战争教材梳理点拨 新人教版必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0课鸦片战争学习目标: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1.重点:两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2.难点: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教材整理1虎门销烟1背景(1)18世纪中后期,英、法、美等国相继开展工业革命,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2)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清朝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弛,实行闭关锁国政策。(3)英国走私毒品鸦片,掠走中国大量白银,并严重摧残着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2概况: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于1839年6月将缴获英美走私

2、贩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3影响:英国政府借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教材整理2鸦片战争1过程(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1)1840年6月开始:广东海面厦门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道光帝改派琦善“议和”。(2)1841年初开始: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攻占东南沿海一些城市驶抵南京下关江面。2结果:1842年8月,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割地赔款: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2)开放口岸: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3)协定关税: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3影响: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

3、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深度点拨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不能战胜先进强大的资本主义;中、英两国的社会制度,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等综合国力方面存在着巨大的质的差距。直接原因:战争中军事上指挥不当,策略上左右摇摆。教材整理3战火再燃1原因(1)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2)直接原因:英国联络美法两国,向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2过程(1)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战争爆发,法国加入。(2)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进逼天津,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3)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3结果(1)与英、法两国签订了天

4、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时间1858年1860年赔款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开埠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增开天津为商埠割地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其他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承认天津条约有效(2)美俄两国也强迫清政府与它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特别是俄国,乘机强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4影响(1)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52“学思之窗”,思考:为什么

5、自诩为西方文明国家的军队,会将东方文明的精华焚毁?【提示】火烧圆明园是英法侵略者为掩盖其劫掠罪行而犯下的滔天罪孽。西方侵略者在传播西方文明的幌子下进行侵略与践踏别国文明,体现了其掠夺性与野蛮性,这是由资本主义的本性决定的。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2.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3.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探究点两次鸦片战争之间的关系史 料解 读史料一我们不能希望贸易立刻就发展到按该国(指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

6、定的那种规模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更好地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1854年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中英条约”及“1854年”是理解史料一的关键信息。史料二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判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至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域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市1854年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由史料二内容及时间可知其反映了英法

7、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史料应用】(1)史料一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什么条约?根据史料一,分析英国要求修订条约的原因。【提示】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加强经济侵略。(2)史料二所列举的内容,英法等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得到了没有?简述你的理由。【提示】得到了。在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内容中,增开通商口岸,各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3)根据史料一和史料二,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关系。【提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史论拓展】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继续原因都是

8、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性质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扩大过程侵略国家英国英法两国,美俄帮凶侵略范围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从沿海一直到北京危害和影响开放口岸和割地开五口、割香港岛增开十一口;英割九龙司地方一区,俄割100多万平方公里主权破坏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进一步丧失,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社会性质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条约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这说明()A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有限

9、B闭关锁国体制对不平等条约有抵制作用C清政府对条约体制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D列强的侵略促进了清政府政治公正透明【解题模板】抓关键题干中“南京条约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准允将天津条约颁发各省”是关键信息排易误A项错误,清政府未颁行天下并非说明该条约影响有限;B项错误,闭关锁国体制在鸦片战争后被打破;D项与史实明显不符,排除验结论材料表明,清政府不是很情愿接受南京条约签订这一史实。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态度发生了较大变化,清政府对条约的态度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答案】C1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英国发动这场战争,除了保护

10、鸦片走私以外,其更深层次的意图是()A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B获取战争赔款C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D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解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答案】A2中英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英国的侨民、商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了法或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管事官领事去裁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这说明中国丧失了() 【导学号:32700061】A领土主权B贸易主权C司法主权D关税主权【解析】在正常情况下,外国人在中国触犯了法律,应受中国法律的制裁,题干所述事实明显与此相违背,这说明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践踏。【答案】C3“就

11、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这主要是因为中国()A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开始向近代社会演进C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D专制君权受到冲击【解析】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外交等各个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中国逐渐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开始向着近代社会艰难地迈进,故选B项。【答案】B4下列哪一项为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所共有() 【导学号:32700062】A割占领土B外国军舰、商船沿长江口岸通航C准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传教D开放通商口岸【解析】“开放通商口岸”是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共同的内容。南京条约开放

12、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天津条约开放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故选D项。【答案】D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32700063】材料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1)材料中的“夏宫”指的是什么?它是在哪一次战争中被焚毁的?(2)材料中的“两个强盗”指的是谁?他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解析】由材料中的“宫殿”“付诸一炬”“欧洲”等关键词可联系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然后逐问回答即可。【答案】(1)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2)英国和法国。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