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十三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课时作业25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3534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十三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课时作业25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十三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课时作业25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十三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课时作业25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十三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课时作业25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十三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课时作业25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十三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课时作业25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十三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课时作业25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25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时间:45分钟,总分85分)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37页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长春市高三质量监测)法国学者莱昂罗斑指出:“智者派的运动,是代表着想用类似的方法满足同样需要的各种独立的努力的总和。这些需要,是这样一个时代和这样一个国度的需要:在这个国度中,一切公民对于他这城邦的事务的处理或领导都有一份,并且只要靠言辞来取得个人的优越地位。”材料表明()A雅典的公民政治促成了智者学派的产生B智者学派激发了雅典人参与政治的热情C只有依靠雄辩的言辞才能取得政治地位D公民参与城邦事务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解析:根据材料“这些需要,是这样

2、一个时代和这样一个国度的需要:在这个国度中,一切公民对于他这城邦的事务的处理或领导都有一份,并且只要靠言辞来取得个人的优越地位”可知智者的出现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智者是公元前5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他们专门教人雄辩术和修辞学,因为在古代雅典城邦中,公民珍视自己的政治权利,在公民大会上发言,在陪审法庭上都要自己辩护,所以就使教授人们修辞学和雄辩术的职业成为需求,故A项正确。答案:A2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写道:“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观点与该句最为契合的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社会秩序建立在约定之上C“美德即知识

3、”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解析:理解题干诗歌的主要含义,从“德行”“求知,智慧,向善,人性之巅”等可以判断强调品德、智慧、善的灵魂,这与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相符,故选C项。答案:C3(2017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了悲剧作家,他们不约而同以传奇故事、人与诸神的关系,以及命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到公元前4世纪,悲剧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喜剧出现,喜剧作品常讽刺雅典官员,或取笑当时的一些思想家,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这反映出古希腊()A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B悲喜剧的社会影响力极大C公民辩证看待自己的文化 D公民认知社会能力的提

4、升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均以人及人性为研究的主题,此为人文精神,故A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悲喜剧的社会影响,故B项错误;题目中悲喜剧研究人的优点和缺点,应为辩证看待人,并非自己的文化,故C项错误;悲喜剧研究的中心是人的情感,与认知社会能力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4(2017山东省聊城市高三模拟考试)苏格拉底毕其一生都在反对败坏道德的相对主义,他相信存在着不以每个人的观点为转移的绝对价值,这就是美德。这表明苏格拉底()A推崇理性的力量B否定神的意志权威C强调个人主观感受 D反对智者诡辩行为解析:推崇理性的力量与材料中强调苏格拉底的

5、观点是推动美德与反对败坏道德的相对主义不符,故A项错误;苏格拉底所强调的人的道德,与神的意志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苏格拉底所强调的是“不以每个人的观点为转移的绝对价值”,故C项错误;智者学派讲求“人是万物的尺度”,导致极端个人主义和主观随意性的存在,而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的观点相左,故D项正确。答案:D5(2017海口高三调研)“中世纪基督教所谓的生活是为来生做准备的人类形象,已经不再适用。人们把目光放到了此生,把人推向科学和艺术关注的中心。作为先决条件,就是要普及以古希腊罗马为榜样的教育。”这一新思想的实质是 ()A否定神的意志和权威 B反对迷信强调自由C宣传资产阶级的文化 D否定一切外

6、在权威解析:材料“人们把目光放到了此生”“以古希腊罗马为榜样”,反映出这一新思想是近代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A项属于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故排除;B、D两项属于启蒙运动主张,故排除;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实质是宣传资产阶级的文化,故C项正确。答案:C6(2017湖北武汉高三调研)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 B都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C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

7、权威D传播人文主义的手段相同解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宣扬人文主义精神,把人从天主教会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A项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观点;C项否定天主教会的权威;D项手段不同,文艺复兴主要是通过文艺作品,宗教改革主要是通过对基督教教义的重新解释来传播人文主义。故选B项。答案:B7(2017福建省莆田市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宗教改革早期,路德不赞成在学校中教授德语。但此后,他一改原有的主张,积极推行用德语传教,并亲自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这一变化()A彰显反专制和求民主的时代精神B消除教会神权对世俗领域的禁锢C激起德意志民族反天主教会风潮D否定圣经地位和上帝的存在解析:宗教改革主要

8、是反对天主教会、教皇的特权统治,没有涉及反封建专制制度和寻求民主的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中用德语传教,把圣经翻译成德文,可冲击天主教会的统治,但起不到“消除教会神权对世俗领域的禁锢”的作用,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用德语传教,把圣经翻译成德文可激发德意志民族的团结,有利于德意志人民反抗天主教会的腐朽统治,故C项正确;从“并亲自把圣经翻译成德文”,可知没有否定圣经地位和上帝的存在,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8(2017潍坊市高三模拟)“圣经的核心信息是,天地之主上帝在这个世界上活动,要使人性摆脱一切危害人性的东西,最终完全实现他要给自己的子女即人类的一切力量与欢乐。”材料对圣经的认识体现了

9、 ()A人文主义 B因行称义C信仰得救 D理性主义解析:依据材料“天地之主上帝在这个世界上活动最终完全实现他要给自己的子女即人类的一切力量与欢乐”可知上帝是要人类欢乐,体现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心,也就是人文主义,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只说明上帝的目的是什么,并未说明如何实现上帝的目的,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上帝的愿望是最终完全实现他要给自己的子女即人类的一切力量与欢乐,并没有说明是靠信仰实现,故C项错误;理性主义反对宗教神学,而材料中是上帝关心人类的欢乐,故D项错误。答案:A9(2017宝鸡市高三质量检测)“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开始怀疑。怀疑的缘由主要有两大发现: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在围绕

10、太阳转。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一下子就发生了信仰危机。”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阐述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B阐述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原因C阐述了宗教改革的原因 D阐述了启蒙运动的原因解析:材料讲了两个事件,分别是新航路的开辟和哥白尼“日心说”,哥白尼的“日心说”发生于16世纪中期,而新航路开辟发生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发生于1416世纪,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初期,故C项错误;经济上新大陆的发现和思想上的“日心说”引发了人们的信仰危机,从而引发了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故D项正确。答案:D10(2017黄冈市高三质检)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

11、说:“没有比在法律的借口下和装出公正的姿态时所做出的事情更加残酷的暴政了。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说不幸的人们正是在他们得救的跳板上被溺死的。”在此,孟德斯鸠认为()A法律有阶级性 B法律地位至上C司法必须公正 D法律并非万能解析:孟德斯鸠认为,法律如果不公正,那是残酷的暴政,“不幸的人们正是在他们得救的跳板上被溺死的”,由此可见,孟德斯鸠强调司法必须公正,而其它各项材料没有体现,C项符合题意。答案:C11当代史学家西斯马丁在思想的进步史中说,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超越”主要表现在 ()以“理性”为核心抨击教会的腐朽提出人民主权学说将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A

12、 BC D解析:文艺复兴提倡人性,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核心,这是对文艺复兴的“超越”,故正确;抨击教会的腐朽是二者的共同点,不能体现出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的“超越”,故错误;启蒙思想家提出人民主权学说,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是对文艺复兴只是追求现实幸福生活的一种“超越”,故正确;文艺复兴反对封建教会的束缚,启蒙运动则将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在反封建的道路上比文艺复兴更近一步,故正确,B项符合题意。答案:B12康德在其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中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批判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必须接受批判。”这里的“批判”的准确含义是()A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B批驳错误,判断是非C自我批评,相互批评

13、 D批斗异端,打倒反动解析:康德是德意志启蒙运动的代表,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批判”是指运用理性观察事物,故A项正确;B项体现不出理性思想内涵,故B项错误;启蒙运动时期资产阶级运用理性思想反对封建专制和特权,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时期的主流思想是封建神学,理性思想是反对神学的,“批判”不是批斗异端,打倒反动,故D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充分肯定人性及人的感性欲求的合理性他们认为,人的幸福不在天国而在尘世,不在来世而在现实生活世界,在现实生活世界,凡是人所具有的,我作为人也应该具有。这种

14、肯定人的世俗生活的态度和行动深深触动了每个人的灵魂。“我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已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一句名言。摘编自韩庆祥、王勤从文艺复兴“人的发现”到现代“人文精神的反思”近现代西方人的问题研究的清理与总结材料二(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词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

15、习俗。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启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大胆的否定,提出了天赋人权和自然权利学说,对剥夺人权的暴君政体进行激烈的抨击。孟德斯鸠建议实行立法、行政及司法三权分立制,同时还强调了三种权力互相牵制的重要性。卢梭的思想更为激进,他在呼吁实行民主制的同时,提倡起义或革命的权利。摘编自冯国超世界通史(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征。(6分)(2)依据材料二,说明启蒙运动破坏了哪些“传统的制度和习俗”。(10分)(3)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启蒙思想的主要政治意义。(9分)解析:第(1)问,要据材料一中的“肯定人性及人的感性欲求的合理性”“肯定人的世俗生活”等信息概括出特征。第(2)问,要由材料二中“自由放任”“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社会契约”等信息从思想、宗教和政治等方面进行说明。第(3)问,要从民主制度的建立、政治构想和走向民主社会的途径等方面说明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