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课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3481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课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课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课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课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课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课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课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课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2017湖北孝感调研)淮南子修务训云:“神农乃始教民播百谷,相土地,宜燥湿肥硗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材料说明()A中国农业历史悠久B神农最早发现百谷C“播百谷,相土地”就是垄作法D中国原始农业和医药学同时产生解析:选A。神农相传是远古时代农业的发明者,“乃始教民播百谷”,故A项正确;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但无法推测最早发现百谷,故B项错误;垄作法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原始农业不可能使用垄作法,故C项错误;“百草”泛指农作物,故D项错误。2(2017广东广州一模)下图为山东出

2、土的东汉耕耱画像石(局部),前为一农夫驱一牛一马耕地,后为一农夫驱一牛耱地(粉碎、平整已耕翻的土地)。这反映出当时()A传统耕犁构造定型B耕作技术日趋完善C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D铁犁牛耕推广到南方解析:选B。唐代曲辕犁的发明,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与题干东汉不符,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前为一农夫驱一牛一马耕地,后为一农夫驱一牛耱地”可知东汉时期耕作技术日趋完善,故B项正确;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与材料“东汉”时间信息不符,且材料也没有涉及土地私有制问题,故C项错误;由材料“山东出土”可知是中国北方地区的耕作技术。故D项错误。3.(2017山东济南高三模拟考试)下图所示工具名为

3、“桔槔”。庄子载:“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对“桔槔”解读正确的有()桔槔最迟在战国已经出现桔槔是我国较早的灌溉工具与牛耕共同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反映了中央集权对农业的重视ABC D解析:选B。根据题干中“反于晋”可知“桔槔”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正确;根据题干中“将为圃畦”可知“桔槔”是用于灌溉种蔬菜的田畦,故正确;从图片中可看出,“桔槔”方便了人们取水灌田,所以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已经出现,故正确;春秋战国时期还没有形成中央集权的政府,故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4魏国李悝曾对当时的粮食产量估计说,一亩地(约当今三分之一亩)在

4、平常年景,可以产粟一石半平常年景一家种地百亩所产粮食,够全家一年半食用。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解析:选A。战国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收益增加,使得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的生产成为可能,从而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A项正确。5(2017四川自贡一模)北朝儒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成为很多家族家训的蓝本,流传甚广。在治家篇中,他教育子孙:“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闭门而为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这主要体现了()A儒者理想化的政治诉求B人民对安定生活的渴求C理学对正常欲求的压制D小

5、农经济对思想的影响解析:选D。题干中“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闭门以足”体现出了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故D项正确。6(2017山东青岛联考)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甚至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其主要原因是()A民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B民营手工业的技术精良、经营灵活C民营手工业主要分布于江浙沿海地区D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解析:选A。本题考查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民营手工业产品面向市场,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的繁荣无疑为其提供了较为充足的市场,故A项正确,代表中国古代手工技术最高水平

6、的是官营手工业,故B项排除;C项不是主要原因;D项则是民营手工业发展受阻的原因。7(2017新疆乌鲁木齐一模)历史学家王家范说:“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细长”者在这种“分布态势”中应为()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C民营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解析:选C。官营手工业凭借国家权力的支持,素称发达,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是粗壮的一端,A项错误;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古代社会,以纺织为代表的家庭手工业,是作为农业的副业,虽然规模小,但数量庞大,是粗壮的另一端,B项错误;一些民间私人经营的民营手工业,总体上数量较少,且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阻碍,属于“细长”者,

7、故C项正确;直到明清时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才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D项错误。8(2017湖北荆州质检)据研究,南北朝中期,政府在对手工业者的管理上,出现了雇佣工匠制度和番役制度。这些制度的出现说明()A民间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B国家对工匠人身控制有所松弛C盐铁官营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D官营手工业者由籍匠变为丁民解析:选B。材料涉及的是政府对手工业的管理,番役制度即工匠除每年上番时在官府作坊劳动外,还保留了为自己劳动的部分时间,说明国家对工匠人身控制有所松弛,故B项正确。9(2017江西南昌一模)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关于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图一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B

8、图二可作为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的实物证据C图三反映了东汉时期地方政府对水利灌溉工具的重视D图四是西汉海昏侯发行的五铢钱解析:选B。后母戊鼎是商代的青铜器,故A项错误;素纱禅衣是西汉时期的丝织品,故B项正确;水排是东汉时期发明的鼓风装置,故C项错误;五铢钱是西汉武帝发行的钱币,故D项错误。10(2017山东临沂联考)(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

9、流通的货币解析:选B。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官营手工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私营手工业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故A项错误;在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江南的确出现了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白银也的确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但是这两项均属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并不属于“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故C、D两项错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才属于“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故B项正确。11(2017福建厦门一模)管子记载:“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然后)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小马车)輂者,必有一斤、一锯、

10、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由此可知当时()A各行业分工比较细致B精耕细作农业技术已经成熟C官营冶铁业相当发达D铁器在生产生活中地位重要解析:选D。材料只是列举了一些使用铁制工具的行业,并未涉及行业的分工,故A项错误;材料只“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涉及农业,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铁制工具,并未涉及冶铁业的经营方式,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一女必有若(然后)其事立;耕者必有若其事立;行服必有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可知铁制工具在生产生活中地位十分重要,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2(2017湖北高三调研)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经济相当发达,农业的发展又促进了

11、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南北朝时期,由于劳动人民数百年的辛勤开发,经济地位在恢复中不断提高。山东青州、兖州一带的移民南迁广陵一带,促进了扬州的经济发展。隋唐时期,隋炀帝开通南北大运河,扬州也达到了极盛的巅峰,曾是大唐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唐代的扬州,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在江淮之间“富甲天下”,时有“扬一益二”之称,是中国东南手工业制造中心。扬州是南北粮、草、盐、钱、铁的运输中心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领淮南、江北诸州。在以长安为中心的水陆交通中,扬州始终起着骨干作用。正所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奈在扬州”。摘编自吴宗国隋唐五代简史材料二“佛山之冶遍

12、天下”。明清时期佛山之所以能够成为全国四大镇之一,主要是冶铁业率先起着主干作用。冶铁业是佛山三大手工业中规模最大、雇佣人数最多、资金最雄厚、产品销售量最大的手工业。“佛山商务以铁业为最”,中等铁矿的雇佣人数亦在千人以上,一炉场有司炉者、掘铁矿者、汲者、烧炭者、陆运驮者、水运载舟者;驮者和载舟者皆有牛马舟船各200以上,日销费用万余两银。2010年9月28日南方周末材料三(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可见其一斑。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

13、谓“祖传秘方”的存在。这种传习主要是由于手工业市场的狭小,手工业劳动者为了防止技术竞争而采取的自卫措施,手工业产品也往往因此而保证了工艺水平。但这种世代传习显然是妨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代的扬州成为“中国东南手工业制造中心”的主要因素。(2)以佛山铁矿为例分析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发展的新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出现的手工业世代传习的原因。手工业世代传习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4)明清时期,阻碍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解析:第(1)问分析扬州成为东南地区手工业制造中心的因素,一要充分提炼材

14、料信息,二要结合所学知识,如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江南的开发等。第(2)问由材料二中“雇佣千人以上”“司炉者200以上”,可知新特点为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第(3)问原因由所学知识可知为封建文化的封闭和保守,影响则可从利弊两方面总结回答。第(4)问较为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地理位置优越,大运河的开通;处于全国水陆交通的骨干地位;国家统一和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北方移民南迁。(2)规模大、分工细、雇佣劳动(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3)原因:封建文化自我封闭和保守性的大环境的影响;官府的干涉和控制;手工业内部的竞争观念。影响:有利于工艺传承,保证工艺水平;导致技术的封闭性;从长远来看,妨碍了生产力的发展。(4)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13(2017河北石家庄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历代状元籍贯表地区唐朝五代北宋南宋辽朝金朝元朝明朝清朝北方小计40221261451110河南15161221河北11145233山东33914145山西4123陕西41121甘肃3黑龙江1辽宁1南方小计1710233827868江苏71441727浙江2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