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时作业13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3160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时作业13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时作业13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时作业13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时作业13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时作业13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时作业13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时作业13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新人教版必修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13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时间:45分钟,总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韩)宣子有(玉)环,其一在郑商。宣子谒诸郑伯,子产弗与,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子产对曰:“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世有盟誓: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乞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恃此质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材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商品经济非常繁荣 B商人社会地位提高C官府无法控制商业 D韩国和郑国曾经结盟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商业繁荣,但材料没有涉及,与材料中“桓公与商人世有盟誓”不符,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官府

2、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与材料中“桓公与商人世有盟誓我无强贾,毋或乞夺”相符,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但材料未涉及“无法控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桓公与商人世有盟誓”并非指韩国和郑国曾经结盟,理解错误,故D项错误。答案:B2(2017湖北省黄冈市高三质量检测)三国志载,东吴孙休(公元235264年在位)在诏令中说到,“自建兴以来,吏民去本就末,不循古道”“自顷年以来,州郡吏民及诸营兵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由此可知()A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发生动摇 B人们经商逐利的商业意识浓厚C官吏涉足工商业活动滋生腐败 D三国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解

3、析:“去本就末,不循古道”指的是弃农经商的现象。材料没有反映出政府“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的变化,故A项错误;“州郡吏民及诸营兵”说明人员的广泛性,证明人们的商业意识浓厚,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政治滋生腐败,故C项错误;材料只体现出吴国商品经济发展较快,没有体现三国,故D项错误。答案:B3(2017黄冈市模拟及答题适应性考试)清明上河图中,多家店铺门前悬挂着形制不一的栀子灯,还有一些店铺前出现了长条形招牌灯箱。这些栀子灯和灯箱既装饰了店铺,又起到了广告作用。这反映出()A北宋时期开始出现广告B城市贸易的时间限制已经被打破C当时商业竞争异常激烈D北宋时期的家庭手工业技术异常发达解析:以灯箱做广告

4、在唐朝中后期伴随夜市而出现,故A项错误;夜市在宋朝常态化,灯箱广告的形式适应了晚上贸易,故B项正确;材料只提及北宋广告的形式,未涉及商业竞争问题,故C项错误;灯箱广告反映灯箱功能多样化,与家庭手工业发展状况无关,故D项错误。解析:B4(2017新乡许昌平顶山市高三调研考试)按照史学家陈锋、张建民的观点:“宋代至清代中国经历了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属于“明清商业革命”表现的是()商税收入开始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出现晋商、徽商等商帮江南地区兴起一批工商业市镇传统商业发展,开始出现夜市A BC D解析: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税收入成为

5、政府的重要财源,明清“开始成为”不对,故错误;依据所学,明清出现晋商、徽商等商帮,故正确;依据所学,明清江南地区兴起一批工商业市镇,故正确;宋朝时,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并非明清“开始出现”,故错误,B项符合题意。答案:B5(2017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考试)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年),诏曰:“民铸铜为佛像、浮图及人物之无用者禁之,铜铁不得阑出蕃界及化外。”宋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抵制社会奢靡风气的蔓延B限制民间资本市场的流通C保障金属货币的市场存量D扩大本土宗教的社会影响解析:材料主要讲述宋朝禁止铸造佛像、浮图及人物,有利于抑制社会奢靡风气的

6、蔓延,但不是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铜铁不得阑出蕃界及化外”,并没有限制民间资本市场的流通,故B项错误;“铜铁不得阑出蕃界及化外”,保障金属货币的市场存量,故C项正确;灭佛有利于扩大本土宗教的社会影响,但不是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答案:C6(2017鄂尔多斯市高三模拟考试)自秦朝到元,中国民间贸易多用谷物与钱,无用银之例,但从明朝起,白银逐渐取代其他货币,广为流通。这一转变主要说明()A长途货运推动了货币形式的交革 B资本主义萌芽使白银成为单一货币C商业繁盛驱动了货币制度的革新D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有所松动解析: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发展属于商业发展内涵,故A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只限于部分地区,不

7、具有广泛性,故B项错误;材料中“无用银之例,但从明朝起,白银逐渐代替其它货币”说明银币成为新的货币,反映商品经济发展驱动了货币制度的革新,故C项正确;即使到了明清,“重农抑商”政策仍然不时推出,故D项错误。答案:C7(2017天津市河西区高三总复习质量调查一)乾隆五年,大臣胡定上奏曰:“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农夫为之赁耕,每岁所入盈千万石”。上述现象对清代工商业的影响是()A造成农民贫困市场狭小B促使工商业向乡村渗透C导致了工商业资金的流失D扩大了手工业生产规模解析: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造成农民贫困,而材料中“富

8、商巨贾多买田地”并非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材料中“富商巨贾”“多买田地”是进入农业,而不是发展工商业,故B项错误;材料中“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表明“重资”脱离了工商业,故C项正确;材料中“富商巨贾”“多买田地”表明“重资”脱离了工商业,不可能扩大了手工业生产,故D项错误。答案:C8(2017江西省百所重点高中高三模拟考试)北宋时期,国家对私有土地的买卖几乎完全不加限制,仅要求买卖双方到当地官府履行一定的登记手续,以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不致流失。这一政策()A推动了农产品商品化 B有利于促进人口流动C使国家财政收入增加 D使雇佣关系得以确立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允许土地买卖,这与农

9、产品商品化无关,故A项错误;土地买卖有利于促进人口流动,故B项正确;土地买卖是私人之间交易,只能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不致流失,不能使国家财政收入增加,故C项错误;雇佣关系出现在明末清初,故D项错误。答案:B9(2017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高三质量监测)汉武帝时设置盐铁官专职管理盐、铁生产销售征税事宜。宋行引法,商人向政府购引(即取得贩运销售盐专利的凭证)后,即可凭引支盐运往指定区域,独占区内食盐销售。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对这一变化认识正确的是()A封建政府与民争利的出发点没有改变B不放弃专营是为了抑制富商大贾势力C政策虽有

10、变化但是指导思想仍为法家的集权思想D从长远来看会增加成本,不利于商品的自由流通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对食盐生产、销售的统一管理,事关国计民生,必然要有一定的管控,“与民争利”的说法不能准确反映题干主旨,故A项错误;同上所述,专营更多的是为了实现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国家管理的必要,故B项错误;虽然不同朝代的具体政策有局部调整,但究其本质,统治者的指导思想都是为了管控经济秩序,安定国计民生,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增加成本的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C10(2017唐山市高三模拟考试)宋代时“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到明代,仅盐商子弟考取进士者就有180余人,成为举人者有340

11、余人。这一现象说明()A四民等级观念在宋代以后趋于消失B抑商政策在宋明时期出现一定松动C“贱商令”抑制了商人的社会地位D古代在科举领域不存在抑商的现象解析:等级观念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直存在,“趋于消失”太过绝对,故A项错误;根据题意,工商业阶层在宋代、明代也可参加科举考试,说明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故B项正确;题目中提到的是对商人地位贬低的松动,实际上是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故C项错误;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一直是由士大夫把持,开始是禁止商人考试的,故D项错误。答案:B11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当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

12、有大于此事乎?”雍正帝意在()A强调重农意识 B关心百姓疾苦C申饬官员无能 D关注地方稳定解析:材料考查的是雍正帝重视农业的目的,强调重农意识只是表面现象,不是目的,故A项错误;关心百姓疾苦同样属于表现,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雍正帝“申饬官员无能”这不是目的,故C项错误;根本目的是通过关心百姓疾苦,稳定统治,故D项正确。答案:D12(2017云南省曲靖市高三复习统一检测)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A不利于

13、民生和社会稳定 B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D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析:根据材料“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反映了“海禁”之后,工商业者的窘境,民生的没落,治安的混乱,故A项正确。答案:A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在学习中国古代的经济史时,如果对一些历史名词或历史概念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往往难以全面客观地认识当时的历史现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古至今,谈到“重农抑商”总是将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但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

14、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中国古代真的“重农抑商”么?材料二“城市”是由“城”与“市”这两个事物、两个功能要素结合为一的产物。说文中载:“城,以盛民地。”“市,买卖之所也。”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域”的部分。这些传统城市都是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唐茂华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材料三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其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往来的世界。然而,尽管除知识名流外,其他中国人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而到中国传教则成为

15、耶稣会士的荣耀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闭关锁国”的国家,有着甚至更为封闭的儒家思想的明代中国,正在丧失它的自主性,开始依附于一个非它所创造的世界体系。美阿谢德中国在世界历史之中(1)结合材料一,请列举两宋及明清时期虽然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但这一时期的私人工商业仍“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的表现。(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传统城市中“城”与“市”的关系。请以唐及以后的史实说明农业时代的“城”与“市”关系的演变。(7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指出“闭关锁国”政策下的表现。从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角度,评述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10分)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商业发展的事例即可。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找关键词句可以概括出二者的关系。第二小问实际是考查唐及其以后城市发展的表现,根据所学知识从坊市的界限、草市的出现等方面归纳即可。第(3)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归纳,经济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